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天水供电公司,甘肃 天水 741020)
针对线损管理系统而言,现阶段,其已经在电力企业相关部门当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得较好效果,所得到的数据不仅全面,且及时、准确;该系统还能根据实际需要,提供实时线损计算以及日线损计算,并且还能将人工计算难以得出的日线损问题给得出,因而有着不错的应用价值。
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需要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与电力计量技术、电力营销技术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将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发挥、落实、应用到具体的线损管理工作、电力计量工作中去。在线损管理工作中以及电力计量工作中有效的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电能应用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并通过系统将采集的数据自动保存,供工作人员查看、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该技术运行的系统主要把电力系统中的计量点、设备终端来通过互联网技术有机的连接在一起,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三点一线工作原理,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操作,来实现对电能数据的实时监控,一旦数据异常,工作人员就可以及时发现并查找造成数据异常的原因,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是一项建设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属于智能电网系统的一个系统。同时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作用为一个独立系统还包含集中抄表系统、电能计量遥测系统、负荷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这种技术的应用涉及控制点很多,需要管理的业务面较广,技术运用具有复杂性。而集中抄表系统是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运用的核心。集中抄表系统是将电网管理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结合,利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数据传输、处理等功能。例如常见的电表读取、电力线损分析等。而线损管理可以帮助降低电能消耗,并对造成线损的原因进行排查解决,对症进行管理,提升电网的运行效果,提升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率。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程度较低,在电力建设过程中,线损是指在电能通过供电线路传输时产生的无功电能、有功电能和电压损失,主要两种有:自然线损耗和管理线损耗。线损是电力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导致线损有许多原因。如果选择的输配电压器不适合并且变压器与其负荷不匹配的话,就会导致增电能的损耗。如果配电网的分布不合理的同时,会让供电地方与负荷地近电远送的情况,与此同时导致成截面积减小,增大电能的损耗情况。同时,如果配电线路中还存在三相负荷不稳定的情况,如果不稳定性超过1/5,使增加线路中的电流,造成电能的损耗量增加。
日常用电检查是电力企业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内容。以往的日常用电检查需要工作人员去现场一一检查记录,其工作量非常大,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出现错误,造成线损分析结果的偏差。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到日常用电检查中,可以实现对现场数据的实时采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仅为线损分析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源,而且能有效制约和排出窃电行为或者电能计量故障等问题。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对电网系统中的异常行为进行报警,而工作人员只需要对报警点的电流、电压和电能负荷状况进行收集,就能准确掌握用户真实的用电情况,加强对用户日常用电的管理。
由于电网在实际的应用中,考虑不同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若想要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对整个电网有高效率的检测系统。多维性是整个电网传输数据的重要特点,在任意时间内对任一节点的电压与电流信息、功率、电表的示数等进行及时的监测和统计,而且利用该系统集成的电子通信技术,对收到的参数进行像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反馈,然后有技术人员分析具体原因来处理发生的故障。在人员处理的过程中,系统通过营销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来对技术人员提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减少损耗,提高工作精度。
在配电工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导线、开关和变压器的供配电设备。这些设备的功率储备状况,将会对配网工程运行状况以及线损问题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一环节中,要降低对无功电流的输送,确保配电系统可以达到不过载运转方面的要求。对于新建的配网工程而言,要尽可能减少变压器的容量,减少工程投资成本。在应用无功补偿技术的基础上,对配网设备的使用率进行分析,确保线损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对电力的需求更是加大,电力日渐成为国家经济提升的利刃,但是由于当前电力系统的现状:管理技术不够科学、实施力度不到位,线路损耗仍然较大,直接造成经济与资源的双重浪费现象,影响国家电网整体的稳定发展。因此,研发出一套有效减少线损,真正降低电能损失率的自动化系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所以电力自动化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的有效利用是不容推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