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讨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四川省广汉市金鱼第二中学,四川 广汉 618300)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

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化全面化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习成绩上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对初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分析,可以知道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阻碍,并且这个学习的阻碍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具体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单一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体,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讲解的难题难点,学生常常会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长期以来就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能力主要包括数学观察能力、数学分析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等。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割裂,与数学教学目标相背离。

二、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课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加深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换言之,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之间的“学”,也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因而只有通过师生之间不断的互动,才能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具体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论化交流,也就是教学内容的讲解。另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更加有利于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可以让教师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提升教学效率。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教学的模式进行数学知识讲解,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也会积极地向老师提出问题,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除此之外,小组互动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从而在交流过程中正确的运用知识点,而不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多媒体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点通过视觉,听觉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课堂讲课效率。例如,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和PPT 展示等途径,让学生对圆心角弧度,弧心距等概念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性,掌握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性质及特点,判定方法,避免空洞式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得到双重提升。

(二)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具体来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其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教师对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可以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对数学知识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并主动研究。新课标要求中明确提到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引导。例如,在老师讲解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这个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并让学生通过画三角的角与边的形式让学生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全等还是相似,逐步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其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实践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仅仅听老师讲课是不够的,还需要将教师讲解的理论性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真正的理解数学定理中的含义。这也就意味着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对数学的知识点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讲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圆柱圆锥等模型,然后通过对圆柱圆锥棱柱的计算,帮助学生明确的记住物体的体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需要不断遵循教育教学发展形式,创造出适合当前数学教学的讲解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还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