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德州 253000)
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不断快速发展,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广泛利用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压力和温度以及介质等因素都会导致压力容器失效,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加强压力容器制造过程检验,针对压力容器制造过程检验的相关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压力容器的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落实压力容器制造过程检验,主要是实施质量检验和试验合格,满足安全制造要求。落实压力容器制造过程检验工作,各相关责任人员各负其责,检查技术资料和制造工序,保障压力容器制造过程和结果符合规范要求。
实施压力容器制造过程检验,保障压力容器制造过程和结果符合技术规范。检验人员利用目视检查方式检查现场实物,或者核对某个项目,复核受检单位,在现场监督检查阶段,审查压力容器安全质量的工序和技术资料,确认有关结果的影响因素,完善合格评定准则,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在制造压力容器的过程中,每台压力容器的制造工艺都比较完整,在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需要按制造工艺执行,检查每道工序,并进行签字确认。某些制定的制造工艺不满足工作要求,例如工作人员如果没有根据压力容器主焊缝布置图落实对接焊缝工作,压力容器的制造质量就会因此受到影响。在试验压力容器的耐压性之前,耐压实验工艺不够完善,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在压力容器制造过程检验过程中,原材料的采购和检验是第一道关键工序。原材料检验人员对于材料入库的检验不够严格,没有及时标识材料,或者标识不够清晰。按规定要求进行复验的项目,没有严格进行复验。材料材质证明文件手续等不够全面,或者缺乏完善的材料质量证明文件。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质量,缺乏供应单位的证明,或者缺乏经办人的签字盖章。
在制造压力容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按要求烘干焊条或焊剂,在焊接过程中没有发挥出保温筒的保护作用,随意摆放焊条和焊丝。工作人员没有清理焊接接口或清理不彻底。在组装筒节等部件的过程中,因为部件加工质量比较差,利用强力的组对方式,增加了应力集中。
在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保障压力容器的产品质量,在检测压力容器的焊缝质量中,检测人员广泛利用射线检测技术。但是在检测一些压力容器的焊接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提前制定射线检测工艺,导致检测比例和扩探比例不符合标准。在焊接接头中利用无损检测技术,没有及时补充检测缺损位置,无法保障检测结果的全面性。
工艺制定人员在审查压力容器图纸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审查图纸,确定制造控制的重难点。工艺人员结合压力容器的设计图纸,制定合理的制造工艺,针对制造阶段容易失控的部位,设置检验停止点,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压力容器制造要求。对于压力容器制造难度比较大,或者在首次制造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工艺人员需要明确压力容器制造的重难点。工艺人员在制造压力容器的阶段,需要及时跟踪制造过程,及时解决技术问题。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需要遵循压力容器图纸和制造工艺,保障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满足图纸法规标准。
采购人员需要建立合格受委托方名录,并对其进行定期评价。材料入厂后,检验人员需要检查压力容器用材的质量证明文件,根据压力容器制造要求检验(复验)材料。分区放置不同规格的原材料,并进行标识。结合压力容器制造工艺的要求,合理发放不同的产品用材,并做好标识移植。检验人员和仓管人员需要共同签字确认材料的领用。
检验人员在检验压力容器焊接和装配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力度管理压力容器焊接和组对等方面的检验工作。提升相关责任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严格遵守焊接工艺要求完成操作。制造单位需要按需求制定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指导书,满足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焊接要求,避免出现超项次焊接和无证上岗等问题。责任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压力容器的施焊工艺,并作出记录,在制造压力容器的过程中,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焊接质量要求。
在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无损检测工艺,完整的记录相关检测,在检测现场记录射线检测的布片图,做好产品标记。检测人员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需要附加局部射线检测底片。落实无损检测工作,避免出现无证检测和缺项检测等行为。
完成压力容器制造工作之后,制造单位需要落实耐压试验,满足整体工艺要求,针对压力容器落实耐压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图纸要求,严格控制耐压试验的压力,记录试验时间。根据安全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合理选择耐压试验介质和试验温度以及试验压力。耐压试验场地应当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在实际工作中要落实现场安全措施。
本文针对压力容器制造过程检验的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检测建议,保障压力容器产品质量,优化压力容器制造工艺,保障压力容器安全使用效果,维护生产工作过程的安全性,保障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