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幸福观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0-12-13 10:03万勇华宋文婷
关键词:幸福观研究

万勇华,宋文婷

(华东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报告、文章和著作中,针对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幸福问题,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观点与论断,形成了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幸福观。之后,国内学术界着重围绕习近平幸福观的形成依据、基本内容、主要特征、重要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取得了宝贵的研究成果。通过回顾评析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了解习近平幸福观的当前研究状况,还能把握其未来研究走向,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习近平幸福观的形成依据

习近平幸福观作为理论化的幸福观,肯定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生成依据。对此问题,学者们主要从以下两个视角进行论述。

(一)理论的视角

总体说来,学者们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传统文化三大理论立场作出说明。

一些学者认为习近平幸福观传承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湛利华指出习近平幸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继承和发扬。①湛利华:《习近平人民幸福观论析》,《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1期,第3-9页。王蓉指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构成了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理论逻辑主线之一。②王蓉:《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生成逻辑的三重维度》,《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3期,第1-5页。孙冲亚、何祥林提出习近平幸福观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理论依据。③孙冲亚、何祥林:《习近平幸福观的理论意蕴、理论品格和实践路径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11期,第8-13页。陈静指出习近平幸福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①陈静:《习近平幸福观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第34页。靳津强调习近平幸福观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一脉相承的。②靳津:《习近平幸福观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第3页,第3页,第3页。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习近平幸福观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幸福观。王蓉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幸福观构成了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理论逻辑主线之一。③王蓉:《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生成逻辑的三重维度》,《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3期,第1-5页,第1-5页。谢诺认为习近平幸福观与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幸福观一脉相承。④谢诺:《习近平幸福观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第12页。陈静主张习近平幸福观传承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幸福观。⑤陈静:《习近平幸福观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第34页,第34页,第26页。唐琦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幸福观吸收、借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代领导人的幸福观。⑥唐琦:《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幸福观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第20页,第20页。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习近平幸福观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幸福思想。孙冲亚、何祥林提出习近平幸福观以中华传统幸福观为养料。⑦孙冲亚、何祥林:《习近平幸福观的理论意蕴、理论品格和实践路径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11期,第8-13页,第8-13页。程刚认为习近平幸福观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幸福的价值基因。⑧程刚:《试论习近平幸福观的内在逻辑》,《淮阴工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第16-20页。陈静指出习近平幸福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⑨陈静:《习近平幸福观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第34页,第34页,第26页。唐琦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幸福观牢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幸福土壤。⑩唐琦:《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幸福观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第20页,第20页。靳津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幸福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土壤。[11]靳津:《习近平幸福观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第3页,第3页,第3页。

(二)实践的视角

概而言之,学者们基于整体与个体两大实践向度进行探讨。

一些学者认为习近平幸福观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孙冲亚、何祥林指出习近平幸福观深深地植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2]孙冲亚、何祥林:《习近平幸福观的理论意蕴、理论品格和实践路径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11期,第8-13页,第8-13页。江畅认为习近平幸福观产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转变的伟大时代和伟大实践,时代和实践的需要给习近平幸福观的形成提供了滋养和力量。[13]江畅:《论习近平幸福观》,《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1期,第10-18页。王蓉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要求是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现实逻辑主线。[14]王蓉:《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生成逻辑的三重维度》,《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3期,第1-5页,第1-5页。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习近平幸福观得益于习近平个人的人生经历。杨增岽、袁凤娇指出习近平幸福观的形成与他卓越不凡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实际上是他长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历经岁月累积沉淀下来的关于人生幸福的经验总结。[15]杨增岽、袁凤娇:《论习近平幸福观的基本要义、特性及其对青年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8期,第28-33页。陈静认为习近平幸福观的形成得益于他深厚坚毅的成长经历和不懈奋斗的人生阅历。[16]陈静:《习近平幸福观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第34页,第34页,第26页。靳津探讨了习近平幸福观形成的现实基础,认为良好的家风使得习近平从小树立了坚定的政治信仰,青年时期的历练培育了他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任职经历使他真切了解到人民群众的所想与所需。[17]靳津:《习近平幸福观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第3页,第3页,第3页。

二、习近平幸福观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幸福观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是习近平幸福观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学者们探讨得最为热烈的方面。

(一)习近平幸福观的形态

程刚认为习近平幸福观是着眼全民的人民幸福观,是辛勤劳动的奋斗幸福观,是世界共享的开放幸福观。①程刚:《试论习近平幸福观的内在逻辑》,《淮阴工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第16-20页。林丽婷指出习近平新时代幸福观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幸福观,是以绿水青山为幸福重要内容的生态幸福观,是以发展为人民幸福实现的基本途径的发展幸福观。②林丽婷:《论习近平新时代幸福观的三重维度》,《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年第6期,第816-820页。

(二)习近平幸福观的要义

杨增岽、袁凤娇指出习近平幸福观具有深厚的蕴含,包含着“人民幸福”、“个体幸福”、“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本身就是幸福”等基本要义。③杨增岽、袁凤娇:《论习近平幸福观的基本要义、特性及其对青年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8期,第28-33页。谢美杰、王捷将习近平民生幸福观的核心要义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以人民为中心、全民幸福、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的统一、辛勤劳动创造幸福。④谢美杰、王捷:《习近平民生幸福观及践行路径》,《福建商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第7-12页。

(三)习近平所说幸福的内涵

有些学者概括为三个方面。袁久红指出习近平人民幸福观中的幸福是全面的,也是有重点的;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是个人的,也是社会整体的、全体人民的。⑤袁久红:《人民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群众》2018年第5期,第21-23页,第21-23页。王蓉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幸福观里的幸福是“人民”的幸福,是“现实”的幸福,是“奋斗”的幸福,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幸福。⑥王蓉:《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幸福观探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第6-10页,第6-10页,第6-10页。

另外一些学者归纳为四个方面。谢守成、张淼认为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中的幸福是社会劳动与主体享受的统一,是物质丰富和精神发展的统一,是个体幸福与人民幸福的统一,是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⑦谢守成、张淼:《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内在逻辑及当代价值》,《高校辅导员》2019年第4期,第3-8页。

还有一些学者总结为五个方面。张荣华、郭曰铎指出习近平人民幸福观里的幸福,从主体看,是包括千千万万劳动者在内的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从客体看,是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从本质看,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从主观方面看,是让人民具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从终极目标看,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⑧张荣华、郭曰铎:《论人民幸福的内涵、价值和实现路径——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幸福的重要论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第3-10页,第3-10页,第3-10页。

(四)人民幸福的实现原则与条件

张荣华、郭曰铎指出实现人民幸福应当坚持人民中心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劳动创造原则、共建共享原则。⑨张荣华、郭曰铎:《论人民幸福的内涵、价值和实现路径——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幸福的重要论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第3-10页,第3-10页,第3-10页。江畅阐明了人民幸福所需要的条件特别是社会条件,包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⑩江畅:《论习近平幸福观》,《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1期,第10-18页。

(五)人民幸福的实现路径

学者们着重论述了五个方面:一是加强经济建设。王蓉主张推进经济建设,提升人民的物质满足感。[11]王蓉:《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幸福观探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第6-10页,第6-10页,第6-10页。袁久红提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12]袁久红:《人民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群众》2018年第5期,第21-23页,第21-23页。张荣华、郭曰铎强调推进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民幸福的经济基础。[13]张荣华、郭曰铎:《论人民幸福的内涵、价值和实现路径——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幸福的重要论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第3-10页,第3-10页,第3-10页。二是加强政治建设。王蓉提出推进政治建设,提升人民的民主满意度。[14]王蓉:《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幸福观探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第6-10页,第6-10页,第6-10页。张荣华、郭曰铎主张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完备人民幸福的政治条件。①张荣华、郭曰铎:《论人民幸福的内涵、价值和实现路径——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幸福的重要论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第3-10页,第3-10页,第3-10页,第3-10页。三是加强文化建设。王蓉提出推进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的精神满足感。②王蓉:《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幸福观探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第6-10页,第6-10页,第6-10页,第6-10页。张荣华、郭曰铎主张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加强人民幸福的精神支撑。③张荣华、郭曰铎:《论人民幸福的内涵、价值和实现路径——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幸福的重要论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第3-10页,第3-10页,第3-10页,第3-10页。四是加强社会建设。王蓉提出推进社会建设,提升人民的生活获得感。④王蓉:《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幸福观探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第6-10页,第6-10页,第6-10页,第6-10页。张荣华、郭曰铎主张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善人民幸福的社会环境。⑤张荣华、郭曰铎:《论人民幸福的内涵、价值和实现路径——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幸福的重要论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第3-10页,第3-10页,第3-10页,第3-10页。五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王蓉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民的环境舒适感。⑥王蓉:《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幸福观探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第6-10页,第6-10页,第6-10页,第6-10页。袁久红主张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⑦袁久红:《人民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群众》2018年第5期,第21-23页。张荣华、郭曰铎强调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人民幸福的生态空间。⑧张荣华、郭曰铎:《论人民幸福的内涵、价值和实现路径——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幸福的重要论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第3-10页,第3-10页,第3-10页,第3-10页。

三、习近平幸福观的主要特征

习近平幸福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最新发展形态,展现出了一些有别于其它幸福观的显著特征。对此问题,学者们各抒己见,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一)“三性”说

何婷提出习近平幸福观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具有科学性;习近平幸福观突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鲜明的党性;习近平幸福观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之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性。⑨何婷:《习近平幸福观的多重维度解析》,《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第1-5页。

(二)“五观”说

江畅认为习近平幸福观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它是站在人民立场上,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幸福观。第二,它是以个人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生态全面改善为主旨的全面幸福观或整体幸福观。第三,它是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幸福观。第四,它是以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使命的实践幸福观。第五,它是以各国文明为借鉴、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开放幸福观。⑩江畅:《论习近平幸福观》,《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1期,第10-18页。

(三)“统一”说

有的学者概括为三个方面的统一,如刘志虎指出习近平幸福观的主要特点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11]刘志虎:《习近平幸福观研究》,延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第35页。有的学者归纳为四个方面的统一,如张潇潇认为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和创造与共享的统一的基本特征。[12]张潇潇:《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第35页。有的学者总结为五个方面的统一,如杨增岽、袁凤娇提出习近平幸福观呈现出“五个统一”的鲜明特性: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三是个体与集体的统一,四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五是因与果的统一,即劳动付出与幸福收获的统一。[13]杨增岽、袁凤娇:《论习近平幸福观的基本要义、特性及其对青年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8期,第28-33页。

四、习近平幸福观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幸福观作为当代最为科学的幸福观,显示出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对此问题,学者们主要从理论、实践和方法论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理论维度

学者们主要论述了三点:一是有利于人们形成全新的幸福观念。江畅指出,习近平幸福观从根本上克服了自古至今流行的德性主义幸福观和快乐主义幸福观的片面性,确立了全面的和整体的幸福观,有助于人们对幸福形成全新认识并形成全新观念。①江畅:《论习近平幸福观》,《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1期,第10-18页,第10-18页。二是有利于树立、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陈成志、焦春红、莫杏卓认为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幸福思想,对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②陈成志、焦春红、莫杏卓:《论习近平幸福思想——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例》,《赤子》2017年第2期,第23-25页,第23-25页,第23-25页,第23-25页。郭曰铎、张荣华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幸福的重要论述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幸福理论。③郭曰铎、张荣华:《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幸福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第76-81页,第76-81页,第76-81页。三是有利于弘扬、发展我国民生思想。王蓉认为习近平人民幸福观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时代意蕴,实现了对我国民生思想的弘扬与升华。④王蓉:《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幸福观探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第6-10页。窦孟朔、张瑞指出习近平民生幸福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内容。⑤窦孟朔、张瑞:《论习近平的民生幸福观》,《科学社会主义》2015年第5期,第54-59页,第54-59页。

(二)实践维度

学者们着重阐述了四点:一是有利于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杨增岽、袁凤娇指出习近平幸福观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自我价值和生活幸福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⑥杨增岽、袁凤娇:《论习近平幸福观的基本要义、特性及其对青年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8期,第28-33页。二是有利于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江畅提出习近平幸福观是每一个中国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基本遵循,必将引导中国人民从“强”起来走向“福”(“美好”)起来。⑦江畅:《论习近平幸福观》,《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1期,第10-18页,第10-18页。窦孟朔、张瑞认为习近平民生幸福观指引着全体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奔向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⑧窦孟朔、张瑞:《论习近平的民生幸福观》,《科学社会主义》2015年第5期,第54-59页,第54-59页。谢守成、张淼指出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为提升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根本遵循。⑨谢守成、张淼:《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内在逻辑及当代价值》,《高校辅导员》2019年第4期,第3-8页,第3-8页。陈成志、焦春红、莫杏卓强调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幸福思想,对于创造人民共同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⑩陈成志、焦春红、莫杏卓:《论习近平幸福思想——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例》,《赤子》2017年第2期,第23-25页,第23-25页,第23-25页,第23-25页。三是有利于实现中国梦。郭曰铎、张荣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幸福的重要论述提供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11]谢守成、张淼:《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内在逻辑及当代价值》,《高校辅导员》2019年第4期,第3-8页,第3-8页。谢守成、张淼指出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根本遵循。[12]郭曰铎、张荣华:《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幸福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第76-81页,第76-81页,第76-81页。陈成志、焦春红、莫杏卓强调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幸福思想,对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13]陈成志、焦春红、莫杏卓:《论习近平幸福思想——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例》,《赤子》2017年第2期,第23-25页,第23-25页,第23-25页,第23-25页。四是有利于促进人类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程刚认为习近平幸福观为维护世界和谐稳定、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14]程刚:《试论习近平幸福观的内在逻辑》,《淮阴工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第16-20页。陈成志、焦春红、莫杏卓指出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幸福思想对于促进人类和平发展、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15]陈成志、焦春红、莫杏卓:《论习近平幸福思想——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例》,《赤子》2017年第2期,第23-25页,第23-25页,第23-25页,第23-25页。郭曰铎、张荣华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幸福的重要论述奠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16]郭曰铎、张荣华:《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幸福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第76-81页,第76-81页,第76-81页。

(三)方法论维度

江畅指出习近平幸福观立足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解决中国的幸福问题,而不是致力于描绘不切实际的抽象空泛的幸福乌托邦,它遵循的是从“实践-理论”到“理论-实践”的认识路线,从而在研究解决现实幸福问题方面,改变了坐而论道式的学理研究和思辨构建的传统学究方式,坚持以民族国家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实践、理论良性互动的实践方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①江畅:《论习近平幸福观》,《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1期,第10-18页。

五、评析与展望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各自的研究视野出发,对习近平幸福观展开了多维度的探讨,做出了值得肯定的学术贡献。这主要体现在:其一,对习近平幸福观的形成依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使得习近平幸福观的立论基础逐渐牢固;其二,对习近平幸福观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精彩的发掘,使得习近平幸福观的核心研究日益深化;其三,对习近平幸福观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积极的探究,使得习近平幸福观的基本属性趋向清晰;其四,对习近平幸福观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很好的阐述,使得习近平幸福观的价值蕴含更加明确。学者们的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化习近平幸福观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

不过,现有研究成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第一,在研究内容上。目前,学者们关注比较多的是习近平幸福观的形成依据、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和重要价值等方面,而对习近平谈到的幸福感、幸福生活、幸福指数等概念缺乏深入的探讨,更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此外,对于习近平幸福观的形成过程欠缺自觉的分析,更没有进行细致的阶段划分。另外,对于习近平幸福观的制约因素缺少正面的论述,更没有找到相应的破解之道。最后,对于习近平幸福观的保障机制欠缺明确的阐述,更没有提出有效的举措。第二,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学术界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规范研究法开展习近平幸福观研究。尚无学者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大数据分析法等实证研究法,探讨不同群体对于习近平幸福观的认同情况与践行效果。鲜有学者运用比较研究法,论述习近平幸福观与中国古代重要思想家、政治家幸福观以及国外杰出思想家、政治家幸福观的异同。罕见学者运用系统研究法,完整地分析习近平幸福观的所有相关方面,由此导致许多重要问题、核心问题无法获得独到、深刻的阐释。第三,在研究学科上。习近平幸福观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到众多的学科领域,需要开展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然而,当前从事习近平幸福观研究的学者小部分来自于哲学学科,大部分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尚无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学者参与其中。前两者往往立足自身的学科视角开展单学科的孤立研究,没有能力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由此导致许多理论难题处于无人关注的状态。

根据上述评析,我们对今后习近平幸福观研究提出几点展望:第一,在研究内容上。既要推进现有研究,又要加强薄弱环节研究。就后者来说,首先,要深入探讨习近平谈到的幸福感、幸福生活、幸福指数等概念,尽可能形成一致看法;其次,要自觉分析习近平幸福观的形成过程,力争做到阶段划分细致合理;再次,要正面论述习近平幸福观的制约因素,想办法找到破解之道;最后,要明确阐述习近平幸福观的保障机制,努力提出有效举措。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既要继续使用原有的研究方法,又要注重运用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系统研究法。就后者而言,首先,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大数据分析法等实证研究法,把握不同群体认同习近平幸福观的具体状况,掌握他们践行习近平幸福观的实际效果;其次,要采用比较研究法,将习近平幸福观与中国古代重要思想家、政治家的幸福观进行古今对比研究,将习近平幸福观与国外杰出思想家、政治家的幸福观进行中外对比研究,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资源和宝贵的学术智慧;再次,要采用系统研究法,全面深入地探讨习近平幸福观的所有方面,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第三,在研究学科上。既要号召来自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者继续从事习近平幸福观研究,推动有关问题的探讨往精深化的方向发展,争取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又要欢迎来自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学者加入习近平幸福观研究的行列,发挥他们自身的学科优势,力求推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还要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加强科研协作,开展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以期形成许多独特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幸福观研究
父亲不断更新的幸福观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试分析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退休老人经典感悟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