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海 丛浩 吴欣 陈佳钰 马瑞琪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农村普惠金融建设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本项目选取苏南地区为例,采取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深入研究我国苏南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在中国,农业一直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由于建国以来政策偏重,以重工业发展为优先选择,导致农业长期以来是我国经济的短板之处。党的十八大指出,全党工作的重心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化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最有效和必然的途径。农村普惠金融的实施和发展,将会给农业带来充足的资金支持,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农民生产率提高,实现农业现代化。 与此同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将极大地带动整个农业经济的增长,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准,促进社会良好稳定发展。因此,研究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通过对苏南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对本国农业现代化在普惠金融支持方向下发展和创新的建议。
苏南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及农业现代化现状
农村金融现状
江苏省的苏南地区,不仅是在江苏省经济相对更为发达的地区,也同样是在中国经济相对更为发达以及社会经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之一。苏南地区各市级单位的统计年鉴数据中可以得出,从2009年至2018年,苏南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江苏省苏南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建设同样在稳步增长。同时,在苏南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推动下,苏南地区在农村的非正规金融机构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虽然苏南地区属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处于较为领先的地域,但农业银行、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相应地发展起来,更大部分的机构仍然停留在基础借贷、信用合作的层面。其农村金融机构仍然是以农业银行和农信社为主体的金融框架。
农业现代化现状
作为江苏省一大“优势板块”地区,一直以来苏南地区经济都十分发达。苏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得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极大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苏南地区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苏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程度高于全省其他地区。
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影响的理论分析
提升储蓄水平,增强资金保障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政策上以及资金上的有力支持。随着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它以一种信用中介的角色不断地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并且将资金从盈余方向短缺方进行资金融通。不仅提升了人民总体的储蓄水平,而且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提供了的重要资金来源,增强了资金上的保障。
實现货币资金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村的建设、交易方式的优化、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以及流通,从本质上讲都是对货币资金进行适当的配置。其中,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为货币资金开创了更加多种多样的配置方式,使得农村的货币资金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合理且有序地进行充分地融通和配置,减少对于货币资金的浪费,避免资金配置不当的事情发生,从而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下,实现农业现代化更快、更稳的发展与进步。
建立联系枢纽,促进经济进步
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农村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它是连接农业经济与其他经济的重要枢纽。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各个行业与经济体共同发展与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达到整整健康和有效的发展。其中,农村普惠金融就是关键的一部分,它与各个行业均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现代化的实证分析
本文的实证分析研究方法主要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其主要基于该经济行为的宏观或者微观行为在几何上的相似性,来对不同因子之间的对彼此的影响程度贡献度。
通过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苏南地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第一产业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效率是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表明了苏南地区农村普惠金融的储蓄投资转化率的进步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同时,苏南地区金融市场结构及农村普惠金融规模反映了普惠金融对农业的贷款额度,都极大地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的进步与发展。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表明,农村金融可以为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条件,本文作者致力于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根据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
完善农村普惠金融结构,建立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完善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结构,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可以提高苏南地区农村普惠金融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对其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首先,确定并执行苏南地区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与农信社等涉农相关的政府性服务金融机构的职责和功能;中国农业银行向市场化原则进行商业化改革和迈进,加强支持农产品专业化发展;农业发展银行应加速调整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职能定位,持续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风险与防控体系。
加强普惠金融对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支持
在全国范围内,农业经济发达地区对农业相关金融机构尤其支持,产生了极为可观的效用和结果,这对苏南地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和经验,对于加强政府对金融机构在农业方面的支持和发展有如下建议:第一,农业相关金融政策扶持不断加强。加大政策优惠力度,以便降低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第二,分类监管。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将会产生不同程度、或多或少的各种损失。因此农村金融监管机构应放宽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以便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第三,加大惠农金融补贴。加大贴息补偿涉农发展的乡镇企业和农村规模化经营主体的力度。
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对农村金融的需求也应与时俱进。所以,应不断创新和完善涉农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涉农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方式。第一,坚持因地制宜,识别和确定不同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创新涉农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使农村普惠金融更加成熟,向着多层次的方向不断发展。第二,创新担保方式,扩大贷款担保范围,探索适合“三农”需要的金融中介服务,充分发挥金融中介机构在储蓄转化为投资中的重要作用。第三,不断在信贷结构方面进行创新和调整,丰富涉农金融产品,跟随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以满足农业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本文系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资助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342Y)]
(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