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彰武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阜新 1232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动物产品及其制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不论是肉牛养殖还是奶牛养殖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也就促使牛只养殖从散户饲养逐渐向规模化和标准化的饲养场进行转变。很多养殖户在建设牛场时不了解建场原则,导致了在日后的生产过程中存在饲养不便利,多年龄阶段的牛只混养等多种不良现象,笔者结合了国内外规模化养殖场的特点总结出牛场建设的原则,供大家参考。
在场址选择方面,首先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要求,在合适的区域内进行场区的规划。在选址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居民点和交通要道等因素,还要对风向、水流以及周边的土质进行勘察,选择地势较高,排水通畅,背风向阳且地面平整的位置进行建场,不选择坡度超过2.5%以上的地方建场,另外还要考虑到饲料和水源是否充足等其他因素。
常规的牛场在功能区划分上一般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生产区、饲料生产加工区、隔离区、生活区以及粪污处理区[1]。在划分功能区前应当先对该牛场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等进行了解,还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和地势等。在南方地区应当着重注意生产区的防暑,而在北方尤其是内蒙古和东三省等地应当考虑到畜舍的防寒性能。原则上生活区应在上风口,而后依次是饲料生产加工区、生产区、隔离区以及粪污处理区。这样能够保证各个区域互不影响,且在粪污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方面也比较方便。
这一区域是整个牛场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区域,应当根据生产规模、饲养方法和清粪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生产区应当包括各生理阶段的牛舍、人工授精室、兽医室、装牛台、杂品库和水塔等设施,另外出入口还应当有人员和车辆的消毒设备,如果是奶牛场还应当在生产区中设有挤奶室[2]。牛舍应当包括母牛舍、犊牛舍、育成牛舍、育肥牛舍以及产房。
这一区域应当距离生产区较近,且方便外来车辆装卸饲料,在建设这一区域时需要考虑运送饲料的装置,如饲料搅拌车是否能顺畅通过。饲料生产加工区的面积要随着饲养规模的加大而增大,主要包括青贮窖、精料库以及干草棚。如果需要自行调制饲料还应当有饲料加工间。
该区域是牛场的饲养管理人员办公和食宿的区域,应当离生产区有一定的距离,这样能够预防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这个区域用于隔离患病牛只和新引入牛场的牛只,应当处于生产区的下风向,距离生产区至少100m的距离[3],且中间要设有围栏,此外在建设这一区域时还要注意避免造成水源的污染。
这一区域是将从牛舍中收集到的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同的粪污无害化处理方式也会有不一样的粪污处理区建设原则,例如使用堆肥发酵时应当做好地面的硬化,防止粪尿深入土壤。
牛场建设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牛舍的建设,牛舍根据封闭程度可以分为全封闭牛舍、半封闭牛舍以及散栏牛舍。根据牛床列数又可以将牛舍分为单列式、双列式以及多列式,单列式牛舍便于防疫但占地面积较大,不适合规模较大的牛舍;多列式利于机械化管理但不利于防疫。在牛舍跨度上单列式牛舍跨度应在7~10 m,双列式牛舍跨度应在12~15 m,牛舍的门应为2.5~3.5 m宽,2.5~3 m高,封闭牛舍还应设有窗户,寒冷地区的窗户应以南窗居多,南方地区的牛舍则可以南北方窗户等。此外,牛舍外要设有运动场,运动场的面积和牛的生理阶段有关,成年母牛的运动场面积应当为20~25㎡/头,犊牛运动场面积为5~10㎡/头,育成牛应为10~15㎡/头,而公牛需要的运动场一般较大,需要30㎡左右。
合理的牛场规划和布局是进行科学养殖的前提,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标准化饲养管理的先决条件,只有合理的进行牛场的规划,适度地购置饲养管理设备,才能使牛只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