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桂 ,郭宗义 ,刘书伦
(1.绥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绥江 657700;2.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养猪工程中心农业农村部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荣昌 402460;3.绥江县猪猪侠公司,云南 绥江 657700)
特色地方猪是含有地方猪血缘的猪的统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猪肉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特色地方猪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土猪”、“高山猪”、“黑猪”、“生态猪”、“粮食猪”等等,土猪肉档口遍地开花,鱼龙混杂,同一品牌的猪肉产品一致性差,口感时而好时而差,很多消费者分不清哪种猪肉好,消息来源只有经销商发布的宣传广告,国家也没有相应标准,缺乏监管,长此以往,将不利于特色地方猪产业的发展。文章就特色地方猪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对于“土猪”,国家没有明确的标准,《养猪学》上也没有明确的“土猪”定义。在搜索引擎上进行检索,“土猪”的解释是:土猪又叫本地猪,是产于中国农村的猪种的泛称,是区别于外国进口猪种(如杜洛克猪、大白猪、巴克夏猪、长白猪等)的一种称呼,长期被人们误解为以用粮食饲喂为主的猪。该解释明确说明“土猪”是指品种,与饲养方式方法无关,也就是说中国地方猪种,不论采用任何饲养方法出栏的猪都是“土猪”,所谓“土法饲养”的猪,只要它不是中国地方猪种,它就不是“土猪”。问题就在于“土猪”和“洋猪”杂交的后代应如何归类,现在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由于消费者喜欢“土猪”,所以市场上销售“土洋二元杂交猪”和“土洋三元杂交猪”多数也以“土猪”名义出售,尽管有些“土洋多元杂交猪”外种猪血缘含量超过50%,也在以“土猪”名义进行出售,甚至有些“洋猪”土法饲养后也以“土猪”的名义进行出售。
除了以用粮食饲喂为主的猪被炒作为“土猪”之外,还有许多非土猪的猪只,被冠以“绿色生态猪”、“高山猪”等模糊概念,很多人错误理解了“生态猪”的概念,认为放养的猪就是“生态猪”。《养猪学》也上没有明确的“生态猪”的定义,在搜索引擎上进行检索,“生态猪”的解释是:对猪只按照严格的生态养殖,不做防疫处理,饲料要求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无无机盐类外的其他添加剂;对生猪排泄物做无害化处理,比如沼气发酵等,再做农作物的肥料;其装运屠宰都做到基本的人道,生产出来的猪肉无病变。照此理解,放养的猪只基本上都不包括在“生态猪”的范围内,因为放养的猪如果不做防疫处理,就不符合我国“重大疫病强制免疫要求”,同时,放养猪只难以做到“对排泄物做无害化处理”。
“土猪”的概念本身是指品种,但也有人偷换概念,把“土法饲养”的猪说成“土猪”,从饲养角度来宣传所谓“土猪”是指农村“土养”的猪,也就是不采用配合饲料喂养,而是以原粮、草料或熟料饲喂的猪只。应该说,“土猪”可以用“土法饲养”,但“土法饲养”的猪不一定是“土猪”。
由于我国大多数地方猪种毛色都是黑色,因此,很多品牌猪肉都打黑色牌,误导消费者使其认为黑猪就是“土猪”。事实上,我国也有白色土猪,如荣昌猪就是全身被毛白色,而杜洛克猪或者巴克夏猪与我国大多数地方猪种杂交后的二元或三元杂交猪基本上是黑色,却不属于纯土猪,同样,也有“洋猪”毛色是黑色的,因此,黑色猪不一定是“土猪”,“土猪”也不一定是黑色。
猪是杂食动物,应该根据其营养需要来进行饲喂,由于过去有些全价配合饲料中添加了微量元素添加剂和抗生素,造成了一些猪肉产品中重金属残留和药物残留,使消费者对“饲料猪”产生偏见,导致了一些概念性的“粮食猪”应运而生。这是某些人在偷换概念,饲料主原料本身就是粮食,通常所说的“饲料猪”是根据猪的营养需要,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将多种粮食混合在一起来喂养出来的猪只,饲料一般只是添加了矿物质添加剂。而通常所说的“粮食猪”是有人用某一种或少数几种粮食(比如玉米、红薯)喂养出来的猪,一般没有添加矿物质添加剂。可以认为,“粮食猪”是营养不良的猪,这种猪除了长势缓慢以外,其猪肉的营养成分也不一定比“饲料猪”营养价值更高。
有些人喜欢标新立异,以人的喜好来揣测猪的喜好。比如让猪“跳水”,仅仅是某些人的想象认为对猪只有好处,其实猪“跳水”都是被人驱赶强行跳入水中,并非猪自愿,更谈不上喜欢,水池中的水被很多猪只多次使用,其中细菌很多,提高了猪只患病风险,对猪只而言其实是一种“虐待”。让猪“跳水”多数是营销上的一种噱头,做做样子而已,这正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由于很多消费者喜欢吃野味,因此,有人炒作野猪,而野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原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因此,人工饲养野猪便被一些人追捧,然而,由于纯种野猪野性十足,饲养管理难度大,如在给猪只注射疫苗、配种、接产时,饲养管理人员容易受到其攻击,而野外“偷猎”到的野猪未经免疫,也未驱虫,其食用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而且其肉质并不好,野公猪未阉割,导致野公猪肉膻味大,肌纤维粗,风味欠佳。野猪长期圈养也就不“野”了。
野猪与山猪都是在野外的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繁殖的猪,只是各地称呼不同,也有部分地区将之称作“野山猪”,实际上是一样的。很多地方都是利用野猪和家猪杂交生产杂交野猪,其主要问题是后代血缘不清,长期繁育会存在近亲繁殖的可能。很多地方在杂交野猪生产过程中未经过严格的选种过程,导致后代生产性能较差,在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杂交野猪与当地“土猪”相比,无论是肉质还是生产性能,都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土猪”无论怎样饲养,其饲养成本都比“洋猪”高,按照商品价格由成本和利润组成的原理,“土猪”价格应该高于“洋猪”价格。由于“土猪”肉质优于“洋猪”,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土猪”价格也应该高于“洋猪”价格。然而,事实上,在很多地方,农村的“土猪”价格却低于“洋猪”价格,而猪肉市场上“土猪肉”都比“洋猪肉”贵,其主要原因是养“土猪”的人不卖“土猪肉”,自己没有定价权,同时市场监管不到位,机制不健全,导致了“土猪”价格倒挂的情况出现。
市场上,打着“土猪肉”牌子的猪肉都比“洋猪肉”贵,但其销量却不高,有些门店一天只能卖半头“土猪肉”。其主要原因不是消费者买不起,而是市场不规范、良莠不齐、消费者对“土猪肉”的真假难辨。因此建立行业规范准则,健全行业机制实属当务之急。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猪肉行业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商家不能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不能以杂交猪充当纯土猪,不能以全价饲料饲养的猪冒充传统土法饲养的猪,商家应该自觉履行诚信经营理念。
猪的肉质与品种和饲养方式密切相关,不同品种不同饲养方式应该有不同的价格,建议品牌无论是卖活猪还是卖猪肉,都统一标准,分级销售(见表1),做到干净透明,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总之,特色地方猪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恪守社会道德,不弄虚作假,一分价钱一分货,优质优价,而监管部门则应该尽早出台相关规定,健全行业机制,真正合法地、有效地监督“土猪肉”市场。
表1 特色地方猪分级销售建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