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弘扬国学双向视域利用数字化的同一手段

2020-12-11 20:54陈薇
缔客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科学态度典籍阅读者

陈薇

(中共吉林市委党校 吉林 吉林市 132000)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历史遗存,拥有最为古老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生发史中,创造出了彪炳显赫且独具特质的中华文明,酿就了一脉相传、根基扎实、特色鲜明、博大精深的中华国学,见诸于洋洋洒洒、浩若烟海的典籍古学之中,表征于炎黄子孙的感性潜在、理性自信、实践尊崇、传承弘扬之中。中华国学中包含的精华部分堪称为国粹,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印记、文化特色、文质标识、文育之宝。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热爱、尊重、珍视和倡导国学的文化情感与文化普及实践留下了清楚的历史印迹,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中国更是以高屋建瓴的卓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缩来弘扬和传承国学中的优质传统文化来滋养和哺育国人、来以中华传统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无疑,我们理论研究理论宣传与实际工作者承担着弘扬和传承国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线职责、必尽任务,需要从各个角度切入和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而本文所选择的切入点,是对面向国内国外双相视域的,如何利用好数字化同一手段的探讨。

1 数字化是国内国际视域弘扬国学最具效用的手段

信息社会的到来以信息技术的高超发明与广泛应用、重塑社会方方面面经营管理模式、高效提速社会方方面面经营管理效益为标志,信息技术就是生产力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信息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令人瞠目,数字化和数据化变革正在当下世界的各个方面统领潮头,其中,大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现下和未来发展的主题、主线,重视和利用数据规划、数据治理、数据深度挖掘利用成为通识、共识和发展路径,推动数据流通,以“数据资源化”“数据商品化”“数据生态化”三步走,实现数据社会化,释放数据价值最大化的愿景和追求越来越鲜明。

基于信息化社会利用和发展数字化的新时代,从国内到国际弘扬国学最具效用的手段也必定是数字化,更具体的深究其理由有三:其一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弘扬国学的主要途径和重要途径无疑要通过阅读来实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化阅读的当下,网上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形式更为普遍,网站、微博、微信阅读的便利和精致令阅读者格外青睐,这种阅读方式变时空阻隔为通途,点指之时和碎片化时间中即可实现;其二数字化古籍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原汁原味的国学以典籍的形式存在,国学典籍浩若烟海、博大精深,数字化国学有益于发挥检索优势,导航读者阅读;其三数字化平台所拥有的的交互作用更有利于国学的传播和交流。弘扬国学首先是对国学的推广,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国学从国内到国外传播的更加广泛,让更多的人们知道国学和了解国学。同时,对于国学的推广要结合国学研究和践行,以受众的交互作用来达成和提效这样的目的,数字化手段恰恰具有能够实现受众交互作用的效果。

2 国内国际双向视域下数字化弘扬国学同一手段的采取

数字化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也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基础,国内国际双相视域下数字化弘扬国学需要讲求科学态度,亦要讲求科学手段。科学态度为理性方面的因素,科学手段为实用型方面的因素;科学态度是前提性条件,科学手段是物化的实际成效,二者要同一重视,紧密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国际双相视域下数字化弘扬国学需要讲求科学态度,这是是针对反对两种倾向而言的。一种倾向是单纯数字化倾向,将数字化弘扬国学简单视同为工具理性,并非能够实事求是的针对国学自身和国学典籍的特点来深研深究其方法,使得数字化国学内容繁杂粗糙,带给阅读者以阅读和理解方面的困难;另一种倾向是滞后数字化倾向,所采取的的数字化手段跟不上实际需要,或者所采取的数据化手段会引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结果,对国内阅读者尚不能发挥好导读、促学作用,又何谈要面对世界范围内的阅读者发挥好导读和促学作用呢?因之,要认真研究分析、探索使用弘扬国学的数字化方法,不断地增加经验积累和创新创造新鲜经验,促进国学弘扬“国内开花”“国外闻名”的新局面。这其中,已有研究者提供的技术性理论成果值得借鉴,这就是,应将所选内容按照前文提出多级索引编排形式存储到数据库中,建立适合的索引链接和动态编纂的搜索引擎。由于国学典籍数量浩瀚,国学辞鉴语料库的编纂将永远处于进行时,而且国学辞鉴语料库储存的索引信息又比较复杂,所以必须要有能够满足国学辞鉴语料库各种索引要求的搜索引擎。

猜你喜欢
科学态度典籍阅读者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八省适应性物理考试中的体现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阅读者的春天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阅读者
镜头中的阅读者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如何对待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语言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