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市第三十一初级中学,辽宁 瓦房店 116300)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也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民众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整体形象,对于民族存亡至关重要。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较之城市有所不足,加强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助于契合德育要求,帮助青少年健全人格,丰富内涵,日常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对待他人谦虚、稳重、大方、有涵养,不随地吐痰,遵守校规校纪,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所以,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在开展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要注意选对方式方法,符合学生需要,符合预期效果。
当前农村初中生由于自身成长环境限制,受到家长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平均教育程度是初中文化,少数家长为小学教育或是小学未毕业。对于这样的家长而言,对于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往往缺乏足够重视,要求不够具体,自身也无法做到以身作则,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影响到孩子的文明礼仪养成。此外,近些年来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很多农村人员外出务工,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无法维持生计,只留下学生和年老亲属,这些老人自身难以在文明礼仪方面为孩子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可能由于文明礼仪教育缺失,不利于后期身心健康成长。
在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中,部分农村学校由于教育程度不高,缺少足够重视,部分班主任认为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仅仅是走过场,并没有什么实质作用,还会浪费时间,加之学生的认知不足,难以全身心参与其中,实质性的教育效果不符合预期。还有很多学校即便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重要性,但是展开受阻,活动组织系统性、针对性不足,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展开,实际效果较差。教师并未接受过系统的文明礼仪培训,无法言传身教,有待改善。
初中生价值观还未形成,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尤其是当前移动互联网飞快发展,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即可了解到外界变化,而网络上充斥的不良信息,在无形中冲击着学生的思想情感。网络上的言论较为自由、开放,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可能有虚假负面报道,拜金、炫富、享乐和医疗矛盾纠纷等问题层出不穷,偏颇的报道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误解,认知错误,对学生思想发展有不良影响。所以,应该选择合理有效的养成教育方法,为初中生提供积极、正面的引导,具体方法如下。
为了提升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成效,不应局限性于学生层面,还要注重教师层面的文明礼仪教育,促使教师可以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发挥榜样模范作用,为农村初中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应该加强相关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联系,统一思想,提高教师文明礼仪素养,创设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而家长则要做出表率作用,创设讲文明的家庭氛围,以礼代礼,发挥家长表率作用,以小促大,规范日常生活细节。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饭有吃饭的相道。”通过家庭利益教育,从日常生活细节小事着手,力求孩子成长,在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彬彬有礼,这种礼仪是从小养成的,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重复和练习,促进学生习惯养成,孩子有意识的练习礼仪,将宜人环境和礼仪训练整合,贯穿于育人全过程,一定程度上为家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在课堂上积极践行礼仪教育,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为主要目标。不同个体的素质能力不同,也没有十分完美的人,但是会寻求多种途径去完善自身。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外表和体形的美,并不是完美,只有内在美和外在美统一,才是真正的至真至美,可以承受得起“完美”二字。可以引用传统文化,借助多媒体播放“汉字听写大会”、“中华成语大会”和“百家讲坛”等节目,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所在,加深“礼义仁智信”认知,自觉规范行为举止,丰富内涵,健全人格,对于学生素质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学校作为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需要全校相关人员保持高度重视,教育活动更加系统、针对、有效。积极组织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文明礼仪知识,通过学校板报或广保站来宣传文明礼仪内容,扩大宣传力度;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大会,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期组织主题班会,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组织专题教育活动,观看礼仪专家的讲座,或是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月评选班级的文明之星,给予表扬和奖励;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需要设计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捐款活动;前往敬老院慰问老人,并打扫敬老院的环境卫生;为风景区进行环境清扫,收集垃圾杂物统一处理。诸如此类活动,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中,加深对文明礼仪的认知和掌握,并自觉规范行为举止,讲文明、树新风,对于学生后续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应充分契合农村区域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教育活动,渗透在课堂中,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带给学生良好的熏陶。同时,在学习文明礼仪相关内容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所学践行到实处,真正的达成文明礼仪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