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英,刘世政,刘景利,刘 辉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金课”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2]。作为目前全军唯一一门聚焦战现场急救与后送的核心课程,《战现场急救与后送》打造“金课”,提高教学质量,对为全军部队培养和输送素质过硬的战场一线急救人才、更好满足基层部队战备训练和军事行动的基本卫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战现场急救与后送》是在原有的《战现场急救技术》课程的基础上结合部队战伤现场急救实际发展形成的一门课程,是卫生士官人才培养中军事医学模块的骨干课程,具有实战应用、军兵种和战场一线特色。
所谓“金课”,其实就是“一流课程”。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对“金课”作了系统的阐述,其核心是“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2]。就《战现场急救与后送》这门课程来说,其“金课”内涵正是从“两性一度”进行明确定位。该课程的高阶性主要是指将讲授战现场急救、后送的基础知识与提高学员的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更多的是对学员进行能力和思维训练。该课程的创新性则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要有前沿性和时代性,要紧跟现代战争的最新发展趋势,并根据卫勤保障和战现场急救面临的最新要求来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二是课程教学形式要体现先进性,充分采用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学习效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培养学员探究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能够把学员的个性特点发挥出来。挑战度是指《战现场急救与后送》这门课程的设置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学员和教员一起“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首先,《战现场急救与后送》课程是卫生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任职培训的主干课程,其课程教学质量与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即能否为部队培养出合格的卫生士官人才密切相关。建设《战现场急救与后送》“金课”,旨在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卫生士官岗位任职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战现场急救与后送》课程教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在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手段、考评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尽快建成一流课程。最后,建设《战现场急救与后送》“金课”是体现“以学员发展为中心”的“最后一公里”。一流的课程,不仅能够引导学员树立战场上救死扶伤的志向,教授学员战现场急救与后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培养学员继续学习的能力,提高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员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多维度得到全面发展。
3.1坚定淘汰“水课”的决心 打造《战现场急救与后送》“金课”,首先必须要有彻底淘汰“水课”的决心。所谓“水课”,就是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是教员不用心上、学员不走心听的课;课程中没有针对学员能力巩固和提高的训练,也不注重学员素质的养成。这样的课程如不改进,将成为培养合格战现场急救卫生士官人才的桎梏。因此,建设《战现场急救与后送》“金课”,就是要有决心摒弃陈旧、过时的内容,改变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适应军队改革大潮中的人才培养要求。
3.2优化组合课程教学内容 要科学解析卫生士官战现场急救与后送能力,明确卫生士官战现场急救与后送技术范围和标准。在此基础上,分类、分级制定技术规范与评价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标准,编制课程配套教材,拍摄课程配套教学片。将实用性检伤分类方法、战伤急救实战流程、战场救护行动以及伤员一体化战术后送转运等内容纳入课程教学,突出实战应用特色。学员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具备在战现场对伤员开展有效急救并及时后送的能力,达到降低阵亡率、伤死率、伤残率,进而提高救治率、治愈率、归队率。
3.3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手段 课堂教学是“金课”的主渠道、主战场。课堂教学有五重境界:SADCD。第一重境界可以总结为Silence(沉默),即课堂死气沉沉,毫无互动;第二重境界是Answer(回答),即课堂上有问题,但是基本上都是“好不好”、“是不是”这样的简单问题,师生间基本无互动;第三重境界是Dialogue(对话),即师生间有情感和内容的交流;第四重境界是Critical(评论、评判),即师生间不仅有互动,学员还能针对教员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五重境界是Debate(争论),即学员在课堂上和教员有观点交锋,对于某一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能表达出来。显然,建设《战现场急救与后送》“金课”,我们需要的是后三重境界的课堂教学,要从教员“教”为中心转为以学员“学”为中心,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打造成课程内容充实、课堂互动活跃、学员学习兴趣浓、参与热情高、探究能力强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此,教员要大力实施“课堂革命”,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集中解疑等方式,倡导学员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培养学员主动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做好配套设施保障 打造《战现场急救与后送》“金课”,包括虚拟仿真“金课”,需要完善的设施保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破解实验、实训中的难题。首先,要建设模拟训练中心,研制相应的模拟训练器材,开发相应的模拟训练软件;在虚拟战场环境下,利用模拟伤员、模拟伤情开展训练,使战现场急救后送、人员装备与虚拟战场环境有机结合。其次,要建设野战综合训练场,在实战背景条件下开展战场救护实践教学,全方位锻炼卫生士官在复杂战场环境中综合运用战现场急救与后送技能、军事技能,从而提高学员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实际任职能力。
3.5同步打造线上“金课” “互联网+教育”催生的慕课和微课,能够打破教育的时空界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设《战现场急救与后送》“金课”,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用、学,同步打造《战现场急救与后送》线上“金课”。这不仅能实现卫生士官战场急救与后送能力培养的“变轨超车”,还能给基层部队的卫生战士甚至是普通官兵提供学习素材,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全军部队战现场急救与后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