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网约车服务日益成熟、共享出行人气甚高、自动驾驶技术前途远大……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服务、新趋势正在深刻改变着出行的未来。而中国,正在成为引领这场出行革命的主战场。一方面,广阔的幅员、海量的人口,让中国拥有极度多样化的出行场景与出行需求;另一方面,特大型城市严重的拥堵问题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愈来愈低的私家车使用率和不断增加的停泊占地,以及崛起的中产群体对出行效率和出行体验的极致需求,促动着出行向服务的转变与跃迁。
2020年,出行已深度拥抱数字经济。未来,出行将如何向更远处进发?乘客经济时代将如何到来?当公共交通与其享私人交通进一步整合,将如何引发行业裂变?
交通拥堵带来的出行效率低下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痛点。数据显示,46.73%的人通勤距离超过10公里,这也意味着以公交车、地铁等为代表的公共交通是出行的天然之选,比例高达65.83%,而私家车因其便捷性以41.71%位居出行常见方式的第二位。但是,随着私家车拥有率的逐年攀升,交通拥堵早已不再是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专属难题。被困在路上的人中,有46.2%的人抱怨出行时间太长。
但在转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后,新难题便出现了:一方面,私家车虽然舒适,但从宏观角度看却很低效,大部分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而其占有的停泊空间也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人们不愿乘坐共享交通,因为在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通勤时间过长,拥挤的人群、相对狭窄的空间、不够舒适的座椅都更难以容忍。23.1%的人表示出行工具不舒适令他们感到不满。即便如此,出行效率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首要问题。调查显示,在未来希望的出行方式的问题上,71.86%的受访者选择了公共交通+共享私人交通的出行模式。
那么,改善公共交通+共享交通的舒适度就是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样的前提下,“出行即服务”的解决方案初现雏形。出行即服务(Mobility-as-a-Service,简称MaaS)的概念基于共享交通、智能技术、电子支付等新技术的发展,它是采用一种或多种交通方式解决出行问题的一站式出行服务方式,进而满足人们对时间、金钱和环境方面的需求。这或将会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从车内温度、播放音乐到安全提示、瓶装水的提供,出行过程服务化正悄无声息地深入到人们的观念中。有超过76%的受访者愿意为清洁能源和出行技术支付溢价,有56.8%的人表示,愿意放弃私家车购买计划,转而购买出行服务。
当出行超越到达本身,越发周到细致的服务正在成为未来刚需。而自动驾驶的发展也为服务本身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麥肯锡公司曾预测,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迈入2020年,中国距离这一目标显然更进一步。64.8%的受访者对自动驾驶出行中的附加服务感兴趣。其中,喜爱音乐服务的人占比最多,此外有23.6%的人希望在车内享受到良好的餐饮服务,还有17.1%的人想要利用这段时间在车内完成一次保健体验。对于这些附加体验,有超过70%的受访者愿意支付溢价,服务的价格、种类以及质量将是影响他们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
但私家车不会完全消失,它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存在并影响人们的生活。完善未来加油站(充电站)的服务将会让私家车的存在产生正向影响。在调查中发现,人们对未来加油站(充电站)的服务功能有了更多期待,他们渴望这些地方能实现不排队、多能源补给,并配备餐厅、咖啡吧等休闲场所。
例如,道达尔中国就与阿里巴巴等技术公司开展合作,从电商、移动支付、供应链、大数据、组织管理等方面开展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升级,改善加油站(充电站)的服务体验;在如何消磨充电带来较长等待时间的问题方面,加油站(充电站)将配备餐饮、消费、休闲等一体化的全方位服务。
在拥有了舒适的服务和更快的通勤速度后,人们还需要更好的城市环境。但越来越多的车辆代表着更多的碳排放和更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此次调查中,更多的受访者显现了更进步的环保观念。其中,61.8%的人表示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的普及会缓解愈发严重的污染问题,这是一种进步。但电动车是否清洁,还取决于发电所用的一次能源。采用太阳能和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电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洁出行。这正是能源企业和电力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久前道达尔宣布力争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发展低碳电力正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战略重点。道达尔计划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量提高到35GW;同时积极探索以氢能源为代表的新型燃料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此外,道达尔计划在未来几年通过安装分布式太阳能系统,让旗下5000家加油站(充电站)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这种低碳无污染的运营也符合未来的环保趋势。
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切换是否顺畅、自动驾驶是否会造成交通混乱、新型交通工具的可靠性能否过关,这不仅是今天消费者遥望未来的关切,也是出行产业发展需要首先解决的刚需。从新能源、自动驾驶到共享交通、出行即服务,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让消费者们习惯了更加敏捷、便利和共享的出行方式,在未来,这些全新的需求将催生更多的技术与应用,不断提升出行的效率、舒适度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