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是如何炼就的?
——基于欧美一流大学发展史的研究

2020-12-12 04:41陈以藏
关键词:名师竞争大学

陈以藏

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一流大学并非靠政府的资金堆成,而是靠大学自身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在竞争中,大学校长对于大学的生存、发展,乃至成就一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大学在竞争中默默无闻,乃至消失;一些大学却脱颖而出,成就了辉煌。欧美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竞争史,就是“物竞天择”史,其大学的竞争大致经过了以下3个时期:生择师时期、校择师时期和校生互择时期。

一、名师吸引学生时期

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而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得益于名师的收徒讲学。

被认为是世界最早创办的萨莱诺大学,最初是由著名的医药专家,在给病人诊治疾病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优质资源来收徒讲学,招收远道而来的学徒进行教学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大学老师不但编辑了著名的医学著作作为学生的教科书,而且把医学教育与医学研究高度结合起来,把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医学在实践中显现出极大的医疗成效。例如,当时的两本著名的医学教科书均由著名的医师兼教师所编写:一本是由伽利奥庞丢斯在1050年编写的对后世医学产生极大影响的教科书——《疾病》,该书建立了现代医学术语的基础;另外一本则是由帕特隆塞勒斯所编写的教科书——《实践》。萨莱诺大学的著名女学者特鲁拉撰写的《妇科疾病古今汇编》,一直是该校的标准教材。能够有效治愈疾病的名医与优秀医学人才的培育息息相关,这已经逐渐成为了当时人们的共识。“在那里活跃着一批名医,以精湛的艺术及其著述吸引各地青年前来学习。”[1]正是这种医疗疗效和医学教育质量吸引了欧洲各地的青年远道而来拜师求学,成就了萨莱诺大学的辉煌。由此观之,古代著名大学的诞生,离不开名家大师的吸引力。这些大师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远道而来求学,就在于名师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学习到了真技能,获得一技之长,从而使他们能够凭借自己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社会上立足。就这样,大学的竞争在当时人们的不经意间开始产生。

11世纪和12世纪西欧商业繁荣,贸易争端逐渐增多,导致了社会对罗马法学者的大量需求。意大利的北部城市博洛尼亚就是其中之一,坐落于该市的博洛尼亚大学就是以法学闻名于世的。“博洛尼亚之所以有了大学得益于罗马法学者欧内乌斯(Irnerius)……他被认为‘可能是中世纪诸多伟大的法学教授中最著名的一位’。他使博洛尼亚法律学校远远领先于意大利的其他学校。”[2]“正是由于欧内乌斯对罗马法的学习研究以及作为教师而特有的迷人风格,使博洛尼亚成为著名的具有革新精神的罗马法教学的中心。正是由于其在法学上的声誉,教师和学生从欧洲各地大批涌入这座城市。”[3]到了12世纪中期,博洛尼亚大学已经成为欧洲从事教会法和罗马法教学和研究的最重要中心。这一时期,博洛尼亚大学得到人们的认可,主要是因为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英诺森三世都曾是博洛尼亚大学的学生。博洛尼亚大学也得到了当时的市政当局的保护,且被授予了合法的办学资质[2]。

同样,自公元1100年后,“在巴黎讲学的著名教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此学习逻辑和辩证法的学生,他们是为将来担任神学家做准备的……众多的优秀教师使巴黎成为北欧地区极为著名的学术中心,其中出类拔萃者当属阿伯拉尔。阿伯拉尔以讲授雄辩术和逻辑著称,而他被视为经院哲学的创始人。由于阿伯拉尔及其继任者的声誉,各地到西岱岛上求学的学生纷至沓来。”[2]以鸿篇巨著11卷的《世界文明史》和《历史的教训》等书著称的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Will Durant),就对当时的巴黎大学的地位和影响,曾作出过这样的评价:“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没有一个教育机构能和巴黎大学所造成的影响相比拟。3个世纪以来,它不但吸引了最大量的学生,并且招来了心智最敏捷最突出的人士……这期间必然存在着某些伟大的教师,和一种唯有在人类历史达到巅峰状态的时候才会产生的,令心智激昂兴奋的气氛,如此方能造就出这些更伟大的学者。”[4]“巴黎大学的兴盛使法国北部所有其他学校变得萧条,而他们在前一世纪是那样辉煌,此后却只能在本地发挥有限的作用。”[5]36由此可见,巴黎大学在众多大学的竞争中因拥有名师而胜出一筹。

在“名师吸引学生”这一时期,教师之所以能够赢得学生的青睐,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名师必须是某一领域的大师,拥有渊博的知识,同时他们都是该领域的专深研究者,有着显著的研究成果。无论是萨莱诺大学的医学家伽利奥庞丢斯、特鲁拉,博洛尼亚大学的罗马法大师佩波、欧内乌斯,还是巴黎大学的逻辑学和雄辩学著名学者阿伯拉尔,无不如此。其次,社会对该领域专业人员的需求。在学生不易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时代,向名师求教,便成为了一些有潜质的青年学生获得教育成功,进而获得人生成功的捷径。由此,这些大师招生收徒,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件水到渠成之事。大师使得学校名闻遐迩,学校也因大师而获得巨大发展。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位于法国北部拉昂地区的一个大学,“因为希望倾听著名神学家讲学的大量学生,引发了一次真正的住房危机,即使付高租金,也难在拉昂租到住房。”[5]18尽管大学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外部条件的支撑,但大学,尤其是名校的“声望经常得益于某一名师的存在。而名师一旦离去,学校声望即告终结。”[5]8

法国学者雅克·韦尔热在其著作《中世纪大学》一书中,为大学初创时期的发展特点给予了最好的注解和总结:大学的诞生起源于“蜂群式”,这种模式实际是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到另外一个学校,或者到达另外一个新地方,建立起新学校。

在大学的发展史上,即使是在大学诞生之初,大学的发展也伴随着大学之间的竞争,“平均每3所中世纪大学中,就有1所最终以失败告终”[6]。名师能够吸引莘莘学子,这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也是一流大学形成的关键。这为后来的学校为了能在社会的竞争中立足并发展壮大而不惜重金选聘优秀教师奠定了初步基础,从而大学的竞争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大学择师时期。

二、大学择师时期

在这个时期,大学为了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改革,提升内涵以提高自身的地位,扩大知名度,赢得社会的认可。大学的本质在于教学与科研,这是大学区别于社会其他机构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尤其是科研,均离不开有才能的名师,均需要有才能的教师来完成。一方面,大学通过科研成果,挣得办学的资金和赢取社会声望;另一方面,大学通过培养有潜质的学生,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这些毕业生在未来能够在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为母校赢得声誉,使大学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巨大的社会效应,进而大学又赢得众多入学求教的学生的青睐。在激烈的竞争中,教学和科研出众的大学,能够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成就了一流。

在一流大学的发展史上,大学选聘英才最为著名的事例当属芝加哥大学第一任校长威廉·哈珀(William Rainey Harper)所作出的在当时看来史无前例之举。哈珀依靠财阀洛克菲勒的资金支持,用1年时间,精心挑选出了120位名师,“这些教师个个都是美国高等教育界的知名教授”[7]。甚至韦斯利学院的院长、威斯康星大学的校长以及耶鲁大学的5位教授也位列其中。哈珀在对克拉克大学进行短暂的访问之后,就把克拉克大学的十来位著名的生物学教授引进到芝加哥大学。哈珀校长选聘英才之举在当时的美国引起轩然大波,以至于哈珀本人被公众称之为“无情的人才引进者”。

无独有偶,哈佛大学也是不惜重金求才。哈佛大学选才的特点是:从更大的范围内、多样化地甄选优秀人才,其目的是为了能够选到最优秀的人才,且其晋升教师的条件较为苛刻。“在招聘终身制教授时,一般是在世界各地甄选学术上已获得显著成就的教授,较少采用本校副教授直接晋升的方式。”[8]“哈佛大学为聘请到校外的名教师、名学者,采用了‘明星制’的聘任办法,不惜重金在全世界范围内招聘名教授、学者。”[9]哈佛大学把教师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作为择师的首要条件,这一点可以从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科南特的所作所为中充分体现出来。“学术价值是遴选教师最重要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唯一的标准。聘用教师必须看他是否具有学术创造力和学术造诣。如果一位教师没有学术才能和潜力,即使他有高尚的情操,品行端正,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那也没有资格在哈佛大学任教。”[10]哈佛大学第24任校长内森·玛什·普西(Nathan Marsh Pusey)深刻认识到办学资金的重要性,为此,他积极发起了筹款运动并达到了预期的筹款目标,这些捐款使得哈佛大学能够聘请到优秀教师。在普西担任哈佛校长的20年间,哈佛大学的“师资规模不断扩大,各研究领域专家增多,本科生院更加强大,募款运动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增加,这一时期,哈佛取得了耀人的成就”[11]。在普西之后的几任校长采取的举措,与普西如出一辙。

美国的一流大学,不仅私立名校重视对名师的聘请,公立名校也是如此。著名的加州伯克利大学,其飞跃发展也是得益于大学校长的慧眼揽英才。无论是大学早期的校长吉尔曼,还是后来的惠勒,均把吸引著名教师置于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惠勒煞费苦心地招贤纳士,最终将一批优秀教师云集到加州伯克利大学。在这些优秀学者中,就有著名的化学家吉尔伯特·刘易斯(Gilbert Lewis)。为了能够聘请到刘易斯,惠勒不仅同意他带来4位年轻的教授,还同意他带来8位助手。在伯克利大学,刘易斯除了自己的科研成果丰硕外,他还为伯克利大学培养出了一支学术精英队伍,其中有5位获得了诺贝尔奖,从而奠定了伯克利大学在化学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在一流大学发展历程中的择师阶段,对于教师的选择是严苛的。而对于教师的选择,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高薪聘请教师;其二,大学校长是否具有办学的魄力和高瞻远瞩的视野。只有校长具有雷厉风行的办事魄力,才有可能像威廉·哈珀那样能够选出如此多、如此有发展潜力的教师,畏首畏尾的大学校长只能错失择师的良机。只有大学校长具有远大的眼光和办学的能力,才能重视优质师资的引入。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认为:“大学是教师的集合体”“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12]第 23任校长科南特说:“大学者,大师荟萃之地,如果一所大学聘任的终身教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那么这所大学必定是最优秀的大学”[13],“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14]但是,大学在择师时,并不是选择全部学科的教师,而是重点选择某一学科领域的优秀人才,以此来发展该学科,使该学科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大学由此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一流大学都有自己压倒其他大学同一学科的优势学科,凭借着某一或某几个优势学科,使大学成为了一流大学。

在择师阶段,大学之间的竞争是残酷的,若大学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难以优选到名师。大学的办学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均不是坐等政府的大手笔拨款,而是依靠大学校长积极主动地筹措资金。

在此阶段,由于大学高薪聘请到有实力的教师,他们的科研成果使大学名利双收,这样大学既赢得可观的财富,又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望。这两者使得众多学子对大学趋之若鹜,一流大学由此开启了新一轮的竞争的时期——择生时期。

三、名校择生时期

大学凭借其选择名师,炼成了一流大学,也为其选择优质生源增添了筹码。当莘莘学子对某个大学趋之若鹜之时,大学才有选择优生的主动权和资本,这是一流大学真正建立起来的标志。在此阶段,一流大学除了一如既往地注重择师之外,更注重的是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数量激增。“到了2000年左右,全世界四年制以上的大学已经到了3万所左右,在校学生达到了8 000万左右。而这个趋势现在是一步一步变得越来越快。当大学数量有了这样快速地扩张以后,就为大学的分层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15]

在大学普及化的欧美发达国家,一般的毕业生较为容易进入普通大学学习。大学的竞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一些普通高校为了招揽学生,采取低收费而不考虑高中学业成绩即可入学的做法。与其相反,名牌大学却对学生的选择变得极为严肃而苛刻,不但要参考高中所选课程的广度和深度、高中的学习成绩、高考成绩,更要查看学生参加的活动或项目。如普林斯顿大学只招收参加天才青少年项目、刚完成10—12年级学习、且被鉴别为天才的学生[16]。

英国的牛津大学有专门的招生办公室,负责牛津大学的全球招生。牛津大学的申请者均要经过竞争异常激烈的笔试和面试,“每年牛津大学录取率都在10%以下,申请者不光需要在公共考试中取得A甚至A+成绩,还要在其他纸面材料以及面试考核中出类拔萃”[17]91。牛津大学有优选学生的权利,显然得益于它是一所名校。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所世界顶尖的学府,在其当初的默默无闻时期,为了招揽学生来校读书,不得不俯身屈就,采取无试入学制度[17]86。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等这样的国际性大学也不例外。

法国的大学校,如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入学考试竞争激烈。除了高中会考之外,大学校需要单独组织或联合组织高难度的竞争考试来选拔申请者,每年只有10%的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能够进入大学校学习。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巴黎第六大学,学生在入学一年后有一半左右的入学者被学校淘汰,“能在三年中按时完成学业顺利毕业的学生所占比重不到三分之一”[18]。

四、结论及启示

一流大学无一不是经历初期的默默无闻,通过诚聘英才,由英才们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从而为大学赢得声望并逐步炼就而成的。初期的大学学生自发地追随名师这一现象,就开始表明了优秀教师在一流大学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为学校初次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向一流水平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在众多大学的竞争过程中,只有那些注重师资力量的学校,才能在今后的角逐中,免于被淘汰。大学仅有名师还不够,还需要精挑细选出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学子,加以精心培育,使之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作出巨大的贡献,使大学再次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使其一流的地位牢固地树立起来,此时一流大学方能炼就。因此,大学在向一流的发展目标挺进过程中,首先要注重优秀教师的选拔,提升大学内涵,使大学能够赢得学子的青睐;其次在此基础上注重对资优学子的选择,方能使大学的本质——科研与教学都能够充分凸显出来,为社会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和服务,一流大学也才能声名鹊起,威震四方。因此,一流大学的炼就,固然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但在这些因素中,校长是一个关键因素。

无论是大学建立初期的“生择师”阶段;还是大学发展期的“校择师”阶段,名师在大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著名大学就是名师群星荟萃之所,名师也成就了知名大学。而要聘请到优秀教师,需要有一定的办学资金,大学校长若能筹集到足够的办学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胜出同行大学一筹。这对于私立大学来说,尤其如此。一所能够筹集到大量办学资金的学校,才有资本去聘请具有科研和教学潜力的名师。有一流的教师和一流的科研成果,且能够培养出一大批有成就的学生,才是一流大学的特征和标志。

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给那些希望跃升为一流大学的普通高校某些启示:首先,普通高校校长要能够千方百计募集到除政府拨款外的足够的办学资金,并以此来聘请名师或具有科研和教学潜力的教师,改善办学条件;其次,在学校的管理上,校长要有能够激发名师科研和教学积极性的魄力和能力,且有能够充分激励名师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潜力的措施。

总而言之,一所普通大学要在未来的大学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必须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要俯下身来,诚聘英才,努力改进办学条件,使大学获得崇高的声望,才能有吸引和挑选优秀学子的资格,实现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名师竞争大学
初·名师 施建东
“留白”是个大学问
名师风采
名师直播课
《大学》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你的爱情竞争指数
感谢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