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杰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北京100000)
自 2015 年 始,H7N9 导 致2016~2018 年我国鸡肉生产和消费下降,到2019 年,我国鸡肉产量已经重回世界第二位, 达到1375 万吨。 种鸡存栏和商品雏销量大幅增加,其中种鸡存栏增加10%,商品雏鸡销售增加12%。 白羽种鸡周期产能也呈现提升趋势。 祖代种源压力明显缓解, 使用周期缩短20 天,供种能力提高11%, 供种量增加6%。商品苗需求也大幅度提升, 父母代使用周期增加53 天,供种能力下降1%,但是供种量增加21%。
黄羽种鸡月均产能提升, 主要表现在:父母代需求上升,祖代鸡利用率提升, 使用周期增加10 天,供种能力提升1%,供种量提升7%;父母代饲养量增加,更新加快,使用周期缩短41 天,供种能力提升2%,使用周期下降,供种量下降15%。
从商品鸡生产效率上看白羽下降,黄羽提升。 主要表现在:和2018年相比,2019 年白羽鸡饲养增加0.2天, 出栏重减少0.05 千克/只,FCR下降0.6%,生产消耗指数增加2,欧洲效益指数下降10。 而黄羽肉鸡出栏日龄减少0.2 天,FCR 提升1%,生产消耗指数减少4,欧洲效益指数增加1。
从养殖和消费端看, 产品价格高位运行, 全产业链收益创历史新高。 表现如下:一是商品代雏鸡价格大幅升高, 毛鸡和鸡肉价格增长缓慢; 二是鸡肉产品价格触及历史峰值;三是种鸡养殖收益提升较多,占整体利润的12%和87%; 四是肉鸡养殖和屠宰加工利润占比缩减;五是全产业链综合收益同比增加45%;六是种鸡商品鸡价格高;七是父母代养殖收益提升较多, 商品养殖占整体利润80%; 全产业链综合收益同比增加68%。
从肉鸡贸易来看, 近5 年来首次出现贸易额逆差。 2019 年进口大幅上升,成为世界第四大进口国,国内价格大幅提升,出口下降。2016 年进口量超出口量,但保持贸易顺差,2019 年则出现贸易逆差。 同时进口以初加工产品为主, 出口以深加工产品为主。
2020 年一季度出栏21 亿只,同比增加5%;肉产量334 万吨,同比增加8%。祖代存栏高于年均3%,父母代雏量3081 万套, 增加14%,父母代存栏高于年均5%,商品代雏量21 亿只,减少3%,全产业链只均收益1.76 元/只,同比-3.27 元/只;所有生产环节均有盈利, 父母代生产环节收益最佳。
疫情的直接影响集中在2 月份,产量下降,生产计划调整。1 月份主要影响从29 号开始,对一体化企业影响较小, 白鸡延迟出栏0.15 亿只,黄鸡0.44 亿只;种鸡场出现“倒苗”和“抽毛蛋”。 2 月份屠宰场复工难, 活禽市场关闭, 白鸡延迟出栏1.0 亿只(+1.2 天),黄鸡1.8 亿只(+4.9 天); 种鸡场停孵约7~14 天,商品场无害化处理部分雏鸡; 白鸡供雏量减少20%,黄鸡减少40%,孵化量减少40%~60%。 3 月份屠宰场全面复工,活禽市场部分开放,白鸡生产基本恢复正常, 前期压栏肉鸡完成屠宰(+3 天),成鸡、苗鸡价格上涨;黄鸡继续延迟出栏1.6 亿只(+13天)。4 月活禽市场大部分开放,餐饮开工不足,学校复学率低,白鸡出栏减少,分割品积压,成鸡苗鸡价格下降;黄鸡继续延迟出栏1.22 亿只。 5月学校陆续复学,餐饮营业额上升;白鸡分割产品去库存, 黄鸡正常出栏下降,压栏肉鸡得到消化,市场逐步恢复常态。 预计5 月份以后影响基本消弥,振荡逐步平复,恢复正常节奏。
生产效率高、 周期短——需要精确的计划和严格的执行;
产业集中度高——规模大,用工多;
产业链各个环节依存度高——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个产业链;
肉鸡分割依靠劳动密集型生产——高密度聚集式生产;
生产资料、产品销售、粪污清理流通需求高——需要通畅的物流保障。
产量:一季度雏苗产量减少约5亿只,估计造成2020 年肉鸡产量下降5%。
损失:仅2 月份的影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5 亿元。
产值:直接经济损失占2019 年产值的5.3%;为月均产值的64%。
消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消费市场萎靡不振,产品积压,影响未来5~9 个月的生产。
猪肉供应恢复到常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缺口长期存在;肉鸡高效率、低污染、利健康,易加工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 消除消费者对速生鸡、 人感染流感和抗生素超标等误解;提高鸡肉占比,首先是人均鸡肉水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活鸡上市的运营方式, 产业链到活鸡出栏为止, 整个产业存在系统性风险;2013 年人感染H7N9 流感和此次新冠病毒疫情, 活禽销售受到严格的限制, 来自公共卫生安全的压力巨大; 屠宰上市是主流方向, 限定条件的活禽销售作为辅助渠道;巩固传统市场,开拓北方市场是产业的战略方向。
加快白羽肉鸡育种速度, 加强种源防范风险, 摆脱白羽肉鸡依赖进口的局面。 黄鸡屠宰销售对胴体的均匀度、美观度、皮肤颜色以及毛孔直径、 密度等胴体品质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培育屠宰型肉鸡。
整合了大量的基因组信息,并结合分子数量遗传学的统计分析方法。 可提高遗传评定准确性、缩短世代间隔、 增强选择强度;对表型不易测量、低遗传力形状更具优势;初步应用效果良好。
30%国审黄羽肉鸡新品种中应用了该项技术。
肉鸡行业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养殖方式;智能化和智慧化水平有待提高。 这是当前肉鸡产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化面临的瓶颈问题。
出壳早期和种蛋孵化期给饲。
白羽肉鸡笼养比例不断提高; 黄羽肉鸡屠宰销售后,对羽毛的要求降低,笼养可行性增加;而目前换羽肉鸡的笼养率不高,需要黄羽肉鸡笼养技术;动物福利问题。
提高测定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