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黔东南 556000)
基础施工在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传递建筑物荷载到地基的基础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工程完成施工后基础工程是回填在土中的隐蔽工程,后期质量更加难以检查和维护。所以,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应该加强对基础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视,确保其质量水平符合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加强对基础施工工作的有效监督与管控,使得基础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更加科学合理。我国的土地辽阔应有多种多样的地理条件,这也使得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工作更加困难。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各类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市场中出现更多新型材料,且逐渐有更多新型材料被应用到工程施工中,取得了不同的应用效果。在应用各项新型材料前,需要掌握材料性能与特点,确定其是否可以完全满足施工要求,如果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使用,很有可能会对结构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基于建筑工程建设所用资源多特点,在选择材料与施工时,还需要考虑节能降耗要求,在满足施工建设基础上,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此方面明显管理不足,很多企业忽视了对材料管理的必要性,材料选择与应用与节能理念相悖,为降低成本而放弃使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与技术,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建筑工程规模加大,相应的工程量也在不断增加,想要保证工程在规定工期内建设完成,就需要安排更多的施工人员来共同作业。就建筑施工人员来说,大多数为农民工,仅仅具备部分施工经验,并没有体系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各项新型技术与材料认识不足,施工经验更新缓慢。这样在实际施工中,便会因为认识不足而出现不规范或者违规操作,而影响施工质量。另外,对工程施工要求认识不当,导致其不能及时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才会警觉,往往会造成结构推倒重建,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会延误工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目前我国的大量建设的建筑工程是高层建筑,基本使用的都是桩基础,大部分地区主要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在采用机械成孔后检查检测难度非常大。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在采用人工挖孔时有混凝土护壁,持力层检查检测、钢筋笼定位、成孔形状、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检测都比较容易。如今机械成孔基本替代人工成孔,没有了混凝土护壁,端承桩持力层检查检测时人员一般都不能下到桩底进行实际检查,特别是采用泥浆护壁的情况下持力层检查检测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实际操作时主要依赖于地勘资料的准确和成孔机械操作人员的经验,给基础质量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样在没有混凝土护壁的情况下,钢筋笼无法精准定位,水(泥浆)下浇筑混凝土质量控制难度大,孔桩成孔形状不能保持圆形,多地发生的桥梁孔桩因河床下降露出不规则的机械成孔灌注桩引起很多人员对基础质量的质疑。桩基础属于深基础,预制桩和灌注桩的深度一般都比较深,只有重要的工程项目的一部分桩基础采用静载试验法,大部分桩基础主要采用动测法进行检测,动测法相对于静载试验法不能直观地反映桩的承载力和混泥土的浇筑质量,数据不够可靠。
在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对基础平面位置、孔桩垂直度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比较常见的是轴线偏移问题,基础轴线偏移会导致上部结构和地基之间产生偏心压力,导致地基承重能力减弱。在基础施工中,基础轴线的准确性容易受到现场各种因素影响,很难控制测量放线精度和模板定位精度,稍有疏忽大意就会导致基础轴线的变动,影响整体施工质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基础施工测量定位放线主要在土石上面不易固定,控制轴线网产生局部位移时不容易发现,施工场地一般又高低不平,测量放线视线容易被遮挡,机械成孔泥浆护壁时现场到处是泥浆不便于测量,施工人员麻痹大意等。
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中的施工工人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施工培训,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没有充分的了解,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容易忽视施工中应该注意的细节,从而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预制桩施工前应进行试桩,以便于施工单位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参数。桩基础轴线测量放线应进行施工班组、项目部测量人员、监理单位等多层次检查确认,施工中应进行定期检查,控制轴网桩应妥善保护,若发现移动,应及时纠正,并作好记录。预制桩沉桩时应合理的确定贯入度,安排好沉桩顺序,做好沉桩桩身垂直度测量,沉桩时一般以桩顶设计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做参考。施工桩机所在的施工场地应有足够的承载力以保证桩架垂直,在起吊过程中需要确保吊点的精准性,速度保持均匀,桩身维持平稳。
灌注桩目前主要使用机械成孔,在施工前必须委托地勘单位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一桩一孔进行超前钻探),超前钻探孔深度需达到持力层嵌岩深度以下三倍桩径和不小于5 米的要求(二者取大值),并让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上注明每根桩的桩底标高。钻机就位前测量放线好桩位,待钻机开钻前,务必重新复核桩位坐标,以免因钻机挪动时扰动桩位,并应尽量跳槽钻孔。钻机在钻进过程中,应检查钻杆垂直度,不能偏斜,以免影响成孔质量。根据设计桩底标高控制好孔桩嵌岩深度,保证清孔质量,钢筋笼吊放时应轻提慢放,注意避免碰撞孔壁土方,钢筋笼放置好应固定钢筋笼,严禁偏位。地下水较丰富且水位较高时,应采取水下浇注砼施工工艺,导管下端离孔底控制在200mm 以内。当孔内无水或渗水量很小时,可采用串筒法灌注砼,串筒底口距孔底或砼面控制在2m 以内,串筒应尽量对准桩中心,使砼在孔内自由落下,增加砼的冲击力和密实度。桩顶浇筑标高,按设计标高加 500-1000mm控制以便剔凿砂浆与桩头。桩基施工完成后,必须按照批准的检测方法,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承载力和桩身质量的检测,动测法检测必须做到全部孔桩都检测,静压力法检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测。
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过关,能够可靠的投入使用中,要建立合理的管理与审核制度,对材料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把关。要加大对材料质量的重视程度,检查钢材的质保报告,保证材料符合规格,对存在瑕疵和规格不符合的钢材做到一律不用。钢材是保证建筑物承载能力的重要材料,要充分保证钢材的材质质量,仔细检查钢筋的焊接接头是否采用规格样式,只有符合使用要求的钢筋才能投入使用。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对材料的检查工作要落实到个人身上,提高检查人员的责任意识,督促工人能够认真进行审核工作,要严格审核材料、构件与设备的质量,从而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基础作为建筑工程与地基间连接结构,将建筑竖向体系所传出的荷载传送给地基结构,对整个工程建设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想要提高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首先应根据施工现场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基础结构形式,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且施工难度小。如果基础施工中确定地基结构具有较高承载力,则可以选择分布形式与竖向结构可以相同。如果施工现场地质薄弱,且建筑工程规模大,则可以选择用筏形基础形式,扩大基础结构地基接触面,与独立基础相比,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而对于施工现场地质条件良好,且地下水位比较低,又具有粘土和亚粘土的工程,则可以选择用钢筋混凝土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具有成本低特点。
为提高工程基础结构施工质量,需要控制好每一个环节每项施工技术。要求在正式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图纸学习,确定施工要点与质量要求,掌握设计者意图,可以主动去控制施工技术的落实效果,减少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尤其是对于关键环节的施工,应安排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负责,明确专业施工规范,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并及时改正。
所有施工活动的展开均需要由人员来完成,施工人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施工效果,为提高工程基础施工质量,需要重视施工人员的管理。应对所有人员进行职前培训,确定其掌握本项目施工要求与要点,普及更多专业知识,并帮助其更新施工经验,学习并掌握各项新型技术与工艺。同时,还要提高其安全意识,可以主动控制个人行为,降低施工风险。
建筑质量管理是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管理体系,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