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与融合

2020-12-11 15:06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0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士官学校图书馆辽宁沈阳06锦州市第十八中学辽宁锦州000
关键词:思政英语课程

李 睿 杨 微 于 凡(.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0;.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士官学校 图书馆,辽宁 沈阳06;.锦州市第十八中学,辽宁锦州000)

2017年12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1]。“英语视听说”课程是英语(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科学素养和英语学科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尝试将“文化自信”“奉献精神”“爱国情怀”“国际视野”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该课程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建设具有英语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的有益尝试,也是“课程思政”的目的所在。

一、国内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核心,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社会使命。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范式。

(一)国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国外关于专业学科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主要从教学范围、教学方法与课堂模式、存在问题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展开。Byrne[2]关于妇产科住院医师培养的一项研究表明,现有的专业培养中缺乏合理的德育课程,建议设立结构合理、易于接受的德育课程来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所需的核心素养、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Fawzi[3]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主张在制定课程计划中应安排相应的课程,帮助医科学生获得必要的伦理知识和技能。关于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模式,Bruns 等[4]学者建议采用讲课方法,Vynckier 等[5]主张案例教学,而Cannaerts 等[6]学者倡导分组讨论教学方法。Byrne 赞成将德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之中的教学模式,与我们提倡的“课程思政”不谋而合。

学者们指出,德育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教学时间有限(Domenech 等,2014)[7],教学资源有限(Byrne,2015)[2],课程结构不合理(Rasche,2013)[8]等。尽管绝大多数研究表明,德育教育显著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政治敏感性、思辨和推理能力等[9][6],但也有少量研究指出,德育教育效果存在局限性,并没有改变学生们的世界观[5]。综上,国外针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从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其成果是否适合我国国情,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国内“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国内学界对外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从“建设什么”和“如何建设”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关于建设什么的问题,陈建强[10]主张,通过精选教学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和开辟“第二课堂”等举措,让融进思政教育的外语专业课程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汪承平[11]提出外语教学应从思路和机制、师资、教法和教材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这与崔戈[12]的意见基本吻合。崔戈指出,通过建构外语教学“课程思政”资源库、示范课程、教学指南和专业化的“课程思政”教学队伍,构建外语教学的“课程思政”体系。关于如何建设问题,很多学者以外语专业课程为例,探讨了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周秀敏[13]以英语专业必修课“综合英语”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在课前导入和课堂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李梅兰[14]以英语专业选修课“批判性阅读”为例,探讨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曹进、陈霞[15]以“国策与省情”课程为例,建议采用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

以上这些成果为外语教学渗透和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探索思政教育渗透和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路径,以期构建体现外语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

二、“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与形式

“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思政教学主要是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将英语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建设具有英语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使“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一)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渗透与融合

结合“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实践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将“文化自信”“奉献精神”“爱国情怀”“国际视野”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渗透和融入课程的“复述与表达”“为视频添加字幕”“交替传译”等具体教学内容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知识讲授的有机统一。

1.通过复述的表达方式,将崇尚奉献精神、开拓国际视野的教育渗透和融入语言能力教学中

通过复述的表达方式,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崇尚奉献精神、开拓国际视野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对视听材料进行复述,并针对复述内容表达自己思想政治观点,融知识、能力、素质、认知和情感的培养等教学目标于课程教学中,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例如:组织学生观看CNN 学生新闻英语教学节目“A Blood Donor Who has Helped Millions of Australians”,节目讲述了81 岁澳大利亚献血者詹姆森·哈里森从捐血“岗位”退休了的感人事迹。在过去的60年里,他献血拯救了240 多万名婴儿;因为哈里森的血浆里含有一种极为稀有的抗体,这种抗体可用于制造预防新生儿溶血症的药物。目前,哈里森是世界吉尼斯纪录献血次数最多的保持者,澳大利亚红十字会表示:“哈里森的善心是一笔意义非凡的财产”。学生在观看并复述材料后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哈里森献血行为的肯定和敬佩之情,而且表达了自己也要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的愿望。本模块通过复述的表达方式,使学生感触到美好生命背后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树立热爱生命、感恩社会、敬畏生命、勇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2.为视频添加字幕,将文化自信、爱国情怀渗透和融入语言能力教学中

通过为视频添加字幕,将文化自信、爱国情怀的思想融入课程教学中。要求在视频讲解中,将基于中国语境的文化内容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做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达到课程思政的目标。例如:为视频《中国新年》添加字幕。《中国新年》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以“中国新年”为主题的三集纪录片,分别为“回家”“团聚”“欢庆”。它主要是通过拍摄中国农历新年习俗以及与春节有关的元素,突出中国传统节日的特色。教师可以挑选难度适中的片段,要求学生运用相关软件为其添写字幕,并进行示范讲解。运用相关软件为视频添加字幕,目的在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和听写能力。本模块不仅训练了学生们的听音辨音能力,提高语言技能,而且提升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3.通过交替传译,将爱国主义等核心价值观元素渗透和融入语言能力教学中

该模块教学要求学生观看国内外时事政治和时事要闻视频材料,用交替传译的方式表达源语发言的信息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例如:观看记者采访、宴会致辞、新闻发布会以及小型研讨会等,通过模拟翻译练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我国方针政策的英文表达,对学生进行国体政体、形势政策以及发扬优秀传统革命精神的教育,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信念,坚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在培养学生具备英语学科素养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以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开拓国际化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实现英语教学的思政教育目标。

(二)教学形式与思政教育的渗透与融合

开辟“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网络空间),创新思政教育途径,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贯通式思政教育。“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第二课堂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性强、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时政要闻解读、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大赛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此外,充分利用基于网络空间的第三课堂教学,实现“英语视听说”线上线下一体化育人模式。教师可以选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和时事热点话题等,通过微信、QQ 等自媒体推送给学生,并在线上与学生就话题内容、英文表达等问题进行讨论和答疑解惑。总之,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作用,着力提升第三课堂的网络教育内涵,让三个课堂教学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英语视听说”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完善“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制度

为确保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还需要在制度上加以保障。具体措施是:一是要不断完善课程内容的审核制度;二是要建立完善课程思政的考评机制。

(一)完善课程内容的审核制度

加强“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内容的审核,应建立校、院、教研室三级审核制度,以确保思政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中得以具体体现。

为了保障课程教学凸显思政教育效果,学校应从制度层面强化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对教师“课程思政”的备课环节、课堂讲授、作业批改、课程考核和试卷评判等,都作出原则的规定;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同行教师评课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和中期教学检查制度,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序有效实施。

学院作为教学管理的主体,要将“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纳入常规的教育教学考核中。要求教师将育人为先的理念贯彻到课程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专业负责人负责管理和监督本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教学效果,教授委员会负责审议课程思政实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教研室为单位,由课程负责人组织讲授相同课程的教师完成本门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修定、教学进度计划安排、教案撰写、教学方法与考核内容制定、考核结果审查等具体思政建设工作,把“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由抽象化转变为具体化。并通过同行听课、研讨、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互相学习,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明显。

(二)建立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评价制度

基于思政教育的“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其教学评价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1.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是由教授委员会、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等协同对教师教学工作给予评价,包括对“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具体措施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书写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另外,授课教师还应定期组织和参加“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师工作坊”,通过个人备课、集体讨论、教学实践和评点反思等方式互相沟通与学习,提升对本门课程思政教育的认识,提高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教学能力。

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结合量化标准和质化标准对学生学习“英语视听说”课程效果加以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考核标准,包括课内、课外和线上、线下的赋分要求和赋分标准。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评价需要体现在本门课程考核的各个环节,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教学参与度,以及形成性测试和总结性评价等环节。教学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动态调整,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结 语

“课程思政”教育旨在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如何挖掘各门课程的德育内涵,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加以探索与实践。以英语(师范)专业核心课程“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渗透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环节中,探索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保障机制的改革,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关注中外时事政治,了解国情民情,增强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

猜你喜欢
思政英语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