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在解决留守妇女心理困境中的使命与角色

2020-12-11 09:17郑璐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农村社会工作农村

郑璐

关键词农村 留守妇女 心理困境 社会工作 新农村

一、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困境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许多农村家庭从实现家庭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选择家庭中的青壮年男性外出打工从事非农化生产。据国家民政部统计,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有4700万留守妇女,占留守人口的54.2%。留守妇女作为留守家庭的顶梁柱,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她们的生存状况和心理困境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解决。

(一)缺乏安全感

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一个以男性为主的父权制家庭结构。在传统农村的熟人社会中,丈夫作为家庭中的核心人物,承担着保护家庭安全的责任。在丈夫外出务工时,家里通常只有老弱妇孺,使得农村社区安全防范系数大大降低。随着现代社会的推进,农村社区出现了更多的流动性,也有着更多不安全隐患比如盗窃,然而仍然缺乏系统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丈夫在家庭中的空缺直接导致留守妇女在社区交往中处在弱势地位。在处理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情况的时候,留守妇女往往得不到公平的话语权,甚至有时会遭遇性骚扰、性侵犯等问题,严重影响婚姻关系的稳定,缺乏必要的安全感。

(二)孤獨感严重,性压抑

长期的两地分居生活,使得农民工家庭夫妻关系长时间处于非常态状态。这种特殊的婚姻状态导致夫妻之间情感交流缺乏,孤单感现象普遍且显著。空间距离的拉大,弱化了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了彼此的猜疑分歧。“婚姻”具有让男女两性获得性需求满足的功能,然而为了家庭的整体利益,农村家庭选择的夫妻分居模式让留守妇女的性需求没有合理的途径得以满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夫妻双方的性压抑,也威胁着婚姻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三)精神压力大

农村“半流动”家庭中青年男性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女性劳动强度加大,她们逐渐在家庭中占据支配地位,并承担了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家庭抚养、赡养等多种责任。家庭中妻子的精神支柱主要来自于丈夫,而留守家庭中丈夫长时间缺席,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且得不到有效解决,精神负担重、压力大成为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之一。

(四)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的存在会影响人的正常思考和情绪表达,甚至会对人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农村留守妇女面对家庭结构的变化,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情绪,主要表现在紧张、烦躁、焦虑、压抑、低落、恐惧、忧愁、悲伤等。有些留守妇女甚至出现极端的不良情绪,产生自杀倾向。

二、社会工作使命

社会工作致力于提高人类福祉和帮助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尤其是处在困境或是贫困的人们。农村留守妇女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成为社会工作实践的重点对象和领域范畴。

(一)个人层面

留守妇女问题,是长久以来特定传统文化及社会制度的产物。当传统的“男耕女织”衍变为当前的“男工女耕”,男女权力关系开始发生转变,建构起新的性别规范。在这场性别分工的变革中,留守妇女因为社会或个人的原因,生活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身体或精神遭遇一些困难。社会工作作为—种科学的助人实践活动,帮助人走出困境是其基本功能。“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使命,代表社会工作者专业理想。社会工作在介入留守妇女问题时,首要任务就是向其提供物质、心理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帮助,使其克服困难,缓解压力,保障个人基本生存。其次,帮助留守妇女实现自身发展,促进其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从而得以正常生活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提升留守妇女的社会性别意识,让她们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需求,并有意识地表达自我,掌握话语权。只有增强留守妇女的能力和社会功能,才能使其真正地预防困难、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二)社会层面

“半流动”家庭夫妻两性关系的改变,影响着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社会工作秉承专业价值观,它的介入可以起到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修复社会机制,追求社会公正,促进男女平等的重要作用。

社会和谐是人类福祉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福利建设。在面对留守妇女普遍存在的问题时,社会工作以其专业化、职业化、人性化的服务有效化解矛盾与冲突,弘扬服务和慈善精神,宣扬互助关爱的社会风气,从而为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做出重要贡献。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妇女问题时,要立足于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不仅要关注留守妇女本身,还要关注家庭结构转变中两性的角色关系,社会政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

三、社工介入角色定位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在改善、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问题方面可以提供新的视角与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开展工作时根据情况的不同社会工作者需要扮演多种角色。

(一)月艮务提供者

第一,本着个别化、保密、案主自决等专业伦理原则,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信任的一对—专业关系,将案主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建立案主个人档案,帮助她们看清自身的优势与潜力,运用合适的途径舒缓压力排除困境。提供婚姻家庭教育和咨询服务,可以有效帮助案主解决家庭矛盾、婚姻问题。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问题,要秉承个别化原则提供帮助。第二,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留守妇女所面对的问题或需求进行相似性分类,并依此成立不同的互助小组,使得她们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改善心理困境,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第三,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她们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留守妇女建立新的联结,从而使网络中的成员能够发挥支持的功能,帮助她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第四,充分认识到行政社区的作用,鼓励留守妇女参与村委会、基层妇联及相关的妇女组织,结合当前形势向留守妇女宣传教育女性权益。成立妇女活动中心,丰富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娱体育活动等文化生活。

(二)政策影响人

加速的社会转型导致了留守妇女合法权益保障政策制度上的不完善,司法程序相对复杂和繁琐,这使得农村留守妇女在法律面前过于被动,无法真正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社会工作者在充分了解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基础上,可以将她们的情况和需求反映到相关的国家部门,使得政府制定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国家政策法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可以看出政府在政策方面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了意见和途径,然而在具体的政策实施及完善方面,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和指导。在农村留守妇女的问题方面,还需要更细致全面的政策覆盖。社会工作者在作为政策影响人的时候,需要宏观地看待问题,将关注重点放在农业女性化所带来的农业问题方面,利用政策的推广来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水平,并且改善她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减轻她们的生活压力和负担。保证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参与机会公正公平,同时也要保证她们在重大事务上拥有与男性同等的话语权。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的问题不仅仅要针对这一群体,还要充分考虑与这一群体密切相关的其他群体,比如农民工,留守儿童及留守老人,他们同样需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完善农村养老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妇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才能进一步地减轻留守妇女的精神压力和生活负担,维护和稳定留守家庭夫妻关系。

(三)支持者

如果要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困境,社会工作者不仅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和服务,还要支持、鼓励留守妇女自立自强,自我发展,真正实现“助人自助”。因此,赋权增能是社会工作者支持者角色的主要组成部分,社工应该为留守妇女创造良好的自我发展的环境及条件,成为留守妇女积极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支持者、鼓励者。专业社工需要将性别意识纳入农村基层决策主流,唤醒妇女的群体意识及自主意识。要使留守妇女真正解决心理困境,就必须利用社会舆论等方式积极引导,提高留守妇女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与能力,融入农村基层社区组织;为留守妇女创造条件,营造积极合理的妇女参与政治的文化氛围;在心理方面提供精神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改善农村封建思想和观念;为留守妇女提供社会互动交流的平台,扩展传统的农村妇女交际方式,丰富留守妇女的社交生活网络。

(四)资源获取者

很多农村留守妇女生活圈子狭隘,可利用资源匮乏,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她们争取各种资源,比如组织资源、舆论资源等。比如社会工作者可以争取社区内部资源,有效联合基层妇联等组织在社区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如开展“五好家庭”“巧媳妇”评比等活动,鼓励留守妇女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丰富她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社区外劳动培训组织争取资源,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就业能力和农业生产能力。

(五)研究者

近年来,国内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角度集中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和婚姻关系进行研究,但关于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妇女问题的相关文献少之又少。作为可以近距离接觸留守妇女的社会工作者,可以全面、真实、细致地了解服务对象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需求,并且运用专业知识方法得到科学准确的判断。要真正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的现实问题,提高专业服务质量,为社会政策制定提供可行性依据,就必须科学地对实践经验进行科学评估和研究。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合理地设计服务方案,准确地判断服务对象的行为,以严谨、负责的态度从事研究工作,这样才能从微观层面增进服务的有效性,切实解决留守妇女问题,从宏观层面运用研究成果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服务水平,真正为人民、为社会创造福祉。

猜你喜欢
新农村社会工作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