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发展过程中, 常常由于管理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 催生出很多不良行为,这其中就包括“管理团队的和谐”。 直接表现是:管理者缺乏信任、相互间缺少挑战、开会没有效率、关键决策一拖再拖,各说各话、避重就轻。 很多时候,管理会议退化成一种仪式, 每个人坐在固定的位子上,扮演固定的角色。 人们更在意维护人际关系, 而不愿意触碰更深层次的东西。
看下面这个例子:赵老师,我们公司管理团队背景差异很大, 但大家相互之间都特别客气, 很少为了工作争吵。 即便出了问题,明明知道是谁的责任,也没人主动指出来,也没人担责。
前两天, 围绕公司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老板让我带领他们做一个问题解决工作坊, 还特别提出要让大家发言要直接、不要兜圈子、不要当老好人。 可我真的担心他们现场一团和气,根本讨论不出结果。 我应该如何打破这种和谐, 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呢?
在我经验来看, 以下情况如果在管理团队中频繁出现, 基本上可以定义为“和谐团队”,引导者需要在讨论过程中, 帮助团队从组织文化、 意愿动机、 管理行为上获得突破。
过多的平行线观点。 每个参会者都乐于表达观点, 但讲的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并且认为是事实的全部。 他们很少愿意与其他观点进行连接,观点没有交叉,自然不会有冲突发生。
避重就轻。 讨论的时候不关注重点,只是兜兜转转,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触碰核心。
规避冲突。 人们不愿意公开表达承诺, 也不愿意直接指出造成问题的责任所在。 找问题原因的时候,倾向于帮别人开脱, 实际上内心期待未来自己出问题时, 别人也可以投桃报李;只讨论,没结论;讨论的很热烈,大家也能畅所欲言,但最终却没有明确的结论。 大家只关注表达各自观点, 却没人关心讨论的结论是什么;有结论,没行动;讨论有了结论,大家都想当然地认为,这件事应该是谁去做, 但实际上其他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结果就是没有人做。
不习惯于冲突的团队, 一般来讲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 缺少倡导、适应冲突的组织文化;其二,团队缺少建设性解决冲突的方法。 遇到这样的团队,我会应用“良性冲突推动模型”, 在团队内创建良性冲突,迫使变革参与者直面矛盾,促进文化变化。 同时,也让大家了解到冲突并不可怕, 学习建设性地解决冲突的方法。
团队工作中没有冲突, 很大程度源于团队对目标的认知不一致。参与讨论的双方, 并不认为对方的目标与自己有啥关系。 好像大家是两股不交叉的平行线, 每个人都很努力地达成自己的目标, 而不是共同的目标, 这就导致大家只是各说各话,没有交集的情况下,自然就没有冲突产生。 组织资源也很容易被分割成若干碎片,无法形成合力。
大多时候, 管理者们所表现的和谐,还源于外部压力不够。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用传统模式思考问题,而不是关注变革的迫切程度。 因此,明确的指标挑战与不可规避的情境,要成为一种压力,传导到参会的所有人。 当人们看到或感知到压力,并理解只能面对不能逃避时, 会对团队内的冲突产生有积极影响。
在讨论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面临问题提出来了, 但却没人接 “话茬”的情况。 一方面可能是对问题本身不敏感, 另一方面受过往习惯影响,大家认为讨论了也没用,落实不下去,所以就不说了。 不管是哪一个方面, 首先要做的是先把利益相关者找出来, 如果这个利益相关者是客户, 那么就把与内部与客户利益产生直接影响的人找出来。 让他们直面问题,明确诉求,把水面下的猜测、 犹疑放在桌面上谈。 你一定会说,他们不说怎么办? 我个人的假设是,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谁痛”,谁就有责任去推动问题的解决。 如果你提出问题, 但却不去推动问题解决,那么就是还没有痛到深处。 因此,梳理谁是问题的利益相关者,鼓励他们站出来, 索取资源、 聚焦成果,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动作。
讨论过程中,追求“结果导向”,会让人们打破“发言但不担责”的习惯。 通过现场不断地追问:“你们的结论是什么?讨论的结果是什么? 后续的行动是什么?谁来牵头?评估标准是什么?你需要哪些资源?你需要在座的哪位伙伴给你提供支撑等等。 ”帮助团队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行为风格,有助于打破“和谐”的边界。
“和谐团队” 并不意味着没想法,反倒是想法很多、落实很少。 人们往往在会议上引经据典、 新点子层出不穷, 但大多数人都是旁观者心态, 只出主意却很少会把讨论的内容落实到行动中。 纸上谈兵的过程,自然不会有冲突产生。 当想法转化为行动时,必然会因资源匹配、实施方法产生不同意见, 才可能触碰到相关部门的核心利益,从而触发冲突。 因此,在讨论现场一定要坚持把行动落下去,用行动触碰到不同人的核心利益,从而促动冲突发生。
上面的思考,均来自以下三个假设:
假设一:良性的冲突有助于组织发展;
假设二:人们只会在触碰部门或个体核心利益的时候,才会产生真正的冲突;
假设三:建设性的解决良性冲突,有助于新的思维模式和组织文化的生发。
要打造有效团队,就必须在组织内部提倡 “良性冲突”的必要性。 只有把冲突暴露出来加以解决,才能够更好地协同行动达成目标。 如果冲突不能被暴露,那么隐秘的目的就会蔚然成风, 人们会观望、撇清、推责。 因此,暴露冲突、接纳冲突、提升良性冲突处理能力,应成为组织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