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印发 《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农办牧〔2020〕23 号)(以下简称《通知》)。为此,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负责同志就《通知》进行了解读。
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 也是治本之策。 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 以农用有机肥为主要利用方向,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加强实用技术推广,推动建立市场化机制,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我国种养主体分离,种地的不养猪,养猪的不种地,种养不匹配的问题普遍存在, 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 还没有完全打通。2019 年12 月,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 《关于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加强养殖污染治理的指导意见》(农办牧〔2019〕84 号),鼓励指导各地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畅通粪污还田渠道, 加快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从重达标排放向重全量利用转变。为进一步明确粪污还田利用适用标准, 落实养殖场户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切实提高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制定了《通知》。
一是党中央、 国务院对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作出明确部署。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逐年提高, 保障了肉蛋奶稳定供给, 但部分畜禽粪污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 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 次会议上强调,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关系6 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 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 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 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2017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亟需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科学有序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二是进一步规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需要。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 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3%,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步伐明显加快, 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要求, 各地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执行标准不一, 资源化利用不当而导致环境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 《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应遵循的技术规范与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具体指导。
三是畅通粪污还田利用渠道的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目前,我国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标准不完善, 监管体系不健全, 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在执行标准方面,将液体粪污作为肥料利用和作为灌溉水利用混为一谈, 常常要求液体粪污必须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后才能农田利用, 极大地阻碍了畜禽粪污还田利用。 由于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缺乏明确的监管执法依据, 地方管理部门更加倾向选择易于监管的治理方式, 也不利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开展。 《通知》明确了畜禽粪污还田应执行的标准以及将粪污处理和粪肥利用台账作为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 为畅通粪污还田渠道, 同时防范环境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知》明确,国家鼓励畜禽粪污还田利用, 支持养殖场户建设畜禽粪污处理和利用设施。 已获得环评批复的规模养殖场如需由达标排放(含按农田灌溉水标准排放)变更为资源化利用 (不含商业化沼气工程和商品有机肥生产),如在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前变更, 按照非重大变动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在竣工环保验收后变更的, 按照改建项目依法开展环评。
《通知》要求,畜禽粪污的处理应根据排放去向或利用方式的不同执行相应的标准规范。 作为肥料利用应符合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 向环境排放的,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和地方有关排放标准。 用于农田灌溉的,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通知》强调,各地要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制定畜禽粪肥还田利用计划, 推动建立畜禽粪污处理和粪肥利用台账。 加强日常监测,严防还田环境风险。 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研发, 积极推广全量收集利用畜禽粪污、 全量机械化施用等经济高效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
养殖项目的粪污处理方式变更, 在环评管理中属于污染防治措施的变化,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这种变化属于重大变动的,应重新报批环评。2015 年6 月,原环境保护部出台了 《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 号),进一步细化了对重大变动的界定原则,并明确不属于重大变动的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 养殖项目粪污处理方式由处理达标排放或灌溉变更为还田、 非商业化的沼气和有机肥制造等资源化利用, 均有相关管理规定,总体环境影响有限,统筹考虑应按照非重大变动管理, 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 但是,变更为大规模的商业化沼气工程和商品有机肥生产, 将可能产生较大的生态环境影响, 应按照相应项目类型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报有审批权的部门审批。 同时,项目验收后,养殖项目粪污处理方式发生变更的,应当视为新的改建项目, 按照改建项目的分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一是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应符合《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 36195)。 为确保畜禽粪污处理后作为粪肥安全利用, 要求液体粪肥的蛔虫卵、钩虫卵、粪大肠菌群数、 蚊子苍蝇四项卫生学指标应符合《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 36195)规定的液体畜禽粪便厌氧处理卫生学要求。
二是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后作为粪肥还田可参考 《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 25246) 的施用方法,选择适宜的施用时间。 畜禽粪污处理和畜禽粪肥施用过程中, 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养分损失,减轻环境影响。
三是畜禽粪污还田配套土地面积应符合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要求的面积。 养殖场户应根据畜禽粪污所施农田的土壤状况、农林作物类型、种植制度等适时适量进行粪肥施用, 合理确定畜禽粪肥施用量, 不能过量施用畜禽粪肥。
粪污经处理后向环境排放应符合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 和地方有关排放标准。养殖场户应根据不同工艺满足相应的最高允许排水量及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要求。 必须设置废渣的固体储存设施和场所, 且要有防止粪液渗漏、溢流措施。 用于直接还田的畜禽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且符合相应卫生学指标。 恶臭污染物排放应执行臭气浓度标准。 用于农田灌溉的,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和地方制定的严于该标准的相关控制项目。
一是畜禽养殖场户应切实履行粪污收集处理利用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采取措施,对畜禽粪污进行科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防止污染环境。 对于自行处理利用畜禽粪污的,应建设与养殖规模匹配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对于委托第三方代为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 应配套粪污收集和暂存设施设备, 确保粪污在第三方收集期间的存储容积。
二是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粪污贮存设施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产生粪污的总量,配套土地面积不得小于《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 要求的最小面积; 对于配套土地面积不足的, 应委托第三方代为实现粪污资源化, 或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
三是规模养殖场应制定粪肥还田利用计划并建立台账。
应提前确定粪肥还田利用计划, 根据养殖规模明确配套农田面积、农田类型、种植制度、粪肥施用时间及使用量等。 同时需建立粪污处理和粪肥利用台账, 及时记录粪污日处理量和粪肥施用时间、 施用量与施肥方式等, 确保台账数据真实准确。
一是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强畜禽粪污还田技术指导和服务, 指导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等。 鼓励养殖场户全量收集和利用畜禽粪污,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输送和施用方式。 因地制宜,推行经济高效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推广全量机械化施用。
二是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强技术和装备支撑, 包括畜禽粪污全量收集技术与装备,粪污高效输送、施用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推广, 着力破除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技术和成本障碍。
三是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 应依据职责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并加强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监测。 对于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不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或者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向环境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的, 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部门依法作出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