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樑 福建省顺昌县双溪街道兽医站 福建顺昌 353200
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油皮病或煤烟病,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猪皮肤出现油脂样渗出、形成痂皮并脱落、严重者可导致猪脱水和死亡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常发生于1~6周龄哺乳仔猪,患病仔猪生长发育不良、死淘率较高。现将顺昌县某猪场发生的一起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2019年3月下旬,我县李某养猪场饲养的183头哺乳仔猪中有3头15日龄哺乳仔猪发病,在头部、嘴角、耳后、腹下皮肤无毛处出现红斑和浆液渗出。畜主曾以为是疥螨病,用0.05%双甲脒溶液在患处涂擦,病情未见好转。后来传染给其他窝的仔猪,导致共22头仔猪发病,4头仔猪死亡,发病猪最小为10日龄。该猪场设施简易,正逢阴雨季节,猪舍地面潮湿、通风光照不良、空气湿度大。
患猪精神不振,体温39.7~40.5℃,眼结膜潮红、吮乳无力。发病仔猪先从嘴角、耳后、腹下皮肤无毛处出现红斑和丘疹并渗出浆液,2~3 d后,逐步扩展到全身各处。炎症溢出的渗出液与猪舍内污物、皮屑等形成油腻外观,手触摸感觉到粘手,并有一股难闻气味。
剖检3头病死仔猪,仔猪呈脱水状,病变部位皮肤呈黑色痂皮状、增厚干裂,剥离痂皮后真皮组织呈桃红色,小肠、空肠黏膜肿胀、糜烂。
1)刮取仔猪患病部位痂皮置黑色纸板上轻击,用放大镜观察未发现螨虫;取皮屑少许浸泡于10%NaOH溶液中24 h,离心沉淀,取沉淀物于载玻片上制成涂片,低倍镜观察未发现虫体。
2)取患猪体表皮肤上的化脓病灶制成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大量呈葡萄状或散在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病为仔猪渗出性皮炎。
1)将患病仔猪集中隔离,认真做好分娩舍与产床的清洁卫生,猪舍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加强仔猪保温,做好猪舍采光及通风除湿,保持猪舍与产床干燥。
2)刮除患病仔猪的痂皮,用温和的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患猪身体2 min,患处涂擦碘伏,病情严重者肌肉注射阿莫西林0.05 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5 d。轻度脱水患猪口服补液盐水,重度脱水患猪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15 mL、维生素B14 mL、维生素B124 mL。采取以上措施后,发病仔猪逐步恢复健康。
3)加强饲养管理,预防仔猪创伤,降低饲养密度,防止猪群咬架;猪舍内栏圈、高床、地板应平整,无尖锐物,避免造成仔猪创伤感染。
4)在仔猪断尾、断脐、打耳号、阉割等时,器具用苯扎溴铵溶液浸泡消毒,伤口用碘酊消毒,以减少细菌感染。
5)初生仔猪在2~3日龄时及时注射牲血素。仔猪一旦发生该病,易导致贫血,可补充注射补铁制剂(如牲血素)及具有抗贫血功能的维生素B12。必要时可肌注维生素B1注射液,其具有调节体内新陈代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