张志迎
(伊宁县中医院呼吸心内科,新疆 伊宁 835100)
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主要由感受风邪,邪犯卫表所致。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脉浮等。老年人、婴幼儿和存在某些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是此病的高发人群[1]。本文对伊宁县中医院接诊的3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用复方葛芷荑汤加减方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效果。
选取伊宁县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接诊的3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存在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脉浮等临床表现,其发病至就诊的时间≤48 h。其中排除合并有严重慢性病、近期内使用过其他药物或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为15~55岁,平均年龄(30.15±2.03)岁。
为这些患者均采用复方葛芷荑汤加减方进行治疗。复方葛芷荑汤加减方的药物组成和用法是:葛根12~15 g、白芷9~12 g、辛夷9 g。将上述药物加入清水中煎煮(先用武火,然后用文火,忌久煎),然后去渣取汁200 ml。每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用药3 d。对于存在风寒症状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荆芥10 g、防风10 g、生姜6 g。对于存在头身痛、恶风、发热无汗症状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麻黄8 g、桂枝10 g。对于存在风热症状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连翘15 g、板蓝根30 g。对于存在咳嗽痰多症状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浙贝母10 g。对于存在口干症状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川贝母6~8 g。对于存在暑热夹湿症状的患者,可在此方中加入佩兰15 g、藿香10 g。
1)观察治疗后本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关于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分级量化表制定临床症状积分评定表。其中包括恶寒、发热、鼻塞、肢体酸痛、咽痛、流涕、头痛、咳嗽、口渴等评价项目。患者临床症状的积分越高,表示其临床症状越严重。2)观察本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治疗3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其临床症状的积分较治疗前降低超过95%)、显效(治疗3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的积分较治疗前降低70%~95%)、好转(治疗3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其临床症状的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69%)和无效(治疗3 d后,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30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占76.7%)的临床疗效为显效,有6例患者(占20%)的临床疗效为好转,有1例患者(占3.3%)的临床疗效为无效,其治疗的有效率为96.7%。
治疗前,本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积分为19~30分,其平均临床症状的积分为(25.31±3.54)分。治疗后,本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积分为12~18分,其平均临床症状的积分为(14.64±1.22)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本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积分较低,P<0.05。
流行性感冒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中药疗法在治疗流行性感冒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中医认为,流行性感冒属于“时行感冒”的范畴。《黄帝内经》中无感冒这一病名,但已有关于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论述。《素问·骨空论》中说:“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感冒这一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中寒二》中说:“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有学者指出,感冒病位在肺,治疗应分立辛温、辛凉两大法则。复方葛芷荑汤是由四川名医赵棣华所创。有研究表明,用此方治疗流行性感冒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3]。此方中的葛根味辛、性凉,归肺经,可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常被用于治疗表证发热、项背强痛;白芷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常被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鼻渊[4];辛夷可发散风寒、通鼻窍,常被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鼻塞、鼻渊[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本组30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占76.7%)的临床疗效为显效,有6例患者(占20%)的临床疗效为好转,有1例患者(占3.3%)的临床疗效为无效,其治疗的有效率为96.7%;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本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积分较低,P<0.05。
综上所述,用复方葛芷荑汤加减方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