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督导室,北京 10007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探讨课程与思政的有机结合,成了一项重要的育人课题。本人是职业院校的督导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见证了一些有效的实践,并对此有一些思考。下面就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希望找到符合教育规律、有助于学生接受的教育方法。

一、案例

2019 年秋季学期,我听了一次《职业道德》课程,这次课令人难忘,让我记忆犹新。本次课的授课内容是“礼仪修养”。

内容的第一部分是个人礼仪。老师首先布置了一个企业的招聘现场,教师成为招聘的工作人员,正在和应聘者对话,一个学生走过来,站在离招聘工作人员一米以外的位置等候,另一名学生随后走过来,他直接走到招聘人员面前说:“收一下我的应聘材料!”,招聘人员盯了他一眼,示意他把材料放在桌上,继续和应聘者交谈。至此教师问学生,看到我刚才的眼神了吗?那眼神是什么意思?教师启发在座学生对这两个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同学们纷纷表示企业不能聘用后面的学生,这样的人会给企业丢脸。接下来教师进行了总结提升:个人礼仪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通过以上讲解教师提出了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内容的第二部分是交往礼仪。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突然收到一封家书,说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家人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出面帮忙,才能打赢这场官司。张英坦然一笑,挥笔写下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这是在劝告他的家人,不要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争来抢去。张家人看罢来信,领会到张英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立即让出三尺地。邻居见状,也随即退后三尺。如今,这“六尺巷”已成了我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随后教师播放张正扬的歌曲《六尺巷》,让学生在歌声中理解礼让意义。接着教师提出了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

课堂活动是学唱《文明礼仪版“小苹果”》,歌中唱到:

你丢下一张废纸、他吐出一串脏字/文明少年感到羞耻/尊敬师长敬个礼、团结同学爱集体/让礼仪每天伴你一起/自尊自爱注重仪表只为亮出你/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他人都欢喜/遵规守纪努力好学每天有意义/生命虽短勤奋永远、不离不弃/举止文明人人喜欢/秀出你可爱的范......

小苹果的曲调大家都耳熟能详,学生很快就上口了,争先恐后的唱着。教师组织学生合唱,纠正不对得拍节,以及唱歌时的呼吸,让歌声更优美,提高了学生歌唱得积极性。还组织了小组赛,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通过这样反复的歌唱,学生对礼仪的认识更加明确,记忆——融入思想——融入行为这样的不断递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礼仪修养。

教师不仅在教学安排上融入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同时教师认真教学的态度,对学生的尊重,对中华文化的掌握,自身的音乐素养以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都无不影响着在座的人,作为听课教师,我被深深的感染了,相信同学们也和我的感受一样,他们在课堂上的投入、踊跃参与说明了这一点。

二、对案例的分析

(一)我校把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师政治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重要保证。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不断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使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教师思想政治方向正确,具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够自然而然地真情流露,感染和熏陶学生,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接受教育。

(二)教师充分理解课程与思政的有机结合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承担思想教育的功能。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思政又是隐性教育,是通过课程和专业的教学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思想信念、价值观念都会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之中,通过知识和技能传授,使学生在愉悦和暗示下接受熏陶,启发学生的自觉认同,产生共鸣与升华,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教师的人文素养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得以绵延至今,就是教育的不断传承。以上案例中的几位教师,都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是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的做复合型教师。他们用自身魅力,影响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向学生传授科学技术。《职业道德》课程教师就是具有很高音乐素养的教师,对乐理方面的知识相当精通,他利用自己这方面的专长,创造性的将思想道德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课程之中,通过唱歌的方式,将中华文化的精髓植入到学生的心灵。

三、结论

教育不宜硬性灌输,不宜生硬直接地给出结论,学生基本是不接受这样的教育,因而不会受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思想教育应巧妙地引人入胜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产生“四个自信”,教师应把自己的人文素养,把家国情怀自然渗入课程方方面面,使教育像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