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的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探索与研究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构建“大思政”格局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的必要步骤。当前,在“大思政”视域下的工作内涵非常丰富,其中,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工作又颇有研究的意义。

一、“大思政”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从学校到社会,除了要提升文化和专业课程能力以外,还需要提升法律意识。做学会用法律捍卫自身权利、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是大学生步入社会首先应当具备的意识。

第二,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从大学生自身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而言,都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对大学生未来能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对建设法治社会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依法治国是我国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宗旨,“大思政”视域下的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的教育质量的充分表现,而且还对于现在和未来社会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现状

(一)高校对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工作普遍缺乏重视。

根据笔者调查,很多高校都把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工作看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一部分,长期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关于法律内容的教学。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仅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这门课程涉及法律相关内容,所占篇幅非常有限,并且在整本教材的最后一章,经常在进行法律内容教学时,面临期末的诸多项工作,在实际完成教学工作的时候,普遍存在压缩课时的现象。除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很多高校的保卫处,会每年做1-2场法制讲座,由本校教师或者辖区公安民警承担主讲。这类讲座会引起大学生的听讲兴趣,但是却没有常态化地进入到大学生教学活动中,产生真正的价值。

(二)法治教育资源少、模式简单,与大学生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辅导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法律相关内容教学时,也多数是通过讲授法等进行课堂讲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教材和课程中,涉及到的法律案例,特别是与大学生自身利益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非常匮乏。在学习中,学生会觉得枯燥,同时也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在期末考试中,也往往同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一样,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很多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将老师给的复习范围死记硬背,但是对于法律理论如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缺乏深入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以至于很难将课堂上学习的法律知识学以致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导致大学生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仍然不知道如何去捍卫自己的权利,甚至有的大学生遇事缺乏法治思维,触犯了法律还浑然不觉。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缺乏扎实的法律知识

目前承担高校法律素质教育工作的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些教师主要是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知识的教师,接受过系统法律专业知识的培训很少,在实践能力中,缺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工作、生活纠纷的能力,缺乏丰富的法律案例。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照本宣科,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单纯地将法学、法律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一堂课下来,也只是记住几个概念。

三、在“大思政”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建立健全法律素质教育体系。

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不应该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法律素质教育部门,完善法律素质教育体系。将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样,由专门的机构、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承担,并将这项工作严格纳入专高校考核体系。

(二)完善法治教育师资力量,让具备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走入法治课堂

虽然高校教师普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拥有专业的教育背景,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数拥有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教育背景,缺乏系统和专业的法律教育经历。同时,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不仅仅是法律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所以,建议高校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法律相关专业的教师。在师资筹备中,可以充分考虑聘用高校所在辖区的公安局、派出所、法院、律师事务所的相关工作人员,师资力量做到本校教师与辖区公安等人员相结合,并进行定期集体备课,这既是提升高校教师法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法治课程品质的重要方法。

(三)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要进行丰富多样的法治教育形式

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要学以致用,课堂上法律相关的理论概念很重要,但是对于他们,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建议采用大量的案例教学法,用贴近大学生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建立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议充分利用校园每个角落的宣传栏,让大学生自己制作,以文字、图画等形式,将和大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法律案例,例如校园贷、大学生上当受骗案例等张贴在宣传栏中;建立法律相关学生社团,通过模拟法庭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综上所述,由于很多大学生缺乏法治思维,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或者在遇到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不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同时,这也是我们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