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罗定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 云浮 527200)
鸡绦虫病是绦虫寄生于鸡肠道内引发的寄生虫病。患病鸡的粪便稀薄,产蛋率减少,蛋壳颜色变浅,蛋轻及畸形。该病的发生不分季节,但以6~11月多发。绦虫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复杂,中间宿主主要有蚂蚁、苍蝇、甲虫、蛞蝓和螺狮等,鸡群啄食传播宿主可感染发病。鸡感染该病,可导致商品鸡生长速度降低,蛋鸡生产性能受损、产蛋率下降或产畸形蛋,给广大养鸡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不可忽视对该病的预防与控制[1]。
发病鸡场饲养海兰褐蛋鸡2000余只,主诉最近一周蛋鸡的产蛋率呈现下降趋势,由96%下降至75%,而且所产蛋的蛋重变轻、个体变小。部分病鸡出现鸡冠变白、贫血、被毛蓬松和粪便稀薄等症状,患病久者因营养不良而死亡。鸡的采食量与平时无异,但是饮水量增大。饲养者曾经连续几天用口服液和恩诺沙星等药物治疗,但是无明显疗效。
患病蛋鸡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障碍,机体消瘦及贫血,鸡群出现脱肛、啄肛现象。所产蛋的蛋壳颜色变浅、硬度及蛋黄颜色变差和蛋的个体变小,并有畸形蛋产出。产蛋率下降,并有部分鸡出现停产现象。患病鸡的采食量呈现下降趋势,饮水量增大,体重减轻,粪便稀薄,精神呆滞,被毛蓬乱,冠髯苍白,严重者因营养不良消瘦而死亡。个别严重病例出现腹腔积水(水档鸡)和神经症状(瘫鸡),常因继发细菌感染或病毒病而衰竭死亡。
剖检病死鸡,可见小肠黏膜肥厚、充血,有出血性肠炎。绦虫头节深入到肠黏膜下层,破坏肠黏膜而形成结节样病变,引起出血性肠炎。粪便稀薄,混有淡黄色血样黏液,呈高粱样红褐相间状。虫体寄生部位呈针尖大结节样病变,中央凹陷。大量虫体聚集时引起肠道堵塞,可造成肠破裂和腹膜炎。检查粪便可发现芝麻粒至大米粒大小、乳白色的孕节,有时可见节片蠕动。
通过粪检,发现孕卵节片或虫卵可以确诊,必要时可进行剖检或诊断性驱虫。
吡喹酮按20 mg/kg拌料一次性饲喂,5 d后再投喂1次。鱼肝油按500 g/t添加于饲料中,连续饲喂7 d。槟榔粉按照1 g/kg体重加水熬制成槟榔液,用细纱布过滤药渣,冷却后给鸡群供饮。通常情况下用药后2 h开始排虫[2]。
蛋鸡可在60日龄和120日龄各驱虫1次。夏季苍蝇和甲虫等中间宿主大量繁殖,蛋鸡感染的机会增大,所以8月份应当对蛋鸡再进行1次驱虫。
环境卫生与该病的暴发频率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必须定期对鸡舍进行卫生清理,及时清除粪便等污染物,以消灭粪便中的虫卵。苍蝇是绦虫的重要中间宿主,因此应在蚂蚁、苍蝇和甲虫等中间宿主繁殖的季节做好灭虫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宿主带来的感染。
目前较多的养鸡户每年都使用伊维菌素作为广谱驱虫药物对鸡群进行驱虫,但是实际上这类药物对绦虫没有消灭作用,导致绦虫病一直存在该养鸡场。
据了解,部分鸡感染绦虫病后,肠道寄生部位呈针尖状结节样病变,中央出现凹陷。当大量虫体聚集时可引起肠堵塞,病情严重者可引起肠破裂和腹膜炎,导致鸡只死亡[3]。同时,绦虫产生的身体代谢物可引起机体中毒,主要呈现出痉挛等神经症状。
在对蛋鸡进行绦虫病治疗时应具体分析感染情况,科学合理地用药,特别要注意其他疾病引起混合型感染而导致的死亡现象。有时导致蛋鸡死亡的不仅仅是一种疾病,多种疾病混合感染可导致病情严重,加剧病鸡的死亡。治疗时要兼顾治疗其他感染疾病,以降低蛋鸡的死淘率。在用药时可实施联合用药及轮换用药等多种用药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患寄生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促进蛋鸡饲养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