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刚过一岁半时开始呀呀学语。一个周六的早晨,儿子儿媳匆匆忙忙来接孙子,说在海湖新区给孙子报了一个学校,以后每个周六都去上课。望着儿媳抱着孙子远去的背影,心里纳闷: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上的那门子课!现在的年轻人的所作所为真让人难以理解。
每个周六,儿子儿媳带孙子都如期去上课。到了今年开学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未能如期开学,到6月份才恢复,为了补上被疫情影响的课程,上课时间又增加了周三和周五。周三周五儿子儿媳都要上班,带孙子上课自然落到爷爷奶奶身上,也就有机会去了解掌握孙子上课的内幕。
学校在海湖新区的唐道637,从家门口乘坐47路、9001公交4站就到了。从4号门进去,宽敞的大厅里一辆儿童电动火车在清脆洪亮的音乐声中开了过来,火车上的乘客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子,也有年轻的母亲。孙子看到小火车闹着执意要去坐。从那神情看以前已坐过多次了。我们只能哄着说上课时间到了,等上完课再去坐。乘电梯上到2楼,一下子感到一种充满童真的温馨感,天蓝色的地板和乳黄色的墙面上布满幼儿教育的乐谱。走进教室,一道隔离线把教室分成两半,按程序量体温、登记、脱鞋换袜后才能走进学校。通向教室的大厅里各种玩具应有尽有。先来的爷爷奶奶们陪着孙子骑玩具车、滑滑梯、弹钢琴、垒积木。教室分文化课、音乐课和美术课,都体现出明显的幼儿启蒙教育特色,充满吸引幼儿爱动好奇的特点。文化课教室里布局着蹦床、滑梯、推秋千等幼儿游乐器材。孙子一走进教室就熟悉地抢玩自己喜欢的滑梯、蹦床。上课铃响了,孩子们由一位家长陪着上课,奶奶和母亲们留下来,爷爷们自觉地退出教室,拥挤在教室门前从玻璃缝里瞅着自己的孙子上课的情景,有的拿出手机摄影。从门缝里看到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地毯上围成圈,美术老师教神笔画画,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指导下完成画画后拿着作品站在一起举过头顶展示。孩子们不再缠绕在大人身边哭闹,尽情地抢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游戏,不知不觉一上午过去了,感觉到在这里哄娃娃比家里轻松多了。
下课了,孙子背着自己的小书包,下了电梯径直从一楼大厅穿过买服装和百货的商铺,来到1号门进出口的儿童电动车出租处,选中一辆粉红色的车,等奶奶走近了,就拉着奶奶要开车。
孙子和奶奶开的电动车沿唐道637的大厅里固定线路走动,熙熙攘攘的人群不断从车旁走过,看到有人走来,孙子就使劲按动喇叭,车窗里不断传出孙子的欢笑声。平日里走过多次的大厅走廊里,两条黄线将电动车固定在行走范围内。以前似乎没注意过脚下有两条黄线,现在却看得那样真切。
以后孙子上课的日子里,妻子带孙子去上课,我送进教室后就去唐道637的周围转悠。这是一天乃至一周一月中最悠闲的时刻。
迈着八字步走出唐道4号门,向北走过一条马路就是青海大剧院。沿着大剧院转圈,眼里不断走进一棵棵花灌木,有的是熟识的丁香、榆叶梅、连翘,有的似曾相识却又叫不出名字,特别是在绿篱带中与丁香相间分布的主干暗红色,枝桠血红色,椭圆形叶片拥簇下相聚在一起的乳白色花和同样乳白的果实惹人喜爱。走进仔细端详,恍然大悟,这不是30多年前在秦岭原始森林里见到的红瑞木吗,不知何时它也跑到青海高原来了。
在西宁城里漫游,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以前只有在兰州以东乃至南方才能见到的花卉花灌木在西宁街头庭院随处可见,银杏、雪松早已在西宁安家立户,只有在关中平原才能见到的白玉兰、紫玉兰花在西宁街头绽放,五颜六色的一串红、鼠尾草、石竹等西宁以前见不到的名贵花卉随意可见,更难能可贵的是园艺工作者经过精心培育,把那些生长在青海高原田野草原的野花马蔺、金露梅、银露梅成功地引种到西宁,给城市增加了些许情趣。
从青海大剧院广场漫步欣赏大剧院和周围的树木花草,不知不觉又到了孙子下课的时间。接孙子从学校门出来,才感觉要上趟厕所,回进学校要办理测温、登记手续,抬头观察,学校旁边就是公共厕所,妻子说她也想方便一下,让我先看着孙子。孙子看到奶奶进了一个门,哭着要去找奶奶,我拉都拉不住,只好由他去,自己也进了男厕所,出来时妻子在楼道等我和孙子,看到不见了孙子,两人都慌了神,一边埋怨对方,一边大声疾呼:“谁看见一个戴黄色凉帽的小男孩没?”从楼道南边走来的一个中年妇女说有个男孩在前边的餐馆门口,我和妻子疯了似地向曲曲折折的楼道深处跑去,拐过两道弯出现一个大厅,孙子一个人站在餐馆门口好奇地张望。原来孙子走进厕所未找见奶奶,又出来找爷爷也找不见,就向楼道深处找去,看到孩子后,惊慌的心才慢慢静下来。抬头环顾四周,一间间装饰各有特色的屋子都是不同特色的餐馆。看到餐馆,感觉肚子已空荡荡的,干脆走进孙子最先来到的餐馆,服务员热情地引导我们来到厅中央的餐桌,那餐桌和木凳都是仿旧的,厚重的木板漆成黝黑色,显得古老而稳重,餐厅靠大厅的一侧全是透亮的玻璃,孙子被窗边的一盘溪流冲动的小石磨吸引,久久不肯离开。吃午饭走不远,看见一处摆满儿童玩具的店铺,走近一看有些玩具有点陈旧,不像商品的样子。一问营业员才知道,这是租玩具的店铺,儿童玩具大到可以有幼儿坐进去驾驶的电动汽车、小火车,小到套塔、木琴,手持电话应有尽有。营业员说只要交980元,半年内可租玩这里的每一件玩具,每次租一件,不想玩了就看换租另一件。若交1500元,就可租玩一年。想起家里那些孙子玩腻了的堆放在沙发和柜子后面的闲置玩具,感到商家的精明。孙子执意坐小火车,店老板让孙子乘坐后按动电钮,小火车就在客厅大小的环状铁轨上在悦耳的音乐声中走动起来。这一列火车玩具新买起码得上千元,玩几天不想玩了藏都没地藏,要是租用既便宜又不占地方,多划算!感叹自己知道得太迟。
以后每次上完課,就带孙子径直来到餐饮大厅,一家一家的挨着品尝,从酸菜鱼吃到烤牛肉,从荤菜火锅到素菜火锅再到热辣火锅吃了个遍。从7月开始,在唐道637广场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美食节,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无比,从口音和服装打扮看出许多是外地人。各种特色小吃香气四溢,买卖的吆喝声和人群的欢笑声不绝于耳。我和老伴拉着孙子的手穿梭在每一个小吃摊位前,看到自己喜欢的就挤进去品尝,享受一番独特的家乡味道。
在唐道637,孙子最喜欢的是广场上的音乐喷泉。从唐道637公交站下车,就是喷泉广场,不论何时,只要喷泉在喷,就有不少人围观,孙子挤进人群,忘情地看着喷泉,不时地伸手去触碰喷头,奶奶在后边拉都拉不住。那喷泉的水柱随着音乐音符的快慢变换各种节奏。离开喷泉,旁边是一辆复古的天路一号小火车,走进车厢,可以购买各种零食、饮料、串烧等,那情景又让人回想起当年去关中平原上学时在火车上的情景。
一日上完课走过唐道637广场,孙子被隐隐约约的跌水声吸引,又执意要进去看看。寻着水声进去,一道银链似的瀑布从一楼飞流直下到负一楼,乘坐电梯下去,下面又是一个充满商业气息和文化气息的世界。几何书店除了能购买和阅读各类图书,还有几何创意生活区。一个个年轻人专心致志地伏案读书或摘抄,这是在当今生活中已很难看到的镜头。除了琳琅满目的图书,在创意生活区有的在画画、有的在自己制作钱包或皮带,有的在学插花,还有一对好像是恋人在精心配置自己喜欢的香水。孙子在一个幼儿拼图柜前拿起一个个图件,摆弄了十多分钟。
和妻子牵着孙子的手漫步在唐道637广场,仰望高低错落的高楼大厦和楼顶的巨幅“唐道637”的牌子,思绪仿佛一下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的5500人组成的队伍,马背上驼着文成公主从长安带的谷种,马车上装满艺术、工艺、纺织、酿酒、天文、地理等的书籍,队伍中有工匠、乐师等各类技术人才,他们浩浩荡荡走过西宁古城,走向更远的吐蕃……
【作者简介】董得红,男,汉族,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发表散文260余篇140余万字,作品散见于《青海日报》 《青海湖》《森林与人类》《中国土族》《雪莲》等。出版散文集《行走在江河源》 《江河源拾韵》《绿意柴达木》和《江河源随笔》等。获得第八届青海省文学艺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