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余靖(1000--1064 年),原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广东曲江(今韶关)人,官至工部尚书。余靖是北宋中叶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外交家、学者和诗人,余靖于天圣二年举进士,初授赣县尉。从此,便开启了其长达四十载的政治生涯。庆历年间,与欧阳修、范仲淹、等人辅佐宋仁宗,为促成庆历新政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担任谏院右正言期间,余靖关百姓疾苦,正直敢言,且多数建议为仁宗所接受,因此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后又协助狄青在邕州昆仑关大破侬智高,为国家铲除了祸患,维护了边疆的稳定。治平元年,朝京师赴任途中,以疾薨于江宁府(今南京)秦淮亭。英宗闻讯恻然,缀朝一日,追赠刑部尚书,谥曰“襄”,后人尊称忠襄公。著有《武溪集》二十卷。其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三《余襄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三〇有传。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迄今为止,公开发表有关余靖研究的书籍共有5 本,相关专题文章有50 余篇。通过整理,下面将从生平事迹研究、政绩与个人价值研究、思想研究以及诗文整理与研究四个方面入手,对近三十余年有关余靖研究的已有成果进行归纳整理。
生于公元1000 年的北宋名臣余靖,虽然其颇有一番政治成就和文学成就,但相比之下,在当时并不十分著名,所以当代学者对其研究开始的也相对较晚,且研究余靖的人不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余靖的研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只有一篇涉及庆历新政的文章提到过他,但余靖并不是作为研究的中心人物。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黄志辉发表了一篇《余靖生平事迹考述》,对于余靖的研究才逐渐引起学术界的注意,黄志辉既是研究余靖的第一人,也是成果最大的一人。作者根据现有的史料,对余靖的生平经历和著述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类似的文章还有黄志辉1989 年发表的《余靖的生平、思想及其著述考述》,这篇文章将余靖的生平、思想和著述分开论述,但着墨主要在于著述方面。也有文章从交游方面入手对余靖进行研究,这类文章有三篇,都是李贵录所著,分别是《宋朝“右文抑武”政策下的文臣与武将的关系——以余靖于狄青关系为例》《余靖在家乡交游考述——余靖交游考之二》和《北宋中期文臣之间的关系考察——以余靖、蔡襄为例》。李贵录的这三篇文章对于我们研究余靖的交游情况和生平事迹都有很大的帮助。较近的一篇关于余靖生平事迹研究的文章是河南大学张静的硕士论文《宋仁宗朝余靖边事活动研究》,该论文通过史料阐明了“余靖影响了水洛城事件的最终结果,促成了宋夏和议的顺利达成,辅助狄青平定了侬智高叛乱,稳定了边疆的局势,促进了岭南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处理边疆事物的高超才干和‘清廉’、‘爱民’的为政理念。”
对于余靖生平事迹的研究,除了上述的几篇文章外,还有三本书籍,其一是1993 出版的易行广先生撰写的《余靖谱传志略》,对余靖的行踪、交游和生平事迹进行了描述,而且还对他遗存的诗文作了编年和简要的评论。其二是2006 年出版的曹家齐先生撰写的《北宋名臣——余靖》,较上一本书而言,这本书则是一本通俗的大众读物,该书以丰富的资料和通俗的文字叙述了余靖的生平事迹,并对他的政治方面、思想方面和文学成就方面做了客观的评价。其三是2008 年出版的黄志辉先生的《余靖》一书。这是一部传记性质的著作,描述了余靖为官四十载的不同图景,对于了解余靖的生平事迹也有很大的帮助。
余靖作为北宋名臣,其政治成就卓越,在庆历之治、水洛城事件、平定侬智高以及宋夏和议等等一系列事件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也不乏学者对其政绩和个人价值进行研究。最先从这方面开始研究的仍然是黄志辉先生,于1989 年发表了《余靖在“庆历之治”中的进步作用》,2002 年发表了《北宋中期出色的政治改革家——余靖》,这两篇文章都肯定了余靖在“庆历之治”中的作用,无论是在内政外交方面,还是在建言献策方面,都发挥了较为关键的作用。肯定了“余靖是北宋‘庆历新政’的政治改革家之一”。客观的肯定了余靖的政绩和价值,为后世评价余靖以及其在“庆历新政”中的历史地位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类似的文章还有赵燕玲发表于世纪之交的《余靖与“庆历新政”——兼谈“庆历新政”的历史意义》,肯定了余靖为庆历新政的实施做出的贡献。之后,也有一些文章对余靖的为官风采进行论述,如,罗韬、成华青的《论余靖风采与<从政六箴>》,该文从余靖在庆历年间制定的为官准则“六箴”,即:清、公、勤、明、和、慎入手,来肯定余靖“不愧是一个卓有建树、革新图治的政治家,杰出的外交家,有很深造诣的学者、诗人,而且还是一个富有儒家道德涵养的正人君子。”类似的文章还有严兴文的《余靖<从政六箴>的现代意义》,赖井洋的《余靖<从政六箴>及其廉政伦理精神简论》等都从《从政六箴》出发,赞扬了其清廉、公正、勤政、和谐的廉政伦理精神,肯定了余靖的个人价值。还有一篇赖井洋与赖敏涵共同发表于2017 年的《<余氏族谱>“家规”“训规”与余靖廉政精神的影响》,该文从族谱中的“家规”“训规”入手,来论述余靖的廉政精神及其影响,亦是对其个人价值的一种肯定。
余靖的政绩也体现在外交方面。余世闻有《余靖——北宋杰出的外交家》,魏淑霞、陈燕的《余靖与宋夏和议》,两篇文章都肯定了余靖以其过人的胆识与果敢的判断,正确地处理了宋、辽、西夏三国的关系,维护了边疆的安定,为外交使节树立了模范。也有学者涉及余靖在镇守南疆时所做出的功绩,赖井洋先生的《略论余靖对岭南经济发展的贡献》指出“对南疆,他苦心经营,不仅医治了战争的创伤,稳定了政局,而且使当地经济逐步繁荣起来,余靖功不可没。”
对余靖思想进行研究的文章颇多,即将占到对余靖研究文章的三分之一。试着将这些思想的研究进行归纳,分为政治思想的研究和其他思想的研究。
最先对余靖政治思想研究的是赖井洋先生,于2000 年发表的一篇《余靖与李觏的变革思想初探》,该文通过分析余靖提出的“顺时”变革的思想、经济变革的主张以及“效实”用人的选人任官标准,肯定余靖的变革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正确反映,是对历史进步性的正确认识。但作者认为“余靖的变革主张、变革的思想深度远不如李觏的全面和系统”同年,方石的《简论余襄公的改革思想》“简述余靖一生两落三起,无论在朝廷或者出任地方官,始终如一地坚持从多方面实行改革,为廉洁政治、减轻徭役、安抚动乱、发展经济、发展教育作出有益的贡献”。同年的文章还有陈始强的《简述余靖的“仁治”思想》和成华青、罗韬的《也谈余靖的“仁治”思想》。前者主要阐述了余靖“仁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社会作用。内容具体表现在治国方略、改革构想、社会实践等方面。后者则论述;余靖“以仁治民”的治国指导思想和政治主张,包括“厚农桑、宽民力、惠黎民、重安抚等内容”。除了上面谈及的几篇文章以外,还有刘韦萍的《论余靖的“安民”思想》从余靖在庆历新政中提出的安民方略和晚年镇抚南疆时治乱、施政所做出的安民实绩两个方面来肯定了余靖进取而务实,继承又应变的安民思想。类似的文章还要范立舟、朱隽嘉的《余靖之政治理念》和赖井洋的《北宋名臣余靖政治思想简论》。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师范大学王琳的硕士论文《余靖政治思想研究》,该论文不仅对余靖的研究情况做了简要的分析,叙述了余靖的仕宦生涯,着重介绍了其政治思想中的治边思想,安民思想和选官任人思想。并阐述了政治思想的重要实践,即南部疆域问题和侬智高事件,最后对余靖的政治思想加以评析。肯定了余靖所做的一切“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安民心,从而安天下。”
除了政治思想以外,也有许多学者关注到余靖思想的其他方面。在余靖诞辰1000 周年之际,就有四篇相关的文章发表,分别是:刘翠英《余靖宗教思想略论》一文阐述了余靖的宗教思想中,“既洋溢着佛教的理想境界、道德规范,又体现着儒家的德性,德行。这些思想道德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余靖的气质和品格,激活了余靖的精神动力,使余靖的精神世界充盈饱满、圆融通达,淡泊名利。”王镝非《简论余靖的哲学思想》一文论述了余靖“天”“天人关系”“神”的观念和认识论,肯定了其哲学思想中的积极因素。许忠洪的《以古喻今借史明志——论余靖的史学思想》一文介绍了余靖的史学成就,以及他对王朝兴衰的思考、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史官设置的看法,和远鬼神、敬人事的进步历史观。颜文广《余靖的旅游观》一文,强调余靖旅游重在欣赏大自然景色,并把旅游当做对紧张工作的调节、当做洗涤烦恼、陶冶情操的方式、视为增长知识的机会。肯定了余靖的旅游观,也为其他学者提供了研究的新视角。十来年之后,赖井洋有几篇文章也是对余靖思想的研究,分别是《浅谈余靖的外交思想》《论余靖哲学及其思想特质》和《试论余靖的科学思想》,其中《试论余靖的科学思想》一文,阐述了余靖以严谨、客观之治学态度刊校“三史”;以实地勘测所得数据为基础,著《〈海潮图〉序》;以开放的观念,学习、接纳和传播外来文化,著《契丹官仪》;以唯物主义之思想批评和揭露“舍利”等虚妄迷信,表现出求真的科学精神和务实开放的学风。这些对余靖思想各个方面研究的文章,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视角。
余靖别集《武溪集》,是由其次子余仲荀根据遗稿编辑。经历历史的变迁,现能找到的本子有明成化九年、嘉靖十三年和嘉靖四十五年的刻本,以及四库本,这些都保存在国家图书馆,并已全文影印,可在线阅读。康熙二十八年重刻本和嘉庆二十一年刻本也收在国家图书馆,但电子资源目前未开放。民国时期粤东编译公司据康熙本出版了粤东铅印本,后有黄佛颐据常熟翟氏所藏成化本整理出《广东丛书》本。
对余靖诗文整理和考证研究的,有两本专书,一本是《余靖诗选》,作者易行广是最早对余靖诗歌整理的学者。《余靖诗选》精选了余靖60(约占余靖诗的43%)首诗予以注译、评述,书后还按诗作体裁分类,并注明时间、地点汇列了一个诗作总目。这无疑是一份研究余靖诗歌重要的参考资料。另一本黄志辉的《武溪集校笺》在余靖的研究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本书“以四库本为工作底本,以康熙本、粤东本、广东丛书本为参校本,更参考相关的选本及《续资治通鉴长编》《诸臣奏议》等书,下了很大的功夫。不仅在标点、分段、校勘方面下功夫,更对每篇做出疏证。”黄志辉不仅辑佚出部分诗文,还对诗文进行简要的编年,考证不出具体年份的也分析其大概年份,对余靖研究细致入微。书后还附有余靖的行状、墓志铭、年谱简编、余靖著述总目考、余靖研究资料集要和不用版本《武溪集》的序跋,是目前余靖文集中比较完备的版本,也是余靖研究者不可跳过的一本参考资料。
除了上述的两本专书以外,也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文章。其中,黄志辉《余靖著述总目考》一文通过相关文献记载考述了余靖著撰或参与撰写的著作有十一种,并对《武溪集》的十一种版本进行分析梳理。同类的文章还有马贤的《<武溪集>版本源流考》,整理了宋元、明代、清代的《武溪集》版本,并未加入民国及其之后时期的版本。李贵录有两篇文章对《武溪集校笺》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质疑与补正,《余靖诗中若干人物考释——黄志辉〈武溪集校笺〉补正》一文对黄志辉《武溪集校笺》中八首诗作的笺注进行了补充或补正。《〈武溪集〉诗卷笺注补正》一文则对诗中所涉人物的生卒年、诗中人物的正误和诗作年代等进行了考证,对《武溪集校笺》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诗文中探讨和引申,李贵录《从余靖〈武溪集·学记〉谈北宋前期的教育》一文通过对余靖《武溪集》七篇学记的解读,分析宋代仁宗以前科举制度、学校建置和孔庙建筑的历史,从中了解宋初文化教育发展、普及的概貌。类似的文章还有张建《余靖〈韶州新置永通监记〉考略》等。
对余靖诗文研究的开端是韦编1991 年发表的《余靖在北宋诗歌革新运动中的非凡贡献》,该文指出余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并列举一些诗作,通过其创作原则,说明余靖注重诗歌的社会功能。认为其诗歌“开宋诗一代之面目”。从此以后,余靖的诗文就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注意。谭子泽《余靖诗述评》一文认为余靖的诗“诗如其人”,肯定其诗对北宋诗文革新中的贡献,在艺术上,让人初窥宋诗风貌之端倪,对宋诗的发展起了拓荒指路的前驱作用。龙思谋《余靖乡居诗文漫谈》和邹捷中《余靖理趣诗的审美价值》分别对余靖的乡居诗和理趣诗进行分析。张海鸥《余靖诗学及其诗之通趣》,先对解释了何为“通”何为“趣”,并认为“宋人以趣论诗,余靖是较早者”,并举例说明了其通达脱俗之趣、通达自由之趣、通达自然之趣、通达孤傲之趣和通达禅悟之趣。暨南大学杨华容的硕士论文《余靖诗歌研究》,分析了余靖美刺观、教化说、穷愁说的诗学思想,从题材取向上将其诗歌分为唱酬诗、山水纪游诗、咏物诗和题咏诗,并论述其诗歌创作特色包括圆熟通脱、妙达趣味和地域特色。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提到了余靖诗歌对张九龄诗歌的传承,以及对张九龄开创的清淡深远、刚健遒直的岭南传统诗风的继承。暨南大学高超硕士论文《余靖判词与宋代判词的发展流变》从古代文学的角度分析了余靖判词的内容、特点、意义以及他的吏治之道,并通过作者的角度角度出判词中所阐发出来的超越法律层面的爱民、明法、图强的济世情怀,肯定了余靖判词的艺术成就。另外,还有3 篇赏析性的文章:余永《明写景物暗示世情——余靖送行诗佳句赏析》、余构养《余襄公〈荔香亭〉诗赏析》和李建邡《杜鹃声声寄哀情——吴融〈子规〉和余靖〈子规〉比较赏读》,从艺术方面对余靖的诗歌进行分析,丰富了余靖诗文研究的内容。
综上所述,余靖的研究,从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涉及生平事迹、思想、个人成就以及诗文研究等诸多方面,共有5 本专书和57 篇相关的论文,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从研究成果的发表时间来看,2000 年是余靖诞辰1000 周年,也是余靖研究的高峰期,不仅出版了《武溪集校笺》,还有相关论文的发表。从内容与数量上看,对余靖思想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多,有16 篇,其次就是对其政绩和个人价值的研究,有12 篇。从研究者来看,对余靖研究较多的就是黄志辉、易行广、赖井洋和李贵录,他们取得的研究成果相对较丰富。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是将来的研究工作所赖以进行的坚实铺垫和学术基础。当然,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尽善尽美,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比如对余靖诗文的校勘、注释、分析等方面比较薄弱。余靖与张九龄同为岭南士人,他们创作之间的继承以及对岭南士人精神的传承,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有待学者们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