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医院评审若能够与医院日常质量监管相结合,或将形成医院持续质量改进的长效机制。
医院评审是指由医院之外的组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按照既定的程序,对医院有关活动和效果进行评估,以判定医院满足质量与管理体系标准的符合程度,而“第三方”医院评审是区别于第一方(政府)和第二方(医院)的评审模式,由第三方组织进行,独立于政府及医院之外。
第三方评审是欧美发达国家医院评审的主要形式,但是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采用SWOT模型和PEST模型对第三方医院评价模式进行分析,试分析其在我国医院评审评价工作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第一,去行政化。由利益不相干的独立第三方进行评审工作,最大限度地排除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提高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另外,去行政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工作负担,降低了政府的管理成本。
第二,科学性与专业性。以政府为主导的传统评审模式,其评审成员由行业内部的医疗专家组成,缺少社会代表的参与。而第三方评审机构依托专业团体更加专业,在评审主体的选择、评审数据的处理、评审指标的制定、评审结果的判断上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
并且,国家层面只制定原则性的评价标准与要求,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进行差别化评价。第三方具备对医疗卫生具体领域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优势,能够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当地情况的评价指标,并进行差别化评价,有利于提高评审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三,相对独立性。第三方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在评审时能让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脱离出来,保持独立性也要求第三方机构在组织过程中保持机构独立、人员独立、经济独立。
第四,可持续性。以政府为主导的传统评审模式,容易产生“走过场”的现象,造成形式主义,第三方评审在塑造医院质量监管长效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第三方评价进行常态化监测,建立“围评价期”评价模式,借助PDCA循环、多维评价、质量管理与改进工具增强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第五,公平公正性。独立第三方主体由于没有相关利益,对医院进行评审时可避免行政干预和形式主义,有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公正性。
总之,第三方医院评审相较于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评审模式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第三方”医院评审是区别于第一方(政府)和第二方(医院)的评审模式,由第三方组织进行,独立于政府及医院之外。
下文主要采用PEST模型,分别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四个方面对第三方医院评审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其一,政治法律环境。2011年,原卫生部发布的《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医院评审主体是卫生主管部门,也可以委托具备条件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审。2012年卫生部颁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委托具备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实施评审的技术性工作。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引导、支持、鼓励第三方机构进行医院评审评价工作。
其二,经济环境。对于公立医院,市场经济和医改大环境下公立医院自负盈亏,经营状况良好的医院对于支付评审费用完全没有压力,而对于经营状况欠佳的医院,财政补贴可缓解部分费用压力。
对于非公立医院而言,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达到质量改进、增加市场竞争力,有进行第三方评审评价的迫切需求;由于非公立医院的盈利性质,同时也具备支付第三方评审评价费用的经济实力。加之,近年来非公立医院在数量和服务量上都迅猛增长,“第三方”医院评审评价的需求量也迅速增长。
“第三方”医院评审全面分析
优势
去行政化
最大限度地排除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科学性与专业性
在评审主体的选择、评审数据的处理、评审指标的制定、评审结果的判断上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可进行差别化评价,提升评审质量和效率。
相对独立性
第三方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
可持续性
在塑造医院质量监管长效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公平公正性
独立第三方主体无相关利益,可避免行政干预和形式主义。
劣势
社会公信力不足
评审人员还是评审项目方面均缺乏权威性,致使评审结果的可信度不高,社会公信力不足。
权威性不高
第三方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不足,可能导致评价对象的配合度不高,影响评价工作的全面、客观实施。
评价标准设计难度大
可能在设计方面缺乏合理性。
经费保障困难
第三方评价市场尚未形成,第三方机构运营经费短期难以得到保障。
增加了监管难度
政府在组织评审的同时,还需要对第三方评审组织进行监督。
机遇
政治法律环境
政策支持和很鼓励第三方机构进行医院评审评价工作。
经济环境
市场经济环境良好和医改正当时,非公立医院数量和服务量提升,需求量大。
社会文化环境
第三方医院评价是国际医院评审评价的主流,并有全球联合协作的趋势。我国已涌现第三方评审评价机构。
技术环境
我国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医院评审评价模式,正进行理论研究和体系构建。
挑战
现有医院评审模式的挑战
现阶段,我国医院评审仍然是以政府主导的评审模式为主,第三方评审推广难度大,需要政府进行背书。
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第三方评价机构可能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突破道德底线,未能秉持独立公允的第三方立场。
社会及政府的信任危机
医疗机构和公众对第三方机构的关注度提高,一旦发生不良事件,会产生巨大的信任危机。
其三,社会文化环境。目前,我国已自发出现了独立第三方机构从事医院评审评价相关的工作,这标志着我国医院第三方评审已进入起步阶段。作为一家第三方医院评价机构,海南省医院评审与医疗质量监管中心的实践也表明,第三方评审可以有效实现评审的公平、公正,并可成为持续质量改进的手段,形成医院运营的长效监管机制。
政府两次叫停医院评审工作,原因在于现阶段以政府主导评审模式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急需第三方评审破除评价工作中医院弄虚作假的现象,使医院评审评价过程更加客观、科学、公平、公正。
从全球范围来看,第三方评价是医院评审评价的国际主流,并且有全球联合协作的趋势。
其四,技术环境。西方发达国家医院绩效考核的形式以独立第三方评审为主流,我国医院第三方评审评价现已进入起步阶段,但并未形成完整健全的体系,也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现阶段,我国学者及社会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医院评审评价模式,在统一评审标准与内容、量化评审指标、加强公开性、评审机构与辅导机构分开、提高信息化利用率、异地专家参与评审等问题上积极展开研究。
总体而言,第三方医院评审具有去行政化、科学性与专业性、相对独立性、可持续性、公平公正性等优势,政策经济文化环境都催生和鼓励第三方医院评审的发展,但是我国第三方医院评审评价现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评价因素和政策的研究也尚有欠缺,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要处理好权力分配、诚信体系匹配和评审结果公平等问题,真正实现“去行政化、科学性与专业性、独立性、可持续性、公平公正性”,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期望。
国际医疗品质协会(ISQua)首席执行官Peter Lachman(彼得·拉切曼)说过,“认证不是一个可以解决所有质量改进问题的万应灵药,但是它可以为需要改进的领域提供一个系统的解决路径,同时它可以成为医疗改革的有力工具。”希望第三方医院评审能够与医院日常质量监管相结合,形成医院持续质量改进的长效机制,成为医疗改革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