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物兽药、微生态技术解决疾病防控、药残问题是蛋鸡养殖必经之路

2020-12-11 14:29:27陈琼冷寒冰林云圣李防修
北方牧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抗菌药霉菌兽药

陈琼,冷寒冰,林云圣,李防修

(1.丹阳市访仙镇动物防疫站,江苏 丹阳212300;2.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 辽宁 大连11603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各国重视,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国外发达国家早在10 多年前就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严控食品安全。

作为中国蛋鸡养殖业来说,鸡蛋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近期,有关部门屡屡报出养殖场、超市鸡蛋出现药残问题,引起了广大养殖场的广泛关注, 作为养鸡人,不能“养个鸡,卖个蛋,最后成为罪犯”。 如何减少鸡蛋中的兽药残留, 维护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及人类健康将是养殖业从业者必须关注的话题。

1 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

1.1 蛋鸡养殖过程中, 为了预防、治疗疾病、促生长使用兽药产品

养殖过程中, 鸡感染疾病在所难免, 为了使鸡群免遭受疾病的侵袭, 曾几何时抗病毒药与抗菌药的使用成了多数养殖场控制疾病发生的“法宝”,以致于在鸡的体内长期存在这些药物。 有的养殖户在冬季到来之时、气候突变时,为了防止流感的发生, 在鸡的饮水中加入金刚烷胺等抗病毒化药, 防制细菌病则加入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抗菌药。 有的将一些抗菌药物作为促生长的添加剂进行使用, 如喹乙醇, 完全不按国家药品使用规定进行预防与治疗, 造成了鸡体与鸡蛋内残留大量的药物。

1.2 在预防疾病时, 用药不规范、 超量使用甚至滥用也是当前养殖业存在的一个乱象

1.2.1 在治疗疾病时, 不按药品使用规定进行合理地用药是造成药物残留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在家禽生产中严禁使用抗病毒西药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利巴韦林等药物。有的干脆使用人用抗病毒药或抗菌药,认为质量更靠谱、更好一些,另外一些在临床上已经淘汰的药物还在继续使用。 特别是近些年来原料药的使用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养殖场简单地认为兽药就是原料药加一些辅料而已, 殊不知制造工艺也是兽药质量的关键因素,大量原料药物的使用不但造成了药物原料的浪费也使耐药菌株的耐药性进一步增强。

1.2.2 现在兽药质量虽然较前几年有所提高, 但是假冒伪劣兽药及不合格兽药依旧充斥市场, 药物里含不明成分、 成分超标或不足也时有发生。 国内某著名禽蛋加工企业就是因为使用的药物中没有标示环丙沙星而导致禽蛋中环丙沙星超标,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养殖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法了。

1.2.3 使用药物过程中随意进行药物之间的配伍,会不会产生拮抗、会不会影响药效全然不考虑, 一方面是兽药知识的缺乏, 另一方面片面认为多用几种药物总有一种药是有效的, 有的用药疗程达10 天,对于肉鸡来说不遵守休药期规定,导致药物超标。

以上这些情况是造成药物残留最主要的几种因素,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加大对禽蛋、 禽肉的药物残留检测, 各省市也已开展对养殖场、 超市的禽蛋禽肉的药物残留检查,重点监控金刚烷胺类、四环素类、磺胺喹噁啉、酰胺醇类(氯霉素、氟苯尼考)、硝基呋喃类等药物的检测。 而这些药物在产蛋鸡上基本上禁用的, 所以并没有检测限量的标准,只要发现有则判定是超标。 所以作为养殖者来说, 严控药物的使用势在必行。

2 养殖中如何防控疾病而不使药残超标

2.1 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的实施与抗病毒生物兽药联合防控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是秋冬季节高发的一种针对蛋鸡危害性较大的一类传染病,在生物安全措施做得不到位、病原压力大,免疫力低下的状态下,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在所难免。 我们所要做的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生物安全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独的一个措施,要求各项工作要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够形成更为有效的紧密防线, 正如现代战争要求各兵种协同作战, 各项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才能更有把握打赢战争。 做好生物安全措施,虽然我们现在一直都在说这项措施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却做得不尽如人意, 主要是思想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侥幸心理。 而生物安全措施却是养殖过程中投入最小而效果最好的一种免疫屏障, 生物安全措施的切实施行, 对于防控疾病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鸡场、鸡舍的设计与建造。 包括场址场区的选择布局、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废弃物处理区、净道与污道等相关设施。

消毒工作是生物安全体系最重要的一环。 包括场区消毒、 鸡舍消毒、带鸡消毒、设备消毒、人员消毒、饮水消毒等。 消毒是目前针对传染源(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最有效的清除方式。 病原数量的降低或减少能够有效降低发病几率,只有病原达到一定数量而机体免疫力不足以抵抗病原的威胁时才可导致鸡发病, 所以说减少病原的累积也是防控疾病的一个手段。 而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体内直到最初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 这里病原已经侵入到机体, 所以以消毒的方式可以解决病原逐步累积的威胁。 这也就是某些专家提议潜伏期之前应用一个病原累积期的一个理论依据。加强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防控疾病的发生。

健康种苗、 全进全出也是生物安全重要的一环。 便于疾病控制与饲养管理。

采用消毒方式主要解决的是场区或舍内病原的问题, 但是对于鸡体内的病毒我们要依赖生物兽药。

由于抑制病毒复制的西药禁止用于食用动物,故类似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这类抗病毒药物是不能够用于家禽的。 而生物兽药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等成功应用于家禽, 以其效果确切、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等特点对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控给养殖业带来了福音。

干扰素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翻译抑制蛋白, 翻译抑制蛋白与细胞核糖体结合, 从而阻断了病毒DNA、RNA 与细胞核糖体的结合, 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

免疫球蛋白则可以特异性地结合抗原,中和病毒,阻止病毒感染靶细胞,抗病毒效果确切且快速。 但市面上所存在的免疫球蛋白多数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生产工艺问题。

2.2 使用微生态制剂预防细菌性疾病

当前抗菌药的使用非常普遍,是造成药物残留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抗菌药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时的确可以发挥出其强大的效果, 但是长期使用抗菌药也会造成一些问题,如:对于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损伤、耐药菌株的出现、药物残留等。在新时期, 开发新的抗菌素替代品势在必行, 而微生态产品恰恰可以弥补抗菌药在家禽应用上的缺陷,高品质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抗菌药的使用量。近年来以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类的微生态产品在养殖业的大量使用得到了养殖业主们的广泛认同。

每一个菌株都有其各自的特性, 如丁酸梭菌定植在肠道有害菌密集的后段, 并且主要产生对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发育、成熟、再生、修复的主要营养、能量来源的丁酸,产生的酸可以让肠道变成偏酸性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对于防控细菌引起的腹泻效果显著。 产生的消化酶能够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但是枯草芽孢杆菌却不能产酸,主要作用是消耗肠道上段的游离氧产生消化酶,对减少环境中氨气、硫化氢味道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 对于冬季鸡舍环境控制更具有意义。 凝结芽孢杆菌可以产生乳酸,且抗逆性强,定植在肠道中段, 对于抑制有害菌繁殖有很好的效果。 总之,微生态制剂可以控制肠道疾病,改善输卵管炎症,促进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 提升黏膜免疫力, 在改善环境方面也具有较好的作用,并且产生的氨基酸、维生素能够被机体充分利用。

2.3 饲料中加入脱霉剂防止饲料霉变

霉菌与霉菌毒素对于家禽的危害众所周知, 使用脱霉剂可降低霉菌及其毒素对家禽的危害。 我们在解决霉菌问题的同时, 更要关注毒素对于家禽的影响, 只用脱霉剂吸附霉菌及其毒素还不能够解决霉菌与霉菌毒素对家禽危害的影响,还要关注霉菌与霉菌毒素引起的肠道损伤及免疫抑制问题, 只使用单纯的脱霉剂只是解决了一部分危害,所以运用微生态解决肠道损伤是一个方向,另一方面使用转移因子、白介素不但提高机体免疫力更能够解决免疫抑制问题。

2.4 努力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力是动物机体对进入体内异物的一种清除机制。 它不涉及对抗原的识别和二次免疫应答的增强,但也有清除病原的功能。与非特异性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有白介素、干扰素、溶菌酶、细菌素、转移因子等, 它是动物机体抵抗各种有害因子和病原侵袭与保护特异性免疫力的根本与基础, 如果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不健全、 功能低下、特异性免疫力也不可能健全,良好的免疫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机体就会处于亚健康状态, 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在特异性免疫中, 疫苗的使用是最多的,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异性免疫水平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如蛋鸡垂直感染网状内皮增生症(RE),免疫抑制现象可持续4 个月以上。 如存在免疫抑制时,加入转移因子或者白介素则免疫效果会大大提升,防控疾病效果更突出。

3 切断传播途径是养殖场防控疾病的另一个主要内容

切断传播途径主要依靠的是管理措施, 本身隶属于生物安全体系的一部分, 切断传播途径可阻断疾病的发生。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 运用生物安全措施、 生物兽药与微生态可有效防控蛋鸡疾病的发生, 并且不会引起由于使用化学药物而导致的药物残留。 在提倡无抗养殖的今天,生物兽药与微生态制剂的成功运用,将改变中国养殖业的传统观念,改变中国养殖业的未来, 为家禽的健康养殖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抗菌药霉菌兽药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5:30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兽用创新环保抗菌药的开发及其重要性
抗菌药在宠物临床的合理应用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55
兽药
兽医导刊(2015年7期)2016-01-04 11:59:54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