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考

2020-12-13 13:30林春成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民社区培训

林春成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泉州分校,福建泉州,362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乡村振兴涉及到乡村经济、乡村社会和乡村文化等各个领域,其核心问题是乡村人才的振兴,而乡村人才的振兴根本取决于农村的社区教育。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办好农村社区教育,让广大农民素质得到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才得以实施。从这个意义而言,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多种成人教育形式,实施新型职业农民激励计划,构建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乡村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提供知识、人才、文化和制度要素供给,构建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全新范式,[1]从而营造乡村农民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汇聚乡村振兴力量,这不仅是实施教育惠民的民生幸福工程,而且对实施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积极的推动和激励作用。因此,探究社区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热点问题无疑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农村社区教育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乡村振兴和社区教育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社区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源。

(一)农村社区教育奠定农村人才基础,助推乡村经济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只有乡村经济发展了,人民过上小康生活,才会投入乡村振兴大业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力军——广大农民,是乡村经济振兴的力量之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乡村经济建设走上了现代化,原有简单粗放式的劳动力需求正逐步减少,新时代需要拥有一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农民工。这些富余农民工的知识与技术能力提升就必须依赖社区教育。另外,随着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这些所需要的人才,主要靠农村社区教育培养。

(二)农村社区教育激发农村发展动能,助推乡村振兴

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是推进乡村振兴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乡村振兴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更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如果农村失去农民,就不成为农村,更谈不上建设发展振兴。如果农村拥有大量农民,但是他们却成为建设发展的局外人,那也无法助推乡村的振兴。因此,乡村振兴首先要留得住农民,其次要唤醒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农村社区教育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既能帮助提升广大农民的知识技能,又有助于培养其自主、互助精神,形成参与乡村振兴的自主意识。

(三)农村社区教育激活农村文化基因,助推乡村振兴

农村优秀文化是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和,它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农村社区教育肩负着传承和提升农村优秀文化的任务,一方面它积极传承与发扬乡村优良的家风民俗,另一方面又不断剔除不科学的陈规陋习,确保健康、科学的乡村文明得以延续。

二、农村社区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大业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日渐显现。如至2019年5月,浙江省建有1,115所农村社区学校,15,000多个学习点,因地制宜采用“菜单式”“订单式”“定向式”“创业式”等多种形式培训,培训人次近1,500万;上海市选择10个乡村,利用周一至周五天天开办“村民夜课堂”,试点一年,彻底改变了“3个月种田,3个月蹲闲,3个月过年,3 个月打牌”的生活状态[2]。但在乡村振兴具体实践中,农村社区教育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却呈现跟不上形势、发展缓慢现象。

(一)农村社区教育缺乏“为农服务”理念

农村社区教育的出发和归宿都是农民,因而农村社区教育应扎根乡村,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应以服务农民为核心。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加剧和两者发展差距的拉大,一些地方政府却将农村社区教育看作潜移默化经济社会服务功能,将城市化教育的一系列做法,硬生生地加诸于农村社区教育,照抄照搬城市化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造成乡村振兴中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被排斥在农村社区教育的内容和范围体系中。[3]为此,笔者调研泉州德化县24个村的326位农民,结果显示:(1)从接受政府社区教育培训帮扶的情况看,从未接受社区教育培训的有 94 人,偶尔接受社区教育培训的有 64 人,很少接受培训的有 214 人,经常接受培训的有36 人;(2)从接受乡村振兴的内涵、理念、方法的情况看,从未接受过乡村振兴理念、方法的社区教育培训有 117 人,偶尔接受其理念、方法的社区教育培训有 51 人,很少接受乡村振兴理念、方法培训的有 132人,经常接受其理念、方法培训的有26 人;(3)从乡村社区教育宣传乡土文化性,乡土价值的内容看,从未接受过乡土文化,乡土价值的社区教育培训有 157 人,偶尔接受乡土文化,乡土价值社区教育培训的有 32 人,很少接受乡土文化,乡土价值社区教育培训的有 121人,经常接受其理念、方法培训的有16人。可见,农村社区教育还不能接地气,其“离农”“背农”倾向明显,农村社区教育缺少针对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缺乏乡村振兴参与意识的引导。

(二)农村社区教育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力度不够

在实践中,农村社区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中农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尽管培养了诸多的人才,但可用人才不多。农村社区教育针对乡村振兴所需人才培训少,培养的更多是城市就业人才,这些人才一旦进入城市,就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导致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严重阻碍乡村振兴发展的脚步。据统计,我国是一个拥有8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目前农村各类实用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的 3.3%。[4]二是农村社区教育的投入与回报极其不相称,农村社区教育投入与产出与回报的不相适应更加剧了农村教育投入的矛盾:在有限的农村社区教育资源下,培养的农村人才不能为乡村振兴所用,不能服务于乡村产业经济发展,致使农村社区教育与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严重脱节,农村社区学校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节。[5]三是农村社区教育忽视乡土文化的独特性,无形中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农村乡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被城市化所冲击,乡土情怀、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遭遇信任危机,乡土文化走向了城市化发展道路。而农村社区教育在振兴乡村文化方面却无所作为,特别是农村社区教育的办学理念、人才思路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割裂,从而导致农村社区教育的农村社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和体现。

(三)农村社区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的完善与健全是落实乡村振兴的体系保障。近些年受主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农村社区教育体制机制仍不健全不完善,特别是有的省市虽然建立了农村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但各自为政,资源分散、不成体系,而且社区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农村社区教育财政投入总量少。尽管国家财政有“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乡村教育经费保障,但是与长期性的乡村振兴战略相比,城乡社区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差距巨大。农村社区教育投入少,难以满足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迫切需求。如江苏省宜兴市在《2018年社区教育工作要点》提出,农村乡镇社区(街)力争按常住人口标准2元/人均计提社区教育经费,意味着宜兴农村常住人口人均2元的社区教育经费标准仍然没有达标。[6]可见,乡村社区教育经费捉襟见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人才的培育,制约着社区学校质量的提升,从长远看,制约着农村社区教育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和质量。

(四)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不稳定

长期以来,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供需失衡,表现在乡村教师队伍不稳定,导致社区教育师资的供给不足。专职社区教师本应是乡村振兴中人才培养的主导力量,是乡村振兴的可靠保证。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受体制机制,教师编制、财政经费、教师个人意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社区教育的师资主要以兼职人员、大学生、社区志愿者等临时性社区教育工作者组成。史枫等调查北京市大兴、房山、通州三个区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状况,结果显示:58%的受访教师认为北京乡村社区专职教师待遇比北京城区教师待遇普遍低3-4倍;63.5%的受访教师认为进修机会少,甚至没有参加过教育培训;84.3%的受访教师认为由于受到指标的限制,职称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72.8%的受访教师认为难以获取各种晋升,职业生涯受阻。[7]北京是一个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其农村社区教育教师队伍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农村社区教育教师队伍情况更可想而知。农村社区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待遇普遍低、进修机会少、职称评定难,致使农村社区教师队伍人心不稳、流动性大、升迁受阻、发展空间有限,加重了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农村社区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随着国家对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教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任务和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农村社区教育既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又能助推农村产业培育、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传承、乡村治理、党组织建设等多维度发挥自身独特的职能和作用。

(一)构建完善的“政府主导、教育主管、资源共享、多元参与”的五级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

社区教育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农民的素养和素质,需要学习和借鉴先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通过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多元参与、多方互动,构建完善的且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鉴于此,可借鉴浙江省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农村社区教育以“政府主导、教育主管、资源共享、多元参与”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从而构建完善的省级社区大学——市级社区大学——县(市、区)社区学院——街道办事处(乡镇)社区学校——社区(乡村、村落)等五级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以此来指导和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农民、脱贫致富农民、就业再就业农民,特别是在农民创新创业教育、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就业等领域开展深层次的技术技能培训,促使农村社区教育内容优质化、学习群体多元化、特色项目品牌化、区域特色显著化,[8]最终形成政府全力主导,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持助推续推进,整合优质的共享教育资源,鼓励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家庭、村民多元参与,共同助推全面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

(二)搭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农村社区教育学习网络平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纲领性文件均提出,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开放便捷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区教育学习网络平台。为此,一是依托上述农村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和当今发达的互联网、数字化信息技术,强化“互联网+农村社区”教育信息化学习网络平台建设,构建“农民终身学习在线”数字化学习网络平台。优化农村社区教育专业、精品课程、网络平台课程、社区教育学分、实践操作等平台项目。建立乡村农民“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和学习环境。二是加强“互联网+乡村栏目”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开设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致富、脱贫、创业、人文、健康、养生、家校共育等栏目,满足乡村农民个性化、多元化、技能性的培训需求。动态优化开放性的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提升多种学习内容的资源共享。[9]三是加强“互联网+特色栏目”教育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创新线上线下专题特色项目,增强乡村农民对数字化、信息化学习的积极参与度。根据农民的信息、文化和素质水平,以实用技能为先导,开发技术实践适用的各种信息化优质课程和数字化课程资源学习平台。四是加强“互联网+标准化”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加大农村社区教育标准化的建设力度,以此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示范校建设,从而使农村社区教育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互联互享,广大农民乡村振兴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强有力的提升。

(三)保证农村社区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教育供给

首先,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发诸如生产技术、健康生活、创业就业、农村生活、脱贫致富等视频、慕课、微课等各类在线开放课程,同时建设交叉融合、有机衔接、各取所需的农村社区教育课程群,最终建设基于教学资源共享的农村社区教育优质特色课程。其次,按照标准化、品牌化要求,建设一批实训条件好、培训能力强、师资力量佳且具有一定品牌的农村社区教育培训基地,重点面向农村贫困家庭、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复转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特定人群开展一系列的农村实用新型技能培训。最后,搭建社区教育终身学习的“立交桥”。面向村民社区教育的学习成绩确认、学历(非学历)学分互认、学分银行转换等诸多社区教育成果认证,要求对每位村民提供记录性、存储性的个人学习账户和学习历程,并对村民的各种学习培训成绩实施统一的认证与核算,强有力打通学历(非学历)教育便捷通道,畅通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各类渠道。

(四)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学习型组织建设

增强农村社区居民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需要创建各类农村社区教育学习型组织。因此,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上下联动,以乡村教育项目为抓手,以农村活动为载体,推进乡村教育学习型乡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村民等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引导农村社区居民加强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在社区教育共同体框架下,村民相互学习、相互培训、分享经验、分享体验、分享感情,从而享受社区教育的兴趣与乐趣。[10]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可利用村( 居)服务中心、家长学校、村民社区学习苑等载体,结合农村“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学习型村居、“美在家庭”、学习型家庭等评选活动,培养农村家庭成员读书兴趣。常年举办“助力农民致富”“学习周”“送科教下乡”“乡村科技周”“面对面乡村行”等系列活动,增强乡村农民主动参与社区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村民自身的学习自觉能力,提高农村社区居民自主学习意识,营造浓厚的社区教育氛围,造就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人人皆学的乡村学习型社会。

(五)加快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绝然离不开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绝然离不开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优秀的社区教育师资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智力保障。因而加强社区教育师资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具体而言:一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社区教育专业师资队伍。通过外引内培,走出去、请进来引进专业性强、学历较高的专职社区教师,重点培养年轻的社区教育骨干力量,同时建立完善的省级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人才资源库,实现各地市、各社区教育人才共享。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社区教育兼职师资队伍。不拘一格选聘高等院校、行政机关、劳动模范、科研单位、行业技能大师等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在职(退休)专门人才, 并加强兼职“乡村师资工程”建设,努力提升农村社区教育兼职队伍的实践性教学水平。三是建设一支具有“有闲者、有才者、有力者、有心者”的农村社区教育志愿者师资队伍。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学校、农村等多种人力资源,建设一支素质好、能力强,教学优、多形式的乡村志愿者,深入乡镇、农村、村落开展日常培训、现场指导、信息咨询、专家讲座、医疗救助等寓教于乐的乡村教育服务活动,满足乡村农民个性化、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培训需求。四是建设一支传帮带的乡村农民师资队伍。通过专兼职教师对乡村农民的传授技艺、授业解惑、亲临指导,同时充分利用乡(镇)科技馆、职教中心、中心学校、文化馆等社会公共资源,采用网络信息化教室、田间课堂、农民课堂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技术培训和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一批素质高、下得去、沉得下、用得上、留得住、技术过硬的农民技能人才,通过他们引领,带动一大批当地乡村农民熟练掌握各种技能,通过传帮带培养出更多当代新型职业农民。

综上所述,社区教育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而农村社区教育与乡村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农村社区教育的独特功能和帮扶作用,在助推乡村振兴中扮演传授、文化、 服务、管理的基础性角色。久久为功,长久提升广大农村社区居民的技能素质和文化素养、积极健康的生活心态、文明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最终形成社区教育资源融通共享,内容丰富多彩,农民参与率提升,环境更加美好,社区教育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的良性发展态势,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猜你喜欢
农民社区培训
耕牛和农民
社区大作战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农民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