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梦岩 王烨(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正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之称,正定历史文化资源可分为古建筑资源、历史文化名人、红楼文化资源等。建筑文化方面,正定被誉为“古建筑宝库”。名人文化方面正定是“子龙故里”,另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正定红楼文化声名广布,正定荣国府为4A级旅游景区,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是增加文化自信、讲好正定故事的坚实基础。
借助旅游平台,可以使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通过文化赋能,能够提升旅游的品质和体验,从而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正定旅游产业展现出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故事底蕴,隆兴寺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六处文物最值得称道:摩尼殿外观雄伟庄重、形制奇特,摩尼殿内槽北壁为一座宋代的泥塑五彩悬山,其中的五彩自在观音像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中国现存最早的转轮藏;龙藏寺碑,被康有为盛赞“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中国古代最高大、最古老的宋代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设计独特、精美绝伦的铜铸毗卢佛。
这些构成了对游客强烈的吸引,在这里旅游者能够同时获取心灵的愉悦和知识的积淀。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正定荣国府是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设计建造的具有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群。电视剧版《红楼梦》中两千多个镜头是在这里取景拍摄完成的,其中不乏“元妃省亲”“秦可卿出殡”等多个重要场景。由于影视作品的传播范围大、受众广,为正定旅游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拓展了旅游群体,被业界称为中国旅游“正定模式”,对正定的旅游产业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前,民俗文化旅游的不断兴盛从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于体验不同文化类型的浓厚兴趣,消费者通过体验旅游景区本土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获得与常住地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因此,将正定丰富、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盘活,打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旅游品牌,突出地域性、特色性,发挥其比较优势,可以有效助推旅游产业的发展。
正定历史文化街区风格独具,特色鲜明。铺设仿青石水泥路面,沿街建筑仿明、清古建筑而建,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一条街道同时串联起了开元寺、临济寺、广惠寺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蕉林书屋、阳和楼遗址、梁氏宗祠、千年巨型赑屃等重要文化遗址,通过文物遗迹和文化遗产的景观化,游客可在休闲过程中直接感知或观看文化产品,获得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正定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8项,市级非遗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为常山战鼓、正定高照。常山战鼓和正定高照历史悠久,均为大型表演活动,具有动作套路多、喜庆欢快、深受群众喜爱等特点。正定高照惊险刺激、常山战鼓气势雄壮,观赏效果好,适宜大型演出。参照“印象丽江”“印象西湖”,采用“旅游+演艺”模式,为游客带来集文化古迹游览、特色美食品尝、非遗民俗表演欣赏“一条龙式”旅游体验。同时,正定有省市级非遗项目如正定竹马、三角村高跷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定竹马也是一种表演方式灵活、且舞且唱的演绎性非遗项目。可以说常山战鼓、正定高照与正定竹马这样充满文化气息的民俗表演活动是游览、餐饮等传统旅游业的有益补充。另外,正定有“正定八大碗”“真定马甲卤鸡”等省市级饮食类非遗项目,深度挖掘饮食类非遗的历史故事、深化传说、民俗风貌等,可以使游客在享受本地特色美食的同时丰富旅游体验;而正定手工装裱则是一种可以让游客直接体验的非遗项目,虽然手工装裱的工序严谨精细,但通过科学研判,可以挖掘适于青少年和成人分别体验的部分,通过参与制作,扩宽游客的旅游体验。
公共服务设施薄弱,智能化信息化不足。正定游客服务中心较少,且指示不明晰。部分景点在疫情后重新开放后但并未采取网络预约限制游览人数的措施,临济寺仍采用书面记录的方式登记游客信息。导游多集中在隆兴寺、荣国府等游客密集的景点,其他景点导游不足,且智慧导览功能尚未在全部景点实现,部分景点无语音导览系统,无法实现扫码讲解,影响历史文化基因向游客传递。品牌效应不足,对周边辐射不够。第一,正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同时具备红色旅游资源、非遗资源等,但打造“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上述资源形成合力,目前正定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仅对省内及周边地区较有吸引力,省外知名度低。第二,对佛教文化资源、红楼文化资源、古建筑资源缺乏深入挖掘,特色文创产品较少。有待于资源整合,深耕文化品牌,做细做强。
对文化市场管理、规划不够科学。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荣国府于近期整修,整修期间未将有关情况在购票时告知游客,部分游客表示异味大尘土多影响了游览体验,且本次整修对“修旧如旧”的宗旨贯彻不足,使部分仿古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古韵味。另外,依托旅游业的餐饮业,虽然位置集中,但品类较为单一,缺少层次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