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渭 李正琦
摘要:随着我国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中各类隐藏矛盾不断暴露,部分极端人员为达成自身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以非法手段谋求自身利益。近年来,小规模劫持人质事件时有发生,如南宁地铁劫持人质事件、福州某超市劫持人质事件等。武警部队必须积极钻研此类事件的特点及加强处置战法的研究,不断提升制胜打赢本领。
关键词:劫持人质;特点;战法运用
劫持人质是指劫持分子以暴力或暴力威胁手段挟持、拘留人员为人质,并以人质的生死安危作为筹码,逼迫政府或个人履行诺言或接受某项条件,以达到其目的的行为。劫持人质事件社会关注度高、处置风险大、示范效应强,因此部分不法分子逐渐将劫持人质作为达到自身目的的一种常用手段,也逐渐成为武警部队时常面对的一种突发情况。
一、劫持人质事件的主要特点
劫持人质事件通常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事发突然,难以预料。从劫持人质事件的形成来看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蓄谋时间短。劫持者为了达到目的,往往采取突然行动,带有一定的激情犯罪的征兆;二是作案时间短。劫持者实施犯罪行为通常只为劫持一个或少数人员,在短时间内突然实施,突发性强,让人难以防备;三是劫持人质行为的动机,时间,地点不确定,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随时都可能发生。
(二)规模较小、武器简单。大部分情况下,劫持人质事件规模较小,劫持者和人质人数较少,通过近些年国内发生的劫持事件来看,一般由个人单独实施作案。如2018年10月10日,福州某超市劫持人质事件;2019年8月9日,南宁地铁站劫持人质事件;2020年1月2日濮阳市劫持人质事件等,均为犯罪分子单独采取行动,被劫持人质也仅为一人,不法分子使用的武器也为普通水果刀。
(三)性質恶劣,手段残忍。劫持人质犯罪大都基于获取钱财或报复社会和个人,作案目的性极强,在目的不能达成时往往会采取伤害人质或与人质同归于尽等极其残忍的手段。一旦犯罪分子与我方形成对峙,便自以为没有退路,情绪会处于激动状态,心理防线十分脆弱,很可能会伤害无辜群众。这种不稳定情绪会加大我方处置难度,如果处置不慎,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
(四)情况易变,危害性大。由于不法分子与我方是正面对抗,精神和心理状态时刻保持着高度紧张状态,在对峙过程中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触动犯罪分子敏感的神经,容易引起事件情况的突变。因此,由于处置行动的不确定性,一线指挥员在处置过程中需要因势利导,将事件的主动权牢牢控制在我方手中,及时捕捉战机和果断采取行动,才能顺利解救人质。
(五)防范意识差、战机易把握。虽然不法分子以人质进行要挟,但对我方行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加之大部分不法分子属于普通人员,未经过专门劫持训练,无论是反侦察能力还是反袭击能力都相对较弱,我方在处置时仍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可以通过谈判劝降或武力等方式寻找合适的战机,将被动逐渐化为主动。
(六)担负责任重、处置压力大。劫持人质事件往往受到各类媒体的高度关注,加之人的猎奇心理,处置行动将会是一种处于媒体监督下的“阳光作业”。由于处置行动及处置结果将面临来自社会各界的舆论,不能有任何闪失,在这种背景之下,指挥人员和处置人员在行动的过程中必须承受极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影响处置效果。
二、处置劫持人质事件的战法运用
处置劫持人质事件是一种特殊的战斗行动,结合武警部队作战实际,其基本战法通常有:
(一)快速到位、封控现场。“快速到位,封控现场”是指在受领任务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调集就近兵力,抵达事发现场。到达现场后,在事发地的周边选择有利地形,布哨设卡,占领制高点,控制地下通道,对过往人员车辆进行检查、控制、疏导,制止无关人员进入事发地区,堵截企图逃离封控地区的不法分子,割断其与外界联系,形成立体封控态势,防止事件升级。
运用此方法的时机有两点:第一,劫持事件发生后,先期出动兵力相对较少,而其它部(分)队不能及时到位,处置兵力不足时;第二,事发地域周边没有重要目标,劫持分子情绪较为稳定,不愿扩大事态,短时间内人质安全相对有保障时。
(二)谈打结合、极限施压。“谈打结合、极限施压”是指在劫持人质事件中,在做好武力打击准备的同时,恰当地运用政策攻心手段,并贯穿整个解救行动的全程。谈判可以促成问题的和平解决,即使在和平解决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第一,谈判是一种控制手段,通过谈判可以让我方指挥员对事态进行有效控制和引导;第二,谈判是一种侦查手段,通过谈判可以获取不法分子劫持行为的原因及背景,同时也可以探查出不法分子的心态变化,了解现场态势和不法分子的行动预谋; 第三,谈判是一种迷惑手段,借用谈判手段可以迷惑不法分子,使其误以为我方愿意满足其不法需求,可以为接下来武力处置创造有利战机;第四,谈判是一种延时手段,可以在最大限度保护人质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为我方指挥员调动兵力、确定处置方案争取到宝贵时间。
运用此战法需要把握三点:一是要把握原则底线,在面对恐怖分子的无理要求时,必须坚持底线,不能为了取得谈判成功就一味妥协,不顾自身原则底线,容易造成舆论被动;二是不能急于求成,谈判是个艰难的过程,要想让双方都满意很难,但也不是没有可能,指挥员一定要保持充足的耐心;三是谈判攻心和武力震慑要灵活使用,正反两方面给犯罪分子压力,确保达到最佳处置效果。
(三)隐蔽近敌、伺机抓捕。“隐蔽近敌、伺机抓捕”是指通过隐蔽的手段靠近不法分子,使其放下戒心,寻找机会将其一招制服。这个战术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近敌,二是抓捕。接近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以人质亲朋好友身份接近;二是以党政领导身份接近;三是以谈判人员的名义接近;四是以提供所需物品(如烟、水、食物)的名义接近。抓捕时一是要设法麻痹劫持者。如通过交谈拉关系消除劫持者的戒备意识或满足劫持者的要求,趁提供物品的机会,寻找劫持者破绽。二是处置动作要突然迅猛,一步到位,一招见效,不给劫持者反抗的机会。三是处置行动要连贯配合,要求处置人员事前进行明确分工,周密计划,战术动作连贯配套、协调一致,一旦出手,动作要快、准、狠,将不法分子一招制服。
(四)隐蔽部署、武力突袭。“隐蔽部署、武力突袭”是指隐蔽部署兵力,趁对方不松懈时,对劫持分子进行突然攻击的一种战术手段。为达成突击行动的突然性,需要从罪犯观察的死角隐蔽接近,根据实际地形,突然发起进攻,将不法分子制服。如若劫持现场难以实施行动,可采取易地处置的方法。先答应不法分子离开现场的要求,或诱使其离开现场。在此之前,我方应在不法分子的必经之处严密部署,凭借地形、趁其不备,将其击毙或生擒,救出人质。
武力突袭,要求我方必须在瞬间夺取不法分子对人质的控制能力及其反抗能力。一是夺取犯罪工具。首先夺取犯罪分子的武器,然后再对其采取进一步处置措施。例如,劫持者若使用水果刀,可先将手中的刀夺下,而后再控制不法分子;二是消除不法分子的攻击力。先抓住其双手,必要时使用武器攻击其致命部位,迅速将其制服;三是使不法分子与犯罪工具分离。先设法使其对犯罪工具短暂脱离,为处置行动创造一个时间差。例如:趁其伸手接钱、点烟、签字等方法,使其手暂时离开引爆装置或暂时放下手中的刀具,而后将其制服;四是分离劫持者和人质。先设计使劫持者与人质脱离,然后再处置。例如:如果劫持者使用犯罪工具为刀具之类,趁其放松对人质控制的有利时机,突然将人质拉开,离开劫持者的攻击范围,最大限度的保护人质。
由于劫持人質现场情况复杂,机会转瞬即逝,所以要求现场指挥员必须灵活进行处置,准确找到突击时机,确保人质绝对安全。
(五)把握时机,火力狙击。“把握时机,火力狙击”是以凭借我方火力优势对劫持分子突然攻击的战斗行动方法。在行动时,应挑选最优秀狙击手占领最佳狙击位置,寻找并抓住战机,以准确的火力给不法分子打击的一种战术手段。这要求挑选心理素质强,专业技能精的优秀狙击手执行狙击任务,并且在行动过程中要给狙击手创造出最好的射击环境。如吉林长春市“12·29”劫持人质事件和南宁地铁劫持人质事件,就是由狙击手准确把握时机果断处置,一枪毙敌,成功将人质解救。
(六)示假隐真、奇兵取胜。“示假隐真、奇兵取胜”是指在表面上作出与恐怖分子谈判的迹象,或在周边部署可以看到的兵力,实际上将兵力部署在地下或空中,趁恐怖分子没有反应之际,突然采取行动,消灭恐怖分子,解救被劫持人质。运用此战法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做好隐蔽工作,在采取突击行动前,一定不能被恐怖分子知晓我方行动的方法,可采用迷惑的方法吸引恐怖分子的注意力,隐蔽我方作战意图;二是要与谈判相结合,尽量拖延谈判时间,为实施武力突击做充足准备;三是要充分考虑作战环境的复杂性,便于我方一次性突入,快速采取行动。
三、处置劫持人质事件需把握的问题
(一)完善处置预案。处置劫持人质事件,必须根据现场态势,灵活制定多种处置预案,根据态势的变化因情施策、因势用法,力求以最小代价完成处置任务。
(二)灵活运用战法。处置劫持人质事件时往往现场环境复杂,且情况易变,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类情况,在预案基础上,灵活使用不同战法,不搞教条主义,圆满完成解救任务。
(三)配强作战力量。任务官兵扎实的军事素质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是遂行任务的关键因素,劫持现场兵力难展开、行动难协同,对作战队员的军事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挑选作战队员时,优先挑选军事技能强、心理素质高、战法运用活的官兵。
(四)创造有利战机。劫持分子往往狡猾凶残,以人质为挡箭牌与我方形成对峙,利于我方行动的战机很难把握。在解救行动中,现场指挥员要灵活决策,大胆思考,积极作为,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创造有利于作战队员处置的有力战机,采取有效战法瞬间制敌,一举达成行动目的。
(作者简介:张渭,天津武警指挥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战役战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