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创业家画像

2020-12-11 09:17黄伟尹为鉴
商周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创业者青岛深圳

黄伟 尹为鉴

11月1日,青岛企业家灯光秀主题点亮青岛浮山湾畔,青岛用城市最闪亮的形式向全市表达对企业家的尊重,向青岛改革发展的主角致敬。

今年1月15日举行的青岛·2020年企业家新春联谊会上,青岛确定,从今年开始,将每年11月1日定为“青岛企业家日”,将11月第1周定为“青岛企业家宣传周”,每半年召开1次企业家座谈会,每年召开一次企业家大会。同时,1月25日出台的《关于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创造的若干规定(试行)》,又正式将“青岛企业家日”写入了政策文件,固定了下来。

“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意创新创造,就是青岛这座城市的创新力和成长力。”青岛这座开放的城市以节日的形式来表达对企业家的尊重,也传递着青岛这座城市对企业家的渴求之情,更传递着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一年多来,让企业家感到舒服,成为青岛政务服务生态的至高境界。尊重市场规律,努力成全企业创意创新,让企业家当“主角”,成为青岛最强音。

在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积累基础上,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下,在一代代优秀企业家示范带动之下,新一代企业家强势登场。他们既继承了一代代企业家优秀的创新创业精神,又有着他们这一代鲜明的个性特征,自由,随性。他们也正是青岛这座开放之城最大活力所在,是城市的希望所在。

今天我们选取青岛有代表性的新经济、新业态、新赛道、新场景企业,推出新一代青岛企业家画像专题报道,倾听企业家创造、创新、创意的声音,以此向企业家致敬!

创业是时代的故事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从“小聚落”的手工作坊到大规模制造的工业帝国。创业的主旋律总是因时代而异,上一刻或许仍是传统制造业居于舞台中央,下一刻则换做成互联网产业书写传奇。创业之章,即是时代之章。

初代中国创业者的模样,是背负着200万元债务的任正非,在深圳的棚屋里孤注一掷,用凑来的2万元成立华为,自此在兵荒马乱的商战中杀出一条血路;是靠着14万贷款接管连年亏损的校办工厂的宗庆后,蹬起自己破旧的三轮车,在中年之时与年轻人竞逐市场,最终让哇哈哈的名字遍布中国的各个角落;亦是临危受命于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张瑞敏,挥起大锤砸毁76台不合格的冰箱,让海尔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脚跟,成就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那一代的中国创业者,低调沉稳,负重前行。他们存在于一个万象更新却捉襟见肘的年代,时代的机遇与现实赋予了这些前辈厚重的沧桑感,创业即如一次赌上命运的旅程,背靠悬崖,前路未卜,创业便是为了生存。

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风起云涌的全球经济大潮终是为颇具壮士意味的创业家们添上了激隋澎湃、灵动多样的色彩。在我们采访到的新经济企业中,它们背后的创业者无一例外地洋溢着热情。这不是一群为了生存而疲于奔波的人,而是时刻享受着创业过程的弄潮儿。

青岛云裳羽衣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传滨,在创业之前率队研发出颠覆行业的免清洗洗衣机;青岛雷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路凯林曾以“救火队长”的身份,活跃于海尔笔记本电脑业务板块的各大市场;松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寒松,早年便抓住市场红利在安防监控领域打下一片天地;军旅出身的青岛云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兰玉栋,在部队期间便已成为飞行指挥与训练、通信导航等领域的资深专家….

這些新时代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前都拥有颇为辉煌的履历,即便是安于守成,他们也仍可享有一个富庶安逸的未来。但“安逸”,并非这群人所求索的答案。

孙传滨说:“家庭美满,生活安定,我没有后顾之忧。我如今只想创造—番事业,去实现我心里面那—个小的冲动。”

在这种“冲动”下,这一群人开启了堪称“不顾一切”的创业故事。路凯林毅然放弃了成为高管的机会,带着三个“85”后在全网搜集了3万多条关于游戏笔记本的差评,用最“笨”的办法一字一句地总结出了13类问题,为自己的雷神本树立起第一个口碑故事。少海汇创始合伙人刘斥和杨铁男在用光200万元启动资金后,下狠心抵押掉自己的房产,抱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想法投身于互联网家居,最终成为互联网家装产业的开创者。

与上一代、上上代企业家被逼无奈,寻找出路不同,这一代的创业者往往来自内心那点冲动,那些幻想,还有那一刹那的不顾一切。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条件与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所想付诸实践。

他们因热情而创业,为理想而创业,他们的肩上没有老一代人的负重感,活得洒脱也乐于执着。单就这一点而言,这不仅是青岛创业者的全新特质,亦是整个时代所留下的缩影。

在青岛,又不在青岛

褪去了行重感的青岛新一代创业者,也在打破一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创业这件事上,我们也习惯地认为,诞生于青岛这方水土之上的创业者们,即如同曾经的浙商、晋商、徽商一般,因地而兴,葆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继而书写着他们极具家乡情结的创业故事。

但这种认知似乎并不适用于当下这代青岛创业者。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这些受访者与青岛这座城市的相互依存度并不算太高,而他们的创业公司在业务黏连度方面,也并不太过于依赖青岛本地市场。

松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一笔业务落地于北京,就其目前在全国开展的业务量来看,青岛市场仅仅处在试点阶段;青岛鸿裕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呈现相似的状态,其新兴业务几乎不在本地,青岛市场于它们来说占比不高。而青岛派丽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这种特质更为明显,其核心业务甚至完全脱离了青岛,公司在本地,市场却在外地。

“其实我们也希望将更多的业务落在青岛本地,但—些新项目的推进阻力很大,他们总是问‘这个项目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些内容万一侵犯了个叭隐私谁来兜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很重,反而对于新项目的未来前景不太关注。”—位大数据领域的创业者如是说道。

而一家生命健康企业的创始人更是对项目的本土化落地效率感到无奈。“每次谈项目落地的事情,约见相关领导很难,吸引投融资也很难,一个申请递上去,两个月没有回复。听得最多的话是‘你们这个项目有风险,我们还得开会研究研究。”

这是新创业者们无可奈何的事情,业务不聚焦青岛令他们感到“丢人”,但因循守旧的低效率文化又逼迫这些人将业务布局到外部。

他们在青岛,业务又不在青岛,这种“青岛情结”的逐渐寡淡,归根结底是齐鲁偏于求稳保守的传统文化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蓬勃发展之间的理念冲突,这对青岛新生代创业者是个阻碍。

创业之地,向往深杭

如果青岛不算是心之所向之地,那么哪里才是?在与这些创业者们交流的时候,每当谈及创业文化或是创业氛围时,他们的口中会频繁出现两个城市的名字:

一个叫深圳,一个叫杭州。

对于中国任何一位创业者而言,深圳与杭州毫无疑问居于一种颇为神圣的地位。深圳的海风,40年来始终呼啸于中国开放创新的最前沿;西子之湖畔,则在互联网经济大潮中升起—处创业的江湖。

身在青岛,目放深杭,便是青岛新一代创业者的另一个特质。在采访到的这些新经济企业中,其相当一批或是在深圳、杭州设立分公司,或是背后拥有这两个城市的资源资本。而那些接受采访的创业者,更是在字里行间表现出对深圳、杭州的偏爱。

他们常常说:“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深圳或杭州出差,那里产业的成熟度非常高。”

青岛相较于深杭二城,在创业的文化积淀与环境氛围方面毫无疑问拥有差距。以资本市场为例,2019年境内上市企业数量显示,深圳全年上市企业15家,杭州14家,青岛为9家。这个数字表面上看差距不大,但观其背后的首发融资额可以发现,深圳全年首发融资额242亿元,杭州216億元,青岛仅为101亿元,远远不及深杭。

资本市场的表现侧面反映了青岛在营商、融资环境方面与深圳、杭州之间的差距,数字展现的内容相对理性,事实上,在这理性的背后亦折射出一些感性的问题。受访的创业者都不同程度地表示,青岛在扶植新产业集群方面并不积极,而杭州、深圳这些地方对于创新型企业的服务热情极为高涨。

一位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说:“我们的分公司刚在深圳设立不久,当地政府和银行就主动上门来谈合作和融资,甚至在接触之前就组成专家团队对我们进行了研究。”

另一位创业者则表示:“我现在待在杭州的时间比在青岛要多。杭州的相关扶持政策、担保机制都很完善,而且不光有政策,关键政策的落地效率很高,在这里更容易获得融资。”

创业之人本就习惯四海为家,而互联网和交通的飞速发展又彻底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当城市间的创业环境差距愈发显现时,商业中那所谓的本土情结便愈加淡薄。对创业者更友好的城市理所当然地受到青睐,这便是他们向往深杭的原因。事业是事业,青岛是青岛

纵观这一批人,自由、热情、不畏传统。老一辈人在厚重与沉稳中历尽沧桑,新一代人则在变革和热情里展翅翱翔。

世事变迁,于我无异。《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的这句歌词极为契合青岛这一代创业者的气质,他们的个人主观色彩比任何一个时代的先辈都要鲜明强烈,对于一件事情的定义判断亦不是“非否即是”。

如果说老一代的创业故事奏响的是一支交响乐,古朴有力,错落有致;那么青岛新一代的创业家谱下的便是—首狂想曲,自由不羁,随心所向。这首狂想曲,不仅因为他们不拘于时间、空间的束缚而尽显奔放,同时也因这群人乐于在矛盾与冲突间寻觅新生而变得极具冲击力。

在“地域情怀”这件事上,这些人同样展现着这种特征。我们在采访中也问过他们:“既然杭州、深圳有更好的空间,会不会考虑离开青岛?”他们的回答却出乎意料的一致,不会。

孙传滨说:“青岛的创业文化并不繁荣,既然这样,那么未来的创业土壤就由我们这一批人来创造。”

刘寒松说:“人们都说山东是互联网沙漠,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我想在青岛拼一次,证明那些人说的是错的。”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解释:事业是事业,青岛是青岛。

目光置于事业之上,这群人便是不拘一格的创业家;目光置于青岛身上,他们又对这座城市怀有最纯粹的柔情。事实上,这种“矛盾体”的状态即是我们希望寻到的东西,如今的青岛正拥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有创业创新的“狂气”,也有不拘于传统的个性,更有创造本土创业文化的冲动。

破一微尘出大干经卷。齐鲁大地偏于保守的克己复礼式文化,终究是迎来了与其“格格不入”的变革性思维。保守遇见开拓,稳妥遇见激进,重礼遇见不羁,冲突交融之间,青岛未来的创业文化或正孕育于此。

这是属于青岛新时代创业者的模样,也许会在未来改变这一方水土。这首创业狂想曲是这些人心之所向,骄傲又自信。就像他们其中一位对我们说的那样:“走上创业这条路,我们便从井中爬了出来,我们不仅看到了天空,更想要仰望星空。”

猜你喜欢
创业者青岛深圳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青岛明月申牌?
互联网创业者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