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语文教辅的图书质量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连续开展了若干次出版物“质量管理年”专项检查工作,说明我国出版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发展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国家监管部门还是图书出版单位都应引起足够重视。语文教辅图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辅助性材料,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对指导学生课下自学、巩固吸收课堂知识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如今语文教辅市场上依然充斥着内容老化、种类繁杂、同质化严重等质量不过硬的现象。编校质量是图书质量的重要基础,如何保障语文教辅的原稿质量并在在编校环节提升语文教辅的图书质量,让语文教辅赢在起跑线上,便是本篇重点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严控原稿质量

图书出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选题策划到约稿、组稿、审稿,再到编辑加工,最后发稿、印刷、发行,各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若想让图书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则需打好质量发展的基础,而在众多涉及图书质量的因素中,内容质量是图书质量的基本保障。拥有良好内容质量的图书可以从源头上切断“新瓶装旧酒”“内容拼凑”“编写粗制滥造”等问题,为编辑加工工作铺就坦途。因此,在策划语文教辅选题伊始,责任编辑就应对当前教育教学趋势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明白什么样的选题才是当下一线教学所需,避免跟风出版,进而组建一支兼有专业名师和一线青年教师的编写队伍,对已策划好的选题进行组稿。此时,有几个细节一定不容忽略。

(一)规范语文教辅的编写体例和编写要求,统一编写原则

鉴于一般情况下,一本语文教辅通常会由几位作者合力完成编写工作,他们各自负责一个或几个单元的编写,完稿后交由主编进行统稿,因而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往往会出现结构不统一、观点不一致、对习题难度把握不准或重题、重文过多等现象。为避免这类现象发生,在编写初期,责编一定要组织作者召开编写会,规范语文教辅的编写体例和编写要求,调动作者的编写积极性,让诸位作者在了解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秉持同样的编写原则对语文教辅进行编写,这样不仅能避免作者为应付差事草草交稿的情况出现,交上来的原稿还会规范许多,更加接近责编对稿件的预期。

(二)作者交稿后,责编一定要注意审稿环节

首先审读语文教辅中的内容是否严格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民族宗教政策,尤其是《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要求。政治问题是一票否决性的问题,责编一定切莫大意。其次要审读语文教辅的内容与教材内容是否匹配。责编要对与教辅所配套的教材内容牢记于心,对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这样在拿到稿件时,责编才能一眼看出教辅与教材内容不相匹的问题,及时让作者退改。笔者就曾遇到过作者交稿所配习题与教材所选课文非一一对应的情况,幸好发现及时,否则就会耽误发稿,险些酿成大错。如果配套教材已修订改版,相应教辅也应做出相应改动以贴近教材和教学实际。此外,责编在粗略翻阅稿件时,还应大致看一下是否有重题、重文的现象,尤其是阅读文章,由于作者手头资料有限,语文教辅的初稿中常出现选文重复的问题,若责编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这类问题,可让作者尽早酌情删改,及时补救。

二、把握核心环节

编校环节是图书出版工作的核心环节,要想提升语文教辅质量、打造精品教辅,必然需要在编校上下苦功。因为教辅面向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与青少年的教育密切相关,承载着传播知识的重任,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因此责编更应带着一份匠心和敬畏心去编校,肩负起出版人的责任与担当,争取奉献出“零差错”的精品教辅。

(一)提高自身语言文字处理能力

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编辑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运用语言文字的学科,因此要求语文教辅编辑有过硬的文字处理能力。此外,为落实教育部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语文教材教辅中增加了不少古诗词、小古文等阅读及习题,使语文教辅的编校难度有所增加,对语文教辅编辑的编校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语文教辅编辑在树立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外,还要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通用规范汉字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等行业标准和规范,同时勤查工具书,这样在进行编辑加工时才能适时发现语文教辅中所出现的语言文字问题并进行合理的修改,尽可能多地消灭教辅中的差错。

(二)重点关注易出错的环节

在编校时,除消灭一般性字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知识性错误等问题外,还有一部分问题隐藏在书页之中,在工作繁忙之时很容易被忽略。所以责编在进行编辑加工之初就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发稿前也应再重点审核一遍。如封面、扉页、版权页的相关项目要一致,书眉内容要正确,目录与内文要一致,教辅中的引文与教材原文要一致,答案题序与习题题序要一致,插图与图名要对应,等等。总之,责编在确保稿件内容无误的同时,也要关注除正文外一些重要部件和细节内容的正确性和相关内容的一致性,在必要时可列出需要重点检查的内容,在发稿前单独审核一遍,以确保万无一失。针对配有参考答案的语文教辅,责编还应在编辑加工后再单独做一遍题,以做题挑错为主要目的,保证答案的准确性和习题质量。

除此之外,责编还可充分发挥语文教辅主编的能动性,让主编对已大致完成编辑加工的二校样进行复审,鼓励主编宏观把握教辅的知识结构和习题设置情况,编写双方共同努力,让教辅的内容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三、注重监督培训

语文教辅图书若想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除编辑们要提升编校能力外,出版单位也要将出版理念从片面追求规模数量向追求优质高效转移,注意工作方法,控制选题数量,让责编有计划、有精力、有时间审稿,进一步打好语文教辅质量发展的基础。同时,出版单位还应切实做好下几点。

(一)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

三审三校制度是我国规定并长期实行的出版社内部审稿制度,它明确了各个审次及校次的职责和审读要求,可以避免因编辑个人能力或工作态度等因素造成的图书差错,是应该严格落实以保证图书质量的监督保障机制。但近些年,“编校合一”或随意减少三审三校审次的现象屡见不鲜,因之而产生的图书质量问题也不断出现。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将三审三校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历次图书质量检查工作的重点环节,极具警示意味。由于语文教辅有很强的周期性和时效性,教材一旦修订,教辅由必须做出相应修改,因此每逢发稿季,往往会遇到发稿量大、编校时间受限等一系列困难,编校任务繁重。而语文教辅对质量的要求又极高,一个审次就能把稿件处理到“零差错”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就要求各个审次、校次共同发挥应有的作用,用尽可能多的眼睛发现问题,避免“灯下黑”的情况出现。

(二)完善社内自查及外编制度

除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外,出版单位还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组建审读队伍,让社内文字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编辑定期对社内一版一次的语文教辅进行质量检查,这样一方面可以尽快发现教辅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下一版次出版前及时修正,另一方面可以将质检结果与年终绩效相关联,在让编辑时刻绷紧高质编校这根弦的同时,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委托社外的专家、学者、教师协助审读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书稿,如语文教辅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力求在发稿前消灭一切知识性错误。当然,出版单位也应择优选择社外审读人员,外编每次审读完书稿后,责编都应对外编的审读质量进行记录或汇报,优胜劣汰,逐渐建起一支优质、稳定、审读高效的外编队伍。

(三)定期组织编辑培训和竞赛考试

出版单位还可定期组织社内编辑参加编辑业务知识培训或新老编辑业务交流会等活动,让编辑树立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夯实业务基础,在语言文字规范上狠下功夫,提高语言文字处理水平。必要的业内竞赛考试也同样有利于编辑在处理案头工作之余,集中精力、系统性地梳理语言文字常识,将日常工作积累沉淀下来,提升业务素养。

总之,提升语文教辅质量是语文教辅编辑的职责所在,也是当前社会对图书出版的要求所在。语文教辅编辑应时刻牢记2019 年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所提出的“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的指示,以高度的使命感担当时代的重任,为青少年奉献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