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山东 烟台 264000)

引言

当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人们对建筑设计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而现阶段,建筑行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必须釆取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安全稳定性。

一、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重要性

基于建筑质量以及使用舒适性的基础上,通过高效的先进建筑施工技术、运用土地能源材料,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现阶段,我国的人口逐渐上升,房地产行业同样也是竞争激烈,这些都要求在建筑中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重要性,节能环保技术具有诸多优势:第一,能够对建筑成本加以控制,节能环保技术能够在现有能源的基础上开发绿色材料,从而达到降低建筑投入成本的目的,保障建筑企业的利益性,优化施工技术,提升建筑材料的可靠性;第二,节能环保技术能够推进建筑工程的持续稳定发展,减少高污染以及耗能,促进能源的科学利用,有效提升建筑施工的综合水平,另外还可以减少残余垃圾的清理工作。第三、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的情况可以做到有效改善,另外还可以对二氧化碳的侵蚀加以阻碍,保障人们生活环境的舒适及健康。

二、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一)屋面节能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如能科学合理地运用屋面节能施工技术,将会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和建筑工程修整过程中带来的风险,还能有效延长保温与防水材料的使用寿命。建筑施工中釆用屋面保温隔热措施,可以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在材料的选择上,应择优选取,尽量选择容量与体积较小、吸水率又低并且导热系数相对较低的保温材料。当然最好选择轻质较高的挤塑聚苯板,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屋面隔热保温的安全稳定性能。

(二)墙体绿色节能技术

墙体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会对建筑工程的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关于墙体绿色节能这一话题,不单单是建筑节能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建筑物实现节能环保需认真考虑的问题。墙体的厚度既要达到结构构件的强度要求,又要满足保温隔热的效果,同时必须做到轻质。墙体可采用新型玻璃幕墙的形式来改变以往传统的空调和被动节能问题。在建筑工程中一定要避免墙体材料使用实心黏土砖,应优先考虑运用玻璃幕墙来替代,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还利于建筑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一般来说,墙体绿色环保建设,大部分施工单位都釆用隔热环保材料作为墙体建筑材料,从而实现阻碍其传热导性。这种材料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室内外相互传热的问题,而且给室内外温差的有效调节提供一定的保障。但由于保温层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建筑使用时通常分为三类型,即:外保温、内保温以及内外混合保温节能技术。根据相关部门的综合考完量及施工单位的实践应用证明,外保温节能技术的保温隔热功能效果更强,与其他两种方式相比,更适合运用于墙体保温中。近几年来,在我国科技水平快速提高的时代背景下,有很多新型墙体保温材料被不断推出,其中应用广泛的以聚苯乙烯板为主。但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贯彻执行绿色环保理念,还需设置相应的空气隔离层,这样不仅真正实现了保温隔热的效果,而且还能确保毛细渗透的保温效果,同时极大地保障了保温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效果。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墙体表面因受温差影响,出现凝水等现象。一旦发生这种现象,会被建筑结构中的隔热层材料吸收,最近终将热量转移至室内,无法实现墙体的绿色环保施工效果。

(三)太阳能节能技术

可以在建筑物屋顶进行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覆盖,从而提升太阳能资源的使用效果。太阳能资源存在着来源广泛、设备简单的特点。光伏一体化建筑物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已经成为建筑节能的研究新重点,在工作中可以利用墙体、屋顶、门窗等方面的新材料的使用,加之合理的光伏发电和传输的设备,使得建筑物的能源供应链更加清洁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太阳能的利用率,使得建筑物更为节约化。

(四)地源热泵节能施工技术

地源热泵节能主要是采用地面表层存储的热量来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建筑物在夏季时,多余的热量可以被地层吸收,冬季可以吸收地面存储的热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有效减少采暖能耗,维持室内温度稳定。另外,还能够采用门窗节能施工技术,为了提升门窗的紧密型和保温程度,可选取铝合金及低辐射中空玻璃,运用密封胶处理在中空玻璃中形成干燥气体空间,以此降低传热系数,调节室内保温。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大规模兴建工程给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但具体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一些能源、资源的浪费,严重时可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现象。鉴于此,需将节能环保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并将该技术落实到施工中的每个环节,将建筑工程中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率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