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宏奎
【摘要】理解初中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要正确解答物理问题,必须对概念理解透彻,能对概念中的干扰因素,有一双火眼金睛识别。如果概念不清晰,对题中关键词、关键句就分辨不清,对变式题、拓展延伸题就容易造成解题障碍,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 概念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9-063-01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理解物理公式、物理规律的基础,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物理中很多概念相似或相近,如何深刻理解物理概念进而掌握和运用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从关键字词中理解物理概念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对概念中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因为这些字词往往是理解概念的障碍,在遇到是非题时往往出现判断错误。教师在备课时,要事先考虑哪些字词是学生理解整个概念的障碍,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理解,用哪些是非题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会在什么题目中出现,它们出现时会怎样的伪装等等,这些问题在备课中一定要考虑清楚,要有相应的对策。
例如,力作用在物体上,我们说对物体做了多少功,什么叫功?功是力和距离的乘积,“距离”这两个字就是概念中的关键词,是学生理解的障碍,这个距离指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一段距离, 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x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W=F·s,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夹角为α,则W=F·s·cosα ,力的单位是牛顿,距离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焦耳。
我们讲透了概念中关键词以及运算单位,学生在做关于概念的判断题就不会出错了。
二、在比较中理解物理概念
有些同学对物理概念理解满足于相似、差不多,不求甚解,这样解题就往往导致错误。例如,重力和压力这两个概念,是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一些学生常将压力和重力间等同化,可以从多角度对概念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概念。
产生原因不同: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挤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压力区别于其他力的特征就是它使受力物体的表面发生凹陷,使物体表面凹陷是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力的大小不同:重力的大小用G=mg计算,而压力的大小决定相互挤压发生形变的情况,这种挤压,有些情况与重力有关,有些情况与重力无关,与重力有关时,有些情况压力等于重量(如水平地面上放置的物体,支持面受到的压力等于重量)有些情况压力不等于重量(如斜面上放置的物体,支持面受到的压力不等于重量)。
力的方向不同: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垂直物体表面是压力的方向,是使物体表面凹陷的力,而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于物体表面上是压力的作用点;而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力的本质不同:压力的本质是弹力,而重力的本质是万有引力,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施力物体不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相互挤压的物体,或者说是与受力物体接触的其他物体。
三、在单位换算中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公式中很多单位都是复合单位,学生理解有困难,我们可以用公式中各个物理量单位来理解某个物理量的复合单位。
例如:比热容的概念:⑴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3)比热容的单位,比热容的单位是复合单位。Q=Cm△t,C=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Q单位是焦耳,m单位是千克,△t单位是摄氏度,因此比热容的国际单位为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耳]内的字可以省略) 。
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功、热量的主单位统一为焦耳,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因此比热容的国际单位为J/(kg·K),读作“焦[耳]每千克开[尔文]”。注意摄氏度和开尔文仅在温标表示上有所区别,在表示温差的量值意义上等价,因此这些单位中的℃和K可以任意互相替换。例如“焦每千克摄氏度”和“焦每千克开”是等价的。
比热容的应用,物质的比热容越大,相同质量和温升时,需要更多热能。以水和油为例,水和油的比热容分别约为4200 J/(kg·K)和2000 J/(kg·K),即把相同质量的水加热的热能比油多出约一倍。若以相同的热能分别把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加热的话,油的温升将比水的温升大。
水的比热容较大,对于气候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例如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温度降低少,为此一天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快的时候,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慢。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严重损害。
总之,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能让学生理解的、会用的就是最好的方法。物理概念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前奏,只有对概念的透彻理解,才能综合、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2011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2]《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周小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