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小学生爱上体育,提升小学体育课程质量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喀拉玛盖镇寄宿制小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勒泰 836400)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之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课程,小学体育教师便需要在课堂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此调动学生身体锻炼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让学生掌控体育项目锻炼方向,以此把握学生身体核心素养的发展趋势。而且小学体育就是在改革和创新之中,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懂得如何更好地在体育课堂教学之中转变教学结构,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在把握学生基本身体锻炼情况之上,来确定相关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给出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的评价,激发学生身体锻炼动力。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基本情况

第一,小学体育学科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之下,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达不到要求。在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成熟和专业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因此造成了小学体育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中,往往以应试标准为基础,而不懂得改善和创新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造成了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轻视体育运动锻炼,更加关注理论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往往对于自身教学素养达不到重视的程度,认为只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完成教学任务,便是成功的,丧失了为人师表的教学意识,成了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绊脚石。

第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有待改善。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往往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就那么一两种,使得学生身体锻炼意识受到了固化,无法能够在体育课堂之中感受到身体锻炼乐趣所在。并且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会以教师思维为主,去思考学生的身体锻炼水平和身体锻炼标准,以此来衡量小学生体育学习的情况。比如在课间操体育运动教学之中,课间操属于一种较为普遍的体育运动,而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种固化的教学模式,通过领头模范方式,让学生一遍遍跟着练习,从而掌握课间操运动的具体技巧,在这种反复练习和训练之中,学生必然丧失了对体育活动锻炼的热情和兴趣。

二、真正让小学生爱上体育,提升小学体育课程质量

(一)充分理解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之中,小学体育教师想要真正提升教学质量,需要在教学改革创新之下积极转变自身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小学生个性特点和身体素养之中,更好的尊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主体性地位,以此引导小学生在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体育活动之中开展主动性锻炼,真正地在一步步锻炼之中热爱上体育课程。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之中要真正的通过互动性和交流性方式,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把控,增强师生关系,更好地推动针对性和分层性教学。

(二)创设科学合理性的教育方法

小学体育教师在设计和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中,应该有效认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本身小学生是一个具有生动活泼特点的孩子,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无法在体育课堂之中充满了自控性。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之中,小学体育教师将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创设多样性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的学生学习需求,更好地推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之中开展身体锻炼。

比如,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采取“青蛙跳”可以让小学生联想到熟悉的动物,并从中感染小动物的运动特质与气息,使体育教学更加形象化、活泼化。体育教师也应当与学生融为一体,共同融进课堂,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教师姿态形成鲜明的“教学阶级”划分。

(三)适时激励,正确引导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