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若干思考
——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为例

2020-12-11 22:01贾振环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竞争力校企办学

贾振环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十年探索,特别是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的热切期盼,高职院校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居弱图强、实现跨越式发展?高职院校如何办出特色、品牌?如何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破解难题、培育发展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源于企业管理理论,在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美国学者哈默尔(G.Hamel)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它指的是组织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1](33)。

移植到高职院校中,它是学校对其所拥有的资源的整合,是使学校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和基础。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在竞争中培育发展优势、从而赢得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独特能力。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由以下要素构成:

1.学校办学资源条件能力。办学资源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反映的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它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也是影响招生规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离开了办学资源条件这一基础保障,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必由之路。校企合作能力是高职院校确保职业教育特色的基本能力,更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办学效益的根本保障。

3.人才培养能力。学校以培养人为主要职责和使命,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永恒主题和核心。所以,人才培养能力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和根本体现,也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价值和创造能力的直接动力。

4.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服务是当代高职院校的职能之一,也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体现。当前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衡量、评价高职院校社会贡献度和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强,在行业企业中就会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然也就具备竞争优势[2]。

5.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上的交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在世界职业教育范围内,打造中国特色品牌、增强国际话语权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和使命。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质上也是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的过程。

6.治理发展能力。治理发展能力理应、而且必须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之一。治理能力包括外部治理能力和内部治理能力两部分,外部治理能力主要用于协调和处理学校与政府、学校与行业企业、学校与市场以及学校与学生家长等的关系;内部治理能力主要用于协调和处理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教职员工之间等的关系。

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现状——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为例

(一)学院基本情况

2001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河南省商业学校基础上成立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属于河南省教育厅直属高等职业院校。迄今,学院已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和近20年的高职办学经历。

20年来,学校以“以人为本、质量为先、就业导向、技能立身”为办学理念,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教师对接职业岗位,通过“订单培养”“分层次教学”“三级技能竞赛”和“双证书培养”等为地方企业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学历提升工程”“双师素质工程”“职称晋升工程”打造了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学校坐落在河南省省会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占地843亩,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现设有财税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商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外语旅游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工程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继续)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和社科、体育2个教学部。另设有河南省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1个、中外国际合作办学项目5个,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联合举办应用型本科专业3个。目前有在校生23,000余人,位居河南省同类院校第一,图书馆藏书达114.9万册。

学校开设专业以商科类为主,实行经、管、工、文、艺多科类协调发展,形成了“突出商科、非商融商”的办学特色。学校开设有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文化艺术大类、旅游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新闻传播大类等共51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等7个专业为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管理学原理》等6门课程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际贸易教学团队、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等5个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管理学(会计学)教师团队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全国首批创建的200个教师团队之一。

(二)学院核心竞争力分析

学院在近20年的高职教育办学实践中,经过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成效,在同类院校中有较高的竞争力。但是,与省内外一流的高水平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具体情况如下:

1.资源条件能力。经过近20年的高职教育实践,学院积累了较为扎实的办学资源基础,能较好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对比“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2017年、2018年的有关数据,学院的资源条件处于全国中位数偏上水平。但是与全国高职高专“教学资源50强”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在线课程数量偏低。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学院的办学条件,特别是教学资源条件,提升资源条件能力。

2.校企合作能力。长期以来,学院坚定不移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积极探索、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和渠道,促进深化校企深度合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对“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2017年、2018年的相关数据,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状况良好。在校企合作专业的比例、订单培养专业数以及合作企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数、毕业生数等方面与省内一流学校相比,平均状态持平。但是,在校企合作技术研发方面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院教师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水平不足。

3.人才培养能力。长期以来,学院坚持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状态整体良好,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普遍好评。但是,与省内一流学校相比,学院在人才培养能力方面的一些关键性、标志性指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生竞赛等的标志性成果数量不多,级别不高。特别是国家级成果不多。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师资队伍。“名师”“领军人物”“高层次人才”与省内一流学校还有一定差距,“博士”“教授”省级以上“名师”优秀团队”均低于省内一流学校。

4.社会服务能力。学院在长达20年的办学过程中,曾经是河南省商业专科学校,为河南省商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而有效的贡献,已经基本达到了“地方离不开”的目标。从社会服务能力的4方面构成来看,与省内一流学校相比,学院在人才支撑、培训服务、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成效较好。特别是在培训服务,促进全社会继续教育方面成效显著,颇有影响。但是,在技术服务方面差距很大。无论技术服务到款额,还是产生的经济效益均低于省内一流学校的平均水平。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等不仅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且均低于省内一流学校,与省内一流学校中“服务贡献50强”的学校相比,差距巨大。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教师技术研发能力弱,难以承担、完成相应的技术服务。

5.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学校近年来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3],从2015年起,学校先后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合办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与澳大利亚精英高等教育学院合办会计专业;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合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017年,我校承办了国家商务部援南苏丹IT技术培训班,为刚经历战火的南苏丹重建培养紧缺人才;2018年,学校成功获批国际留学生招生资格并实现招生,从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国际留学生29人;选派20余名教师赴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学习交流。

与省内一流学校相比,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略高于省内一流学校的平均状态。但是,与国内一流学校中“国际影响50强”的学校对比,差距仍旧较大。

6.治理发展能力。同省内一流学校,乃至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样,学院治理发展状态整体平稳良好。学院外部治理状况良好,内部治理整体较为完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一是学院内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干部队伍人员少,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个别部门主要负责人长期配备不到位;二是干部素质亟待提升;三是学院内部各部门、各院部职责区分不清现象较为明显,高效的运行机制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四是学院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一)拓展筹资渠道,提升资源条件能力

学校资源条件的改善和提升一方面受学校办学理念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受学校财力的制约。解决的途径除了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外,还必须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积极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特别是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争取企业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资源条件能力,特别是教学资源。

近年来,学校通过引进社会资金、校企合作举办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共同合作开办专业、设置企业奖助学金等方式,不断拓展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提升资源条件能力。

(二)打造特色专业(群),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是高职院校连接社会的纽带和桥梁,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实力的集中体现。正因为如此,“示范校”“骨干校”和正在实施的“双高计划”建设都将专业(群)作为重点建设内容。

特色代表的是质量,体现的是信誉,特色专业是教育质量的标志。特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和竞争力,在无形中给学生择校和用人单位选人以优质教育的暗示和引导,为高职院校获得稳定的、高质量生源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提供了保障。

1.立足区域,科学规划品牌专业(群)设置。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群)建设只有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才能有生长的沃土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才能有生命力。所以,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区域,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科学规划特色专业(群)布局。

2.深入市场调研,做好特色专业(群)定位。特色定位是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特色专业(群)定位是地方高职院校为自己的特色专业(群)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有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符合消费者(学生、家长、用人单位)需要的形象,以期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有利位置[4](50)。

3.以专业群为统领,深化专业(群)课程改革。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课程也是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持续进行的课程改革是特色专业(群)建设内涵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4.整合资源,聚焦重点,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备的实习、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保障,是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的保障,也是特色专业(群)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学院对原有的校外基地进行重新认定挂牌,以提高校外基地的质量,有效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与服务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校内基地建设中,学校坚持以专业(群)为统领,聚焦重点,按照特色专业(群)优先的原则,集中有限的财力和资源,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群)的实训基地。

(三)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大学靠大师支撑,名校靠名师出名。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影响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学院核心竞争力现状中不难看出,学校发展的最大短板是教师。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不强的主要原因都指向教师。教师结构不尽合理,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不足,学科专业领军人才缺乏,教师教学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等,直接导致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标志性成果缺乏,导致技术服务水平不高,致使竞争力不强。目前,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就是教师,瓶颈也是教师。突破师资问题的瓶颈,迅速补齐短板,加快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不断创新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是学院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

(四)优化治理结构,提升治理发展能力

治理发展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实现转型、内涵、特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就是治理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5]。治理发展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决定着高职院校现在的发展水平,更直接影响、决定着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态势和水平。一是高职院校实现从传统的管理到现代治理的有效转变,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干部队伍;二是构建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夯实治理之本,做到依法治校,不断提升学院的治理能力;三是建立有序、规范的治理结构,并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优化是高职院校现代治理发展的趋势;四是建立灵活、高效的内部运行体制机制,运行体制机制是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直接展现,是学院治理能力建设的保障。

学校层面要建立、健全战略谋划机制体制,促进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高职院校而言,战略问题是决定学校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是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所以,高职院校的领导班子要“以战略家的思维从全局观念、历史眼光、国际视野等角度深入系统思考”高职院校有关办学的战略问题,建立规范、灵活的议事决策机制,提升高职院校战略谋划以及决策能力。

学校职能部门,要建立高效服务的协调机制。一方面服从和服务于学校领导层面,努力推进学校战略谋划的贯彻实施,提升执行能力。另一方面,又要管理和服务各院部,提高监督和评价能力。同时又要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协调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建设是动态的、持续推进的过程,科学评价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水平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一环,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猜你喜欢
竞争力校企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