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道路运输安全涉及科学技术、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等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安全无小事,道路运输企业只有加强安全管理,这样才能减少交通事故,保证人身与财产安全。因此,道路运输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安全管理,将安全生产作为第一要务,杜绝管理漏洞,查漏补缺,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发展较快,经营业户的数量多、营业车辆分布广,而且运输生产任务较重,给行业的安全监管带来了较大压力,道路运输行业监管满意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我国现阶段对安全生产的监管主要有综合监管、行业监管、专项监管三种,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中发挥着领导、监督和管理的作用,道路运输安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安全监管也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在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另外,企业还应该建立动态监控使用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措施来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地监督运行车辆,严防超速、超载、疲劳驾驶,减少交通事故。
有助于促进道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目的是:确保行车安全,为道路运输企业员工与乘客提供安全保障,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安心工作。另外,道路运输企业通过完善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激励奖惩机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自觉学习,提升其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切勿带病上岗,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因此需要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才能够确保监管落实到位,但是目前对于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监管体系,监管内容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安全主体责任模糊、监督管理工作不规范,导致责任追究的不确定性较强,而且安全责任体系不健全,侧重于对事故发生之后的追责,而不是追究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不利于达到预防事故的目标。
完善安全监管体系,要想提升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的效果,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首先要明确规定各级监管部门的责任,使企业安全管理、政府安全监管和公众安全参与三个主体能够有效的结合起来。对责任追究制度建设要严格,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对所划分的权利和责任,有失职的要严厉的问责,加大对企业的追责力度,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将道路运输安全与企业的经营行为挂钩,对不同的管理对象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对突出问题要重点管理,制定严格的监管计划,从而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以预防为主的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目标。
积极与运管部门和协会组织联系,以监控平台中的智能检索、主动干预的差异化功能和配套的安全保障服务为项目切入点,通过建立第三方道路运输安全监控标准或采购、对接监控平台或开展“两客一危”承运人责任险统保工作等方式切入市场。
道路运输安全保障智能化监控平台的系统架构,道路运输安全保障服务项目智能化监控,包括政府监管、企业监控、车载终端、平台间及平台与车载终端间的数据传输网络。其中,政府平台主要实现对上级政府平台的数据传送、下级政府平台的管理与企业平台的监管和服务,对驾驶员/车队驾驶评分及数据统计,并将数据传送给企业平台。企业平台接入政府平台,通过与车载终端的信息交互,监控车辆安全营运,并将数据上报政府平台。企业监控平台,包括基本功能、报警管理、监控、电子地图、统计分析、业务功能。定位数据由车载终端传输到政府平台,再由政府下发到企业平台,报警数据及视频由车载终端同时传输到政府及企业平台。
行前的检车监控,根据行业监管要求,“两客一危”中的两客即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出车打印线路牌需要提供第三方检车单。一些车辆或运输企业为了应付该项要求,降低成本、节约时间,向检车单位购买检车单自行填写。检车单位拥有检车资质,但市场缺乏监管,且与运输企业没有划定明确的责权利,行前安全检查如挂空挡。可由智能化监控平台布置线上检车点实时监控,检车单位对检车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影像记录并上传监控平台存档;线下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完善检车规范细则,明确检车单位和运输企业责权利,签订行业自律标准;监控平台的专业人员通过线上巡查和线下定向检查,发现不规范检车行为并报送检车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协助行业建立检车单位和运输企业行前检车的测评服务体系。
总而言之,实行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给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追多问题,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够为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