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优化义务教育布局 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2020-12-10 06:50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特教县城布局

本刊记者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总面积2676平方公里,辖7镇7乡,总人口21万。全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57所,其中小学36所,教学点9所,初中11所,特教学校1所;共有在校学生13147人,其中小学生8006人,初中生5068人,特教学生73人。近年来,沁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優先发展战略,立足义务教育人口和学校分布实际,超前谋划、精心布局、优化调整,有效推动了全县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一是高位推动。沁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将教育事业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来抓,坚持教育优化布局、优先投入、优先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就近就便服从就优,推动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县城集聚”的要求,以解决乡镇空、条件差,县城挤、学位少,投入散、效益低为切入点,着力推动全县义务教育布局调整,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了办学质量。

二是统筹谋划。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同时,通盘考虑二胎增加、人口迁移等因素以及大县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需要,制定了初中“4+1”布局方案,即县城东中西分布4所初中,县域东部人口集聚乡镇分布1所初中;小学“7+6”布局方案,即县城7大片区7所小学、6个镇6所中心小学,超前谋划、全盘考虑,统筹推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

三是撤建并举。“撤”,就是撤并学生数量少、办学条件弱、上学需求低的6所乡镇初中和9个小学教学点,推动学生向龙港初中或周边条件更好、质量更优的学校集聚,同时保留必要的中小学和办学点,办精办优,以满足少部分家庭就近上学的需要。“建”,就是瞄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结合大县城建设,以就近、就便、就优为原则,先后建成龙港初中、定都小学、特教学校三所县城及周边义务教育学校,加快建设桃园、徐家庄、育英三所小学,提升定都小学至四轨制,改扩建北关、西关两所小学,增设沁水二中初中部,利用撤并将端氏高中旧址改造为端氏初中,以满足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人口集聚变迁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是合理分流。2018年,在撤并中小学校的同时,对教师和编制进行了合理分流。大力开展县管校聘改革,一方面,促使教师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有序流动,解决校际间学科教师不均衡、师生比例失调等问题;另一方面,取消或核减义务教育阶段的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只保留专业技术岗位,有效推动了教育资源向教学一线集中。

五是优先保障。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财政资金、配置公共资源上优先满足教育需要。近年来,共投入2.3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改扩建校舍和设备设施购置,足额列入财政预算5400余万元落实教师考核奖和1.1倍绩效工资,保障班主任津贴及时发放到位,持续全面落实营养餐、“两免一补”和各类助学金、奖学金等惠民政策,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六是对标一流。围绕建设“教育强县”和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坚持谋划超前、定位高远、行动快速,在抓投入、上硬件、强管理、提质量方面对标一流,努力营造教育发展的“硬环境”,优化教育发展的“软环境”,改善教育发展的“大环境”,让教育成为牵引沁水改革发展的战略资源。

下一步,沁水县将立足“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教育发展需要,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深邃的战略眼光,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努力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为全省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沁水贡献。

猜你喜欢
特教县城布局
“回流县城”是这代年轻人的时代机遇
县城的“饭碗”
县城买房:未完成的城市化
新形势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策略探析
用爱与责任托起特教梦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国务院: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