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视角下新时代民营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2020-12-12 04:41徐双溪曾海洋
关键词:民营企业价值观责任

徐双溪,曾海洋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而作为经济社会重要机体的微观组织——民营企业,则更要坚定自觉地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社会领域培育与践行的主体责任。“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凝聚当代中国精神和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由此才能引领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创新性发展。文章着重分析民营企业在形成社会责任价值理念,以及在制度建设与践行活动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并彰显其价值引导力、制度构建力量和实践创新力量。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社会责任关联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以及国内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文献不断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二者的关联性、交叉性研究尚存诸多不足。如何指导二者在实践中深度互联、融合,凸显中国价值文化的管理特色和价值观的思想力量,迫切要求学术界对企业界面临的践行困境进行积极回应。

(一)国外关于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联性文献

国外研究成果表明,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及相关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深刻地包含着企业价值观内涵,二者无法切割、具有相互作用的理论逻辑关联和实践关系。

1960年,戴维斯提出的“责任铁律”,关于商人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权力的关系问题,本质上也是探索责任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问题:“企业决策和行动的采取,至少部分地要考虑企业直接的经济和技术利益以外的原因。”[3]而卡罗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结构”,实质上,第一层次体现了经济利益的物质价值诉求,第二层次是守法的刚性价值规则,第三、四层次则是道德伦理、慈善的互利共存的整体价值观。这些学者积极地从价值观、道德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相关问题,要求在符合企业价值观的基本前提下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学者哈罗德·孔茨则侧重企业社会责任外在的社会价值效应,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4];管理学者斯蒂芬·P.罗宾斯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内含企业战略决策的价值指导;而波斯特等学者则强调企业家价值观对企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问题。

此外,世界银行和欧盟等注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关联问题,突出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应有的价值性。

(二)国内关于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联性文献

我国学者倾向于从企业的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体现出价值观视角的研究思维。肖红军等人指出:“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逻辑由自利主义逻辑与道德德行逻辑转向价值共创共享逻辑。”[5]他认为国内民营企业在认识和实践上,开始从价值共创(基于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价值与共创价值)角度理解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观的因果逻辑。不过,目前处于早期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探索阶段,仍然面临认知理念、制度模式与实践创新问题。而俞小江等人基于对众多企业的调研统计,发现:企业家诚信、利他价值观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呈正向调节关系。徐耀强则从诚实守信、以人为本、义利兼顾等儒家价值观角度梳理出我国传统文化中企业社会责任的精神内涵。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的研究,国内学者重视程度也呈现上升趋势。蔡学文认为,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责任精神在新时期存在失落危机,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的企业伦理导向进行重塑与张扬。方池雄提出,从企业家思想觉悟、企业内部宣传等路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家观念、生产管理活动、企业员工等层面落地生根,注重探索具体可行的实践方式。谢珍珍调查并分析了福建省大量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认识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与缺陷,并且尝试提出具体的践行方式。而范希春则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民营企业通过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企业文化创新转型发展,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内在地贯通、融合共生。曾海洋从感恩角度研究民营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制,尝试构建企业组织支持、感恩与价值观内在关联机制。

在价值观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学者们重视企业家价值观、企业伦理观念等伦理因素,也结合调查统计与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具体地剖析新时期我国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活动的主体、运行传导机制及落实策略等现实问题,然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二者关联性研究不足。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融入到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与行动中的研究明显不足。

二、新时期民营企业践行社会责任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升级换挡的关键转型期,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价值认知、责任制度建设以及实践活动方式等方面仍将处于一个较长形成期。因此,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的价值管理模式困局仍需在理论和实践双层进行突破。近年学术界发表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研究成果,直面提出我国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性地诊断、正视与解决。“中国资本社会市场责任发展成熟度综合指数得分为40.18分,处于弱能级……绝大部分企业普遍没有进行社会责任知识管理,社会责任专项培训和专职人员数量严重不足。”[6]

(一)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的价值观认知问题

发达国家驱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发展内在的价值导向经历了自利主义的物本价值观、捐赈慈善的利他主义价值观以及全社会共同发展的社会价值观。目前,国内许多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活动管理程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偏差。而国内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的价值观认识,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民营企业价值观中的动机认识偏差。基于利润与成本计算,有的认为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管理的后果是增加管理成本而降低企业利润,是狭隘的自利主义物本观。有的基于外在的企业形象驱动而被动性地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公益活动。这类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管理中缺乏“人”的主体价值目的以及共存共享、协同发展的整体精神与价值诉求,导致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偏离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未能聚焦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广大人民包括了股东、管理层、基层员工、供应商、消费者等众多利益相关者。

第二,民营企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识不足,从而未能将之内化为企业文化的价值追求或者驱动企业自身价值理念的重塑、再造。这类企业无法深入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高标准目标。因此也就难以将其指引、融入企业精神内核,也就难以从价值观高度认识、承担中国现代企业文化所应有的中国梦、民族复兴等神圣的社会责任。从而易陷入低层次、窄范围、眼前利益的算计,容易在企业战略选择中因价值观错位而给企业带来风险和错失发展机遇。同样,许多企业无法深入理解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的价值理念,也就难以将其作为企业价值塑造取向,无法成为具有高水平的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排头兵。而缺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诉求的这类企业难以在内部培育充满责任心的员工,难以激发各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与担当精神。以上种种企业价值观问题,要求民营企业加强价值观塑造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科学指导与融入创新。

(二)我国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制度建设中的创新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由国外引入,国内对其进行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的时间短暂,加之企业长期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社会责任为辅的价值取向,以及政府出台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的刚性制度供给不足。当前,我国众多民营企业管理层能够主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完善和创新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组织行为尚未大规模形成,更未将其作为企业伦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大量民营企业在求生存与发展的市场竞争中,仍未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责任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被动的初步阶段。“偏离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企业的经营理念就会发生偏差,制度安排也将失去应该遵守的原则。”[7]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足,进而影响企业完善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的急迫性与企业资源投入力度。我国企业在完善社会责任制度建构方面,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发挥了榜样的引导力,而数量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认识、建设层次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系统化等方面尚存不足。

(三)我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实践模式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既有大包大揽的泛社会责任行为,也有企业基于市场竞争的生存压力或市场逻辑而简单地将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唯赚钱论或逐利的经济责任行为,导致企业内部关系矛盾重重以及企业外部竞争多于合作。由于无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企业现代文化塑造的引导力,民营企业难以形成现代企业所需的价值理念与责任担当。因此,许多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行动中出现许多弊端,比如更多口头上、书面上的标签化宣传,无实际上的具体责任行动;在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上,缺乏相关利益者意识与集体性行动,造成企业管理层与员工、内部与外部的分裂或对立,未能有效培育企业员工的责任精神与奉献意识。因此,这种错位的企业价值观导致民营企业自利主义行为,侵蚀了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应有的责任阵地。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与原则指导下,新时代我国众多民营企业才能更好地聚焦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价值认识、制度设计以及实践路径创新,从而探索出内含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价值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驱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制度与实践“三维一体”发展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随着价值观的理论地位与实践价值被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界所重视,我国民营企业更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驱动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认识原则和实践原则,加强社会责任认知、制度与实践3个层面创新,更好地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引导力和实践创造力,探索出内聚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和实践方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驱动企业社会责任价值理念创新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企业在价值观念变迁过程中,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也从模糊到明确,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从经济的物质价值到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价值,从利己主义到利己利他共存的不间断地调整与转变。从本质上讲,民营企业的市场地位在经济观念和制度上的进一步确立,既是企业与政府、社会进行良性互动演进的系统性转型,同时也是驱动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价值观念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创新发展。

价值观是组织或人的一切行动的内在依据,体现了主体的内在需求,从而也为组织或者人处理一切内外关系提供了多重作用。“价值观为人处理一切关系提供了辨别作用、选择作用、导向作用、评判作用和态度作用,使人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动。”[8]马克思谈到人与物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两类关系,外在物质在实践中作用于人形成科学的真理观或认识关系,而人以内在需求为目的形成价值关系,人在实践中结合内外尺度改造外在物质形成人的生活世界。价值观内含组织或人的需要和利益,也包含着人的认识、价值以及实践维度。因此,不同价值观展现出组织或人与外在对象的不同关系状态和发展状态。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精神,决定企业的组织属性、存在样态及发展方向,因此具有方针、纲领和指南的价值地位。

在价值层面,新时代环境下我国民营企业需要深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价值理解与认同。目前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需要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或培训,从主体认知层面真正认同它的现代管理意义。“现代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激活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凝聚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9]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民营企业在系统性地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之作为突破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困境的价值指导和核心价值理念,由此促进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自我改革与自我超越。

因此,民营企业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核心价值观之中,形成兼具企业、社会与环境一体的长远的综合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可以说,新时代我国民营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转型过程将经历一段较为漫长的成长期,需要多方力量参与,才能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自我更新与转型。其一,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形成的综合外力的强制性指导、监督与合作。我国政府部门多平台、多形式实施系统性的学习培训与宣传教育活动,消费者群体的责任意识,现代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宣传和监督力量,以及科研机构、高校知识分子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入研究等,这些都将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及经营管理者学习、融合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重要社会力量。其二,民营企业内部有组织、有规划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更是理解、认同与运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主体力量。我国民营企业家及中、高层管理者,作为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决策、组织活动以及企业资源的核心主体力量,他们的价值观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二者融合共生发展,更起着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培育有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的企业员工。

“特别是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起点,从价值观决定行为的思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就抓住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关键。”[10]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进程中的文明智慧结晶,包含着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共识,并且能够沉淀、生成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价值,生成企业的文化基因。正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国家、社会与个人3个层面构成的整体价值指引下,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建构才能从改革开放初期狭隘的市场竞争的经济利益价值观,逐步转向平衡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复杂交织的多方利益结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展现的新时代主流精神,将为我国民营企业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过程中,在处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利益关系方面提供有效的价值理念与准则。

(二)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探索

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发挥着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组织塑造力的制度抓手作用。若管理制度缺位或者供给严重不足,那么价值观念将无法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推行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因此,为实现企业价值观念有效延伸到企业实践活动中,实现企业价值理念与经营管理行为的内在辩证统一。民营企业在管理制度供给上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以实现企业价值观念的有效根植。

在制度调整、转变与创建层面,我国民营企业需要重视并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制度界定了企业行为的边界,为了真正实现企业该边界的约束作用,应进行体系化设计,以便促进我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减少机会主义行为。”[11]在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制度的宏观环境方面,国家正在一些法律法规文件中提出指导意见,如《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2008)》《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等文件。“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必须同时强化政府的引导责任。”[12]同时,作为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主体——民营企业,更需要基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探索一系列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创新,以适应新的企业价值理念的制度需求。新时代我国企业完善社会责任制度,既包括国家宏观的制度规划与供给,又需要企业内部责任制度的自我驱动、调整与创新发展。

根据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的历史变化,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建设主体正在从改革开放时期的政府和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为次,逐渐转变为新时代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多元主体创建企业社会责任制度阶段。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建设上,我国民营企业既要主动吸收国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的丰富经验,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体系建构的内在价值原则和外在创建原则,积极探索、创新符合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条件的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不能简单地抄袭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或者形式主义地搞千篇一律的抽象化制度,而需要注重价值导向、现实操作性与模式创新性。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民营企业需要不断审视企业价值观念、突破原有单一的市场逻辑的物本价值观困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方针,培育符合新时代主流价值观的企业价值文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有效供给和创新性发展途径,才能解决目前民营企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面临的新问题,并在企业实践社会责任的制度建构层面取得突破。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创新

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2]5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的思维真理性和现实的实践力量,不是一个形而上学思辨问题,而是需要中国企业践行的一系列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用科学的实践方式展现企业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制度的现实性。因此,民营企业转变、完善与创新企业社会责任制度,需要实实在在地践行企业责任活动,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真理性和实践价值性。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调整,我国民营企业也在不断地深化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念的认识、制度建构以及实践探索。它们或迫于外在政府层面的制度压力,或迫于社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要求,或因为自身的主动适应和改变,都以不同方式,或在不同层次通过社会责任践行活动表达出各自的社会责任价值观、制度建构与实践力量。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的价值观念,是对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智慧总结,展现出全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共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13]在实践活动领域,我国民营企业需要更加主动地探索适合新时代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践行模式,需要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基本的价值准则,内置于企业战略管理与日常经营实践之中。

四、结语

新时代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践行活动,在抛弃早期大包大揽的泛社会责任后,要超越市场竞争引发的、基于成本与利润计算的狭隘的经济实践方式,才能够积极追求更为长远发展的、更具有价值竞争力的综合责任实践方式,从而实现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制度与实践的系统协同演化,最终保障民营企业内外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地位与权益,科学地平衡企业、社会与环境三者形成良性的实践活动关系。因此,只有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我国民营企业才能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创新社会责任实践方式。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价值观责任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责任(四)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