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终身体育教育学习体系的构建

2020-12-12 20:47刘敬行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体化市级学习型

刘敬行

(常州开放大学,江苏常州 213001)

一、前言

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于当代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并通过了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1968年美国教育学家赫钦斯最早论述学习型社会这一理论。1994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再次提出了“学习型社会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行为,与其说他是一种教育概念,不如说他是一种生活方式”[1]。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口号。江泽民在2001年5月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开幕式上首次提出“21世纪,中国要致力于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1]。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2]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第八部分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3]。由此可见,构建学习型社会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国民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

在学习型社会中,终身教育占据中心地位,具体到体育领域,又将如何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构建终身体育教育学习体系?本文拟从个人或者说个体的角度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去探讨、构建该体系。

二、研究对象

在开展论述之前,对文章中将要用到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文章的主要概念是终身体育,终身体育在这里采用王则珊的定义: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4]。从王则珊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终身体育更多的是个人行为,属于微观层面。但也要明确,个人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政策、法律等宏观层面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人的一生是连续的,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婴幼儿阶段、求学阶段、工作阶段、退休阶段。终身体育就是贯穿这四个阶段的体育运动的总和。那么通过哪些措施的干预和帮助才有可能帮助一个人实现终身体育?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句话:在小的时候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将会受益终身;能够时刻找到组织,有固定场地和伙伴,更容易让人坚持锻炼。把两句话提炼抽象可以表述为学校体育教学专项化和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下面分别予以分析。

(一)学校体育教学专项化

1.现状分析

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或者方式,不能够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运动技能(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第六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第四节“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中提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此即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现有的学校体育教学是杂项化的,体育教学是断裂的,体育课呈现出一种低水平重复现象[5]。即小学学习的项目,初中重复学习;初中学习的项目,高中重复学习。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等的要求,体育课要学习篮排足、羽网乒、田径、体操、游泳等9个大项的几百个动作,而且是互相之间穿插学习。例如每学期安排4个项目,4个项目各不相同,4个项目的动作也没有很大的相关性、连贯性。按照一学期18个课时计算,平均每个项目的几个动作仅有4个课时学练。人为地把一个项目的技术体系割裂开来,中间穿插学习不同项目的不同技术环节,等到下次想要连起来学习同一技术的后续环节时,却发现学生已经把之前学习的内容遗忘,因此只能重新学习[6]。

2.教学改革

学校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研究者们在现有基础上尝试进行教学改革,以期能够实现这一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在文章中总结过学者们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追求具体内容与难度衔接的思路及其努力;追求身体素质及发展衔接的思路及其实验;追求体育发展与重点衔接的思路及其探索;放弃内容逻辑和衔接的追求改用目标和评价逻辑的思路及其无奈[7]。这些尝试和试验最终被证明无法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教学的目标既然是帮助学生掌握1到2项的体育运动技术,或许可以从竞技体育领域吸取些经验。竞技体育都是专项化的,所以建议学校体育教学专项化。

3.专项化的形式和内容

全校范围内同时开设田径、体操、篮排足、羽网乒、游泳等数个专项;以年级为单位,体育课设置统一的时间;由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按照项目分班,按照技能水平分层,由专项体育教师执教专项班级;允许学生在一定时间后,或者达到一定技术等级标准后重新选择新的运动项目再继续进行新的学习(不建议学生频繁换专项,一个项目的体能、技术和战术都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和积累,即使终身学练一个项目也不能穷尽所有技术。如果学生坚持要换,建议采用第二种方式,即达到一定技术等级标准之后再选择新的项目进行学练,因为已经学会的技能不容易遗忘,也更容易恢复)。学习和考核内容还包括项目的规则、项目的场地和器材、项目的历史和文化、项目的组织和裁判工作等理论部分的内容。

4.专项化的原理

想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运动基础与良好的运动习惯,完成国家确定的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的目标,只能开展专项化教学,也只能依靠时间的积累。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年满6周岁(虚岁7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7周岁。暂且以7岁为入小学的年龄,相应的,7-13岁小学,13-16岁初中,16-19岁高中,19-23岁大学,23岁左右大学毕业。从小学算起,到大学毕业截止,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16年[6]。16年有32个学期,每学期大致有4个月多一点,每月有4周,每周有2-4节体育课,粗略计算,16年有1728个课时。也就是说,16年共有1728节体育课。另外,根据教育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还可以积累大概2880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两个时间加起来大概有4608小时。虽然离10000小时还有段距离(1万小时定律),但这样的积累已经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至少1项运动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5.对专项化的期待

假如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是专项体育课的教育,对他的期待是毕业的时候他对于某一个项目应该是比较资深的参与者,具有良好的基本功和意识,能够懂得这个项目的运动规律,知道如何组织该项目的比赛,熟悉规则、场地和器材,并能承担裁判工作,甚至是能够胜任该项目的教学和训练工作。

(二)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

假如学校体育实行专项化教学,终身体育的基础就有了。在专项化教学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良好的后续建设,则终身体育可期。后续的建设就是这里所说的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

1.单项体育协会的性质与历史

人的一生很长,在校时间只占到了很少一部分,终身体育不仅仅是在校期间的体育,更是毕业离校以后还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更新、学习体育知识。毕业离校以后还能够继续坚持体育锻炼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有组织有伙伴。这里所说的组织就是单项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是体育运动爱好者组成的一个团体。按照法律对其的定位,它属于群众性体育组织,或者叫民间体育组织。按照单个体育项目协会的正常发展规律应该是先有基层团体,再自下而上地形成各级各类体育协会,最后再由单项体育协会组合成体育总会。但中国的体育协会有点与众不同,它是在组织结构健全的政府管理体制中产生的。我国的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几乎都是官办社会团体组织,其成立主要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发起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秘书长都由行政领导担任,内部管理行政色彩比较浓厚。也就是说,协会并不是自下而上形成的,而是自上而下形成的。由行政力量自上而下形成的协会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必然的,协会的主要作用是满足行政的需要,而不是大众的需要。所以,大部分全国单项体育协会都是形同虚设。

全国性的单项体育协会以自上而下的形式出现和发展,是因为当时(20世纪90年代)根本没有单项体育运动的群众基础。所谓的群众基础简单来说就是所有参与到某一个具体体育运动项目里的人数。参与的人越多,群众基础越广泛,比赛和培训就越多,资本就会更多地涌入,相应的项目发展就越好。西方单项体育协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大概持续了几百年。但是中国的单项体育协会没有量的积累,也就没办法自己完成质变的过程,所以就要借助体育以外的力量,最终借助行政的力量完成质变的过程。行政的力量帮助单项体育协会得以成立,但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群众基础的问题,也就是量变的问题。只有等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可能反过来重新要求质变。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就是在中国的单项体育运动的群众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数量之后的重新质变的过程。

2.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

我国体育运动的群众基础已经完成了量变的过程,正在追求质变。而这一量变的过程大概持续了20多年。《经济学人》在2017年1月份发布了一份《中国开赛——崛起中的中国体育健身产业》的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形成了经常锻炼的习惯,也就是说有33.33%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也意味着有4.34亿的中国人参加体育锻炼。这一庞大的数字足以说明我国体育运动的群众基础已经完成量变积累,并准备开始要求重新质变。质变的基础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质变的标志性事件即为单项体育协会要求实体化。

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的第一步是从政府行政机构放权开始的[8]。2015年中国足球协会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在同一年,中共中央出台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9]。这两件事标志着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进程正式开始。2017年2月姚明当选篮协主席,2017年3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文《关于篮球改革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承担的业务职责从4月1日起正式移交中国篮球协会。2017年7月7日,最新一期的中国篮球协会的章程被核准通过并生效。通过章程可以看出,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固定办公点,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财务自由,且具有管理赛事权利,具有管理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权利的单项体育协会,基本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实体化。

以笔者所在城市的市级篮球运动协会为例,目前还没有完成实体化过程(虽然有一套章程和固定办公地点,但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主要是兼职的。国家级和省级篮协已经完成实体化过程)。虽然上有省级篮协(再向上还有中国篮协),下有区级篮协,但市级篮协和省级篮协之间,市级篮协和区级篮协之间并没有清晰的隶属关系,市级篮协更多地是在被动完成省级篮协交代的任务。市级篮协活动经费一部分来自市级政府的拨款,另一部分则由本地企业赞助,省级篮协并没有经济注入(市级篮协经常参加省级或者国家级的比赛,但是还没有组织好市级的自主品牌的比赛,承接省级赛事的市级比赛会有一定的补贴,目前有小篮球比赛、三对三比赛以及社区篮球赛等几个赛事,但知名度还不够高。另外,本市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篮球赛事知名度较高,但篮协并没有参与其中)。市级篮协和区级篮协之间更是连最基本的联系也没有。后续几年篮球协会实体化的重要工作应该是打通市级篮协和区级篮协的联系,加强省级篮协和市级篮协的联系,加强和市级体育局的联系,更多地组织区级和市级的比赛,形成市级比赛自主品牌等。

3.个人与单项体育协会

再回到个人的终身体育与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的关系。参加工作后的业余时间想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最好的办法是加入单项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不仅有国家级的,还有省级的、市级的,甚至还有区级的。作为普通人,完全可以加入区级或者市级的单项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不仅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掌握有场地和器材,甚至是单项体育赛事的信息和渠道,还管理着本地区的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注册和培训等信息,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比赛,向上会和高一级别的协会进行合作,还会和别的地方相类似的协会沟通交流。而所有这些内容的实现或者成为可能都依赖于单项体育协会完成实体化(理想的实体化进程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低一级的协会会长在高级协会里担任副会长。这样有利于政策信息的传导,加强层级之间的联系。目前国家级和省级已经达到这一标准,但市级和区级协会还没有达到。国家级和省级协会的规章制度和机构设置都很完备,基本实现了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去做,所以才叫完成实体化进程),要不然单项体育协会还是摆设,而普通人也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

四、结论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构建终身体育教育学习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但又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去构建也许有些无从下手,或许可以考虑从个人的角度去发现构建这一复杂而庞大系统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自下而上法。每个人都能终身参加体育运动、接受体育教育,则全民的终身体育教育学习也就实现了。这里给出的建议是个人在学校期间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学习专项技术(依赖于体育教学专项化),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则可以加入单项体育协会,借助协会的力量和资源,继续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依赖于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

猜你喜欢
实体化市级学习型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记张掖市级模范班主任谈军花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
我国实体化电子商务的区域发展问题及策略探讨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
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化、实体化、产业化的具体措施
敢问路在何方——市级台文艺团队如何生存与发展
新时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