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秀方
以油茶机械化种植、油茶深加工等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姚秀方
(广西百色市林业局,广西 百色 533000)
油茶在山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的广西油茶种植主体已经逐渐由单一农户为主体发展成合作社、公司企业、农户等多元主体。在油茶种植环节,种植户选用新品种、探索新技术、积极推动油茶的机械化种植,油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在油茶加工环节,产业工人不断提高油茶加工的精炼程度,做到深加工,大大提升了油茶的附加值。广西省油茶种植基地应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等有利条件,不断推广应用科学的油茶种植技术,加大油茶机械化种植力度,把握油茶种植的市场前景,真正利用油茶种植为实现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服务。
油茶种植;技术措施;发展前景
油茶是广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油茶种植是广西的重要产业扶贫项目之一,当前广西油茶产业已经较为成熟。笔者结合广西田林县六隆村的油茶基地种植实践,探究如何提高油茶种植技术和油茶种植效益,并从油茶产业的现状角度出发探寻油茶作物的发展前景。
油茶作为一种适合在山区种植的作物,在山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油茶种植不仅可以为山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有助于提高我国国产食用油的品质和产量,保障食用油市场的稳定性。此外,油茶具有环保价值,在山区地区大力发展油茶种植能够推动美丽山村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总体而言,山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展油茶种植能够实现环境和经济双收益。
油茶种植还可以进行产业延伸,提高油茶种植的产业赋能。以广西的油茶种植为例,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之下,当前的广西油茶种植主体已经逐渐由单一农户为主体发展成合作社、公司企业、农户等多元主体。在油茶种植环节,应加大油茶机械化种植,推广新技术,采用新品种,构建新模式;在油茶加工环节,应提高油茶加工的精炼程度,做到深加工,提升油茶的附加值;在油茶销售环节,政府通过推广会等形式对当地出产的油茶加工产品进行推广。通过整合油茶种植的上下游来提高油茶种植的产业效益,振兴乡村经济,实现稳定脱贫。
油茶树属于山茶科长绿乔木,其适宜生长的温度一般在16~18 ℃之间,适宜在酸性土壤环境下生存。因此我国油茶的种植范围通常集中在广西、湖南、江西、浙江以及河南这五省。茶油被称为“东方橄榄油”,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来源。
在传统的农户独立经营或者农户联合小规模经营模式中,油茶机械化种植的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为了加快油茶产业化发展,必须要提高油茶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推动油茶的机械化种植,一方面机械化种植能够在提高种植效率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当面对老茶林低产改造垦复等问题时,不仅用工量大还对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仅仅依靠人工作业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这就需要通过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来破解难题。
为了便于机械的进出作业,需要结合油茶种植地的地形地貌条件合理地规划和修筑机耕道路,通常而言路宽在25~35 m之间。当前的技术水平已经能够为油茶种植从育苗到采摘过程中的大部分环节提供机械设备。比如,在耕整地时可以使用割灌机、油锯、挖掘机等设备,挖穴时可以使用挖穴机,中耕时可以使用拖拉机配套旋耕机或微耕机、田园管理机,深耕时可以拖拉机配套翻耕机具等等。
目前,油茶的设施栽培发展十分迅速,设施栽培的面积不断扩大。然而油茶在设施栽培技术上依然存在着许多难点,例如棚内弱光和高湿的环境很容易导致油茶出现徒长的问题。此外,在油茶的设施栽培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植株互相遮挡导致光照环境恶化的问题。
在油茶的设施栽培过程中,一般会在冬春季节扣棚,夏季时撤掉棚膜,通过自然光照来促进油茶生长。当前的棚膜加工技术已经能够实现超过92%的透光率,持续时间也较长,因此油茶也能够适应撤掉棚膜之后的光照变化。
选苗是油茶种植中非常关键的环节,苗木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油茶的品质。在选苗时需要评估苗木的抗病性和抗旱性两个关键指标,并且必须选择生长健壮的苗木,确保所选择的苗木没有病虫害。此外,苗木的选择应该结合当地的种植环境并符合种植标准。
在广西油茶种植之中,广西林科院与各县种植基地合作推广良种,有效提高了油茶造林的品质与数量。通过由广西林科院主导、广西林业部门组织的油茶良种选育、种苗生产、栽培技术等科技攻关,广西省先后选育出亩产茶油50 kg以上的优良无性系11个,单产相当于传统品种10倍以上,创下全国之最;先后获国家或自治区审(认)定油茶良种29个,育苗成活率达90%以上,年产苗7000多万株,满足了广西高产林建设、低产林改造对良种穗条苗木的需要。
在田林县六隆村的油茶基地中,林科院三年袋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达86%以上,而隆林县的一年袋苗保存率仅为37%。良种先行的举措有效提高了油茶种植的品质,保障了油茶基地的经济效益。
油茶树适合在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种植土壤的pH值需要在5.0~6.5的范围内。为了给油茶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种植前30天需要整地。目的一是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二是提高土壤的熟化程度;三是保证土地的平整性并且控制土地的厚度;四是便于把控种植间距。坡度低于15°时,间距应该为1.5 m×3 m,坡度大于15°小于20°时,种植间距应当适度扩大,保持在2.5 m×3 m左右。在整地过程中要通过深翻来清除土壤中的杂根和石块等,可以通过机械或者全垦来保证深翻的效果。此外,在整地施肥的环节中,还需要注重复合肥的使用,通常情况下每个种植土穴需要0.51~1 kg的复合肥,在回填时还应该均匀搅拌回填土,为幼苗生长提供优质的土壤环境。
在油茶种植的日常土壤管理工作中,应该确保每个月进行一次除草工作,尤其是在5月份或者6月份,这一时期杂草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应当适当提高除草工作的频率,保证至少两次除草。需要注意的是,夏季三伏天应当避免进行除草活动,因为这一时期地表温度较高,除草不利于土壤中水分含量的保持,影响油茶的生长。
田林县六隆村油茶种植基地曾经遭遇过连续一个月干旱的极端气候,当地工作人员采取了淋过水、开带挖大坑种植等措施,但发现水土流失严重。在干旱气候条件下,选择种植基地时,丰产林基地地点以山地中下坡为宜,基地土层不能太浅,厚度在60 cm以上为宜,并且确保定植穴规格达到要求,造林时间不宜太迟,整地后要施足基肥。此外间种作物要与种植植株保持距离,一般不低于50 cm。避免高温季林地抚育管理,从油茶产区看,一般7~9月份不宜采取动土的抚育方式。建议在6月底做一次植株培土。如植株被杂草覆盖,高温季也只能少量劈草而不能松土。还可以采用地膜、杂草等保湿材料保护植株周边土壤水分,但上面宜盖上一层土壤,地膜不外露。
合理修剪是提高油茶产量的重要举措,一般来说油茶种植中的最优修剪时间是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在实际操作程中,修剪人员应该避免对油茶枝干造成损害,只修剪枯枝病枝和交叉的枝条。此外,对油茶修剪的方向也有特殊要求,一般是遵守从上到下和由树冠内至树冠外的方向。
病虫害问题影响油茶种植效果,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遵循科学方法,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尽量避免采用农药喷洒防虫害的方式,通过生物防治的方法来减少农药对山茶和土壤的污染,进而推动油茶种植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1)经济价值。油茶的经济价值是实现油茶经济效益的基础,为了有效增加经济效益,需要对用户市场进行培育,让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到油茶的价值。例如油茶能够补充人体微量元素,油茶可以作为机械润滑油的工业原料等。油茶种植产地的政府部门需要做好规划,通过产业整合来提高对油茶的综合利用,最大化地发挥油茶的经济价值,让油茶能够被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之中。此外,从市场层面来看,油茶目前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油茶需求量不断增加,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政府要加大对油茶种植的扶持力度,种植单位和技术人员应该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提升油茶经济价值。
(2)产业价值。基于油茶种植来整合油茶上下游产业价值,构建从油茶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油茶的种植和油茶技术的研发能为人们提供大量工作机会和岗位。在油茶加工环节,应提高加工利用效率,做到深加工,提升油茶附加值;在油茶销售环节,可不断拓宽油茶使用范畴,培育油茶市场需求,推动油茶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让油茶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3)生态价值。油茶不仅可以是一种经济作物,也是一种生态作物,可深入挖掘油茶的生态价值。①可以利用油茶美观的外形和良好的适应性将油茶作为观赏作物来种植;②可以发挥油茶在吸附空气中有害物质方面的作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③利用油茶种植来发挥油茶在森林防火隔离方面的作用;④围绕油茶种植做文章,在构建美丽山村的同时发展山区特色旅游产业,推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
(4)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将有效推动油茶种植发展。当前,广西政府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 2019 年全区油茶产业“双千”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文件从政策层面为广西的油茶种植保驾护航,为广西的油茶种植构建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广西政府还加大了对油茶种植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动了油茶苗木研究基地的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油茶种植的发展。
广西作为主要的油茶产地之一,不仅有适合油茶种植的自然环境,也有良好的政策环境,这对广西油茶种植来说是重要的机遇。油茶种植基地应充分利用外部有利条件,不断推广应用科学的油茶种植技术,加大油茶机械化种植力度,把握油茶种植的市场前景,真正利用油茶种植为实现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服务。
[1] 吴相玲.油茶的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初探[J].绿色科技,2017(1):39-40,42.
[2] 何贤敏.浅谈油茶发展前景及其高效种植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6):108.
[3] 黄宇昌.广西油茶种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18):133,135.
[4] 王文斌,李雪.广西油茶种植技术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分析[J].吉林农业,2019(8):73-74.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camellia oleifera crops mechanization
YAO Xiufang
(Guangxi Baise Forestry Bureau, Baise, Guangxi 533000, China)
Camellia oleifer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The current cultiv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in Guangxi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a single farmer to a diversified form of cooperatives, enterprises, and farmers. The study foun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planting Camellia oleifera, growers choose new varieties, explore new technologies, and actively promote mechanized planting of Camellia oleifera. The planting scale of Camellia oleifera continues to expand. In the process of oil-tea camellia processing, industrial worker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refinement of oil-tea camellia processing to achieve deep processing. Greatly enhance the added value of Camellia oleifera. The Camellia oleifera planting base in Guangxi Provinc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favorable conditions such as policy support,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Camellia oleifera planting technolog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echanized planting of Camellia oleifera, to grasp the market prospects of Camellia oleifera planting. This is the real use of Camellia oleifera planting to realize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mountain farmers.
camellia oleifera cultivation; technical measures; development prospects
S794.4
A
2096–8736(2020)03–0053–04
姚秀方(1975—),男,广西凌云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油茶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