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应用题教学要抓好四个过渡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阿克苏市第九中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 8430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应用题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其一方面将基础运算进行了升级,对学生的解题思维与数学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将数学问题全面扩展至实际应用之中,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理解并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一、紧抓审题,观察过渡

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审题是第一步,同时也是比较基础和关键的过程,尤其对于分数应用题而言,难点集中、内容丰富,学生习惯于套用公式解答问题,但是一旦在审题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导致答非所问,学生白白花费大量时间,却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因此,要想提高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效率,学会审题是关键,教师应教会学生观察题目的方法,从而轻松过渡这一环节。

一般的审题需要把握三个环节,第一,寻找关键词,这一过程一般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应用题经验,通过练习之后就会总结出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些关键的词汇,审题时应当优先将这些词标注出来,明晰解题思路。第二,确定条件单位,在应用题中,大部分数据都带有单位以表示其实际意义,而学生必须要提前观察单位是否一致,是否需要变换统一单位。第三,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这一步是学生建立解题思维的过程,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展开分析,从而确定解题办法。

例如:小锐家里有一袋大米,如今已吃掉15 千克,刚好等于这袋米的3/5,请问这袋米总重量为多少?

在这道题中,关键词就是“15 千克”“等于这袋米的3/5”,而从单位来看,统一采用千克,数量关系则通过关键词就得以体现,由此学生就可以快速解题,而同时不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二、创设情境,理解过渡

对于分数应用题而言,并非所有题都如上例中简单,其中往往会存在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辨析思维较差,有时对题目的理解能力不足,就会导致做题出现混乱,甚至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快速理解题目内容,从而完成过渡。

通常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根据自己或者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或状态理解题目,甚至可以采用班级情况进行命题,在具有生活实际意义的情境之下,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

例如:小珊的身高比小倩高1/5,小倩的体重比小珊重1/4,小倩身高为130 厘米,小珊体重为36 千克,请问小倩体重为多少?小珊身高为多少?

在上述例题中,虽然身高、体重两个变量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干扰影响,但是当这两名学生实际存在时,学生们便很容易区分其中的数量关系,这种实际情景的塑造,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是推动分数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手段。

三、掌握画图,技巧过渡

在分数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是得以解题的突破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实际情境渲染,而促进学生理解的,因此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一些解题的小技巧,而画图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直观清晰地将数量关系表现出来,从而推动学生的技巧过度。教师在指导学生画图时,应遵照由简到难的顺序,让学生从简单的数量关系开始学习,并逐步深化。

例如:路边的梧桐树是杨树高度的1/2,柳树是梧桐树高度的2/3,一直梧桐树高6 米,那么杨树和柳树各高多少米?

在该问题中,学生就可以按照已知条件,首先将梧桐树用6 个线段表示,那么杨树的高度就是6÷1/2=12 段,而柳树就是6×2/3=4 段。这样学生在理解和分辨数量关系时,就会更加直观和明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效率。

四、学会列式,能力过渡

对于应用题而言,最终通过列式解答得出正确答案,才是最后判定结果的内容。所以,教师最后就应教会学生掌握列式的技巧,从而完成分数应用题解题的能力过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解题方法,以强化学生的灵活思维,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某工厂9 月份使用原料50 吨,比8 月份少1/3,请问8 月份使用了多少吨原料?

在这道题中,鉴于简单的逆向数量关系,首先可以采取方程思想,设8 月份使用x 吨原料,那么根据九月份比八月份少1/3 的关系,就可以得到x-1/3x=50 的式子;而如果根据九月份是八月份使用量的(1-1/3)时,则可以得到方程(1-1/3)x=50;此外,也可以不使用方程思想,直接按照数量关系得出50÷(1-1/3)的式子。

通过这样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不仅能够活泛思维,开发创意,还能从中总结经验,收获技巧。通过对比可知,第三种方法难度最高,第二种方法次之,第一种方式最简洁,这就能优化学生的解题习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可以优先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分数问题的基础能力

综上所述,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十分重要。教师应当紧抓学生的观察、理解、技巧以及能力四个层面的过渡,让学生既认真对待,又灵活思考;既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又有最优解法选择,从而在分数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突破重重障碍,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