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宁
(张家港港城康复医院,江苏 苏州 215600)
脑卒中偏瘫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患者运动、平衡、感觉、神经等均出现功能障碍[1]。跌倒作为脑卒中偏瘫主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进一步降低其生存质量。且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过程漫长,期间患者自理能力差,各项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加大了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故临床需加强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宣教工作。既往常规护理往往只注重病情恢复状况,对于康复宣教意识不强,过于笼统。而阶段式康复宣教依据患者康复过程中各个阶段特点开展针对性宣教护理,对于提高护理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预防跌倒护理中采用阶段式康复宣教的疗效,现做如下报道。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45~78岁,平均(61.23±7.20)岁。观察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44~77岁,平均(60.87±7.1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嘱其按时用药,安排适量活动等。观察组实施阶段式康复宣教,患者入院当日责任护士会为患者播放跌倒宣教视频总纲,第二日会播放跌倒宣教视频分阶段宣教,具体为(1)卧床阶段:抗痉挛体位摆放,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在翻身前正确移动身体,翻身时,将对侧床栏拉起,翻身后,检查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感。建议家属站在患者患侧与其沟通,提醒患者该侧肢体的存在,使用粗糙的毛刷、振动按摩器对患肢进行按摩,加强患肢刺激。(2)坐位期:对于Ⅱ级坐位平衡患者,练习坐位时,保持患者臀部、大腿以上部位均放于床上,当家属离开时协助患者保持平卧;转移至轮椅时,提前检查轮椅性能是否良好,之后推至患者健侧,轮椅与床呈45°,抵住患者双足,双手搂住患者腰部,协助患者完成起立动作,告知其以健侧为中心旋转身体,保持缓慢速度弯腰坐下,尽可能靠向椅背。(3)离床期: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步行训练方法、注意事项等知识,鼓励患者靠墙站立训练,期间将重心由健侧逐渐转移至患侧,增加患肢本体平衡感。(4)步行期:保持病房内光线充足,在走廊、病房内设置护栏,晚上打开夜间照明配置。患者行走时,嘱家属在患侧扶持,一手握住患者手部,一手穿过患者腋下放置于胸前,陪同患者缓慢向前行走;对于无法独立行走或行走障碍患者可提供辅助工具。(5)恢复期:再次加强健康宣教,注重家庭环境改造,例如使用防滑地砖、升高坐便器、厕所内安装扶手等。以上内容在视频播放后一周内由责任护士督导患者实施,第二周以提问方式引导患者并查看防跌倒措施落实情况,并记录于《康复患者健康提升计划表》。
(1)两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采用我院自制预防跌倒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掌握程度越好。(2)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
本研究均采用S P S S 22.0软件分析,均值加减标准差(±s),采用t检验,频数(n,%),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P<0.05。
观察组预防跌倒知识掌握评分为(94.32±11.98)分、对照组为(81.69±12.05)分,差异显著(t=3.641,P=0.000)。
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0.00%(0/24),对照组为16.67%(4/24),组间数据差异显著(x2=4.364,P=0.038)。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周期漫长,期间若未配合科学正确康复措施,可导致病情加重,因此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均掌握一定程度相关知识。以往传统宣教方式较为机械与笼统,由护理人员在既定时间内将其认为需要宣教的内容灌输给患者及其家属,而患者、家属掌握度不高,仍容易在日常陪护过程中操作错误,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2]。而阶段式康复宣教依据脑卒中偏瘫病情恢复情况将具体宣教内容划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均考虑患者康复进程以及生理、心理需求,安排不同宣教内容[3]。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预防跌倒知识掌握评分、跌倒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实施阶段式康复宣教可明显提高患者对于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跌倒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偏瘫患者预防跌倒护理中实施阶段式康复宣教,效果良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