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甘肃 定西 7305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在数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引起重视,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数学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标准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核心素养是指常用的数学知识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教学通常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数学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以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剖析,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能力,核心素养主要是体现出数学的本质以及数学当中所包含的思想。中学生既需要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掌握,比如数学的基本概念、计算公示、计算方法等。还要对相应的数学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的抽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这六项数学核心素养能力进行培养,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通过数学思维来对世界进行分析,利用数学语言对世界进行表达情感。注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核心素养要有正确的认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在进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通常培养的方向都是从内逐渐向外的,一般情况下分为显性和隐形这两者类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显性教育目标和隐性教育目标。例如,隐性教学目标就包括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程不断改革的推动下,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数学逻辑思维,当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可以利用数学逻辑思维解决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长此以往形成习惯,这也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新课程的教学思想目标为积极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使数学教学的更好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掌握学生对于常见知识的储备量和常见知识的理解程度。其次,对于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隐性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对于传统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课堂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帮助学生对数学进行学习,而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处于被动式接受知识。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阻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要想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从教师教授学生学习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新知识学习前,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提前预习,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将预习中遇到不懂问题进行标记,并对新知识形成一个大概的架构,培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仅限于以教会学生数学定理证明方式或者熟练使用数学定理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传输一个数学源于科学,与生活紧密关联的数学理念。培养学生在生活去发现数学的存在,感受数学的奥秘与科学的发展紧密关联、并且相互促进。这样既可以提高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促使中学生去体验生活,从而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并更好的感受到科学的进步发展。我们要告诉学生,数学的证明让我们在生活体会到美的存在,比如世界公认最美丽的比例0.618,这一数字在维纳斯的身上得到完美诠释。还有数学的证明也是促进科技发展,科学进步的直接手段,我们国家神州系列载人飞船为什么每一次能够精确无误的发射到太空指定位置并能顺利返航,这都是依靠数学家对各个数据进行无数次的数学推导与验算得出的结果。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进步,而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数学的发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基于生活,以促进科学的发展为目标去学习数学,感受数学。这样才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目前核心教育方向是将初中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有机结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引起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由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反复、持久的过程,也要因材施教,教师要在课堂授课中将数学核心素养渗透到数学知识当中,促使学生在每个阶段学习时都能对数学核心素养进行相应的学习,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为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始终坚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有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了解,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