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互联网经济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范围逐渐加大,各大高职院校也随即将所有的学科运用其中。而体育作为一种较为开放的运动艺术,内部蕴含着丰富的运动精神。主要包括不折不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等个人精神与团体精神的融合,相对于这种精神已经随着高职学生的年龄变大,逐渐的退出学生的视野。因此,高职院院校应该合理安排体育的教学计划,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兴趣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的体育兴趣教学方法,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合理使用兴趣教学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高职院校的体育学科使用兴趣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不断地深挖自身的运动潜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于体育科目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通过自身的才能,提高学习、处事的自信心。

其次,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指导教师,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就算聘请综合能力最强的教师,其结果也是付之东流。只有学生自身对体育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再加上体育教师的耐心指导,最终的教学效率也会事半功倍。例如,高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了良好的兴趣教学,使得学生的内心思想得到放松。在学生在进行文化课或者是专业课时,可以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跳跃性的思维等好处[1]。

最后,益于创新体育教师的教学思维。体育教师在引领高职院校体育科目、计划等方面具有核心作用,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用“互联网”等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运用兴趣模式教学,可以突破体育中的重点、难点。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互联网经济时代兴趣教学法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教学不受重视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学校、家长与教师将教授重心全部放在文化课教学和成绩方面,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心活动却有些忽略。但是部分院校为了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使得兴趣教学方法并没有在体育教学中展开,更有严重者,部分文化课老师竟然私自占用体育课堂,并美其名曰“都是为学生好”“我牺牲了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还不好好学习”等此类的话,但是最终的效果却不是十分明显,不仅没有将学生的整体成绩提高上去,久而久之还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学校负责人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将体育科目融入高职院校的日常学习中,而体育教师要以学生的“快乐”为教育前提,在不影响学生荒废文化课的同时,合理运用兴趣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运动细胞,使得学生的高职生活与学习更加的多汁多彩。

(二)体育教学管理计划紊乱

调查显示,如今的高职院校体育科目的最终目的就是完成教育局以及上级领导所交代的任务,而体育科目的设置也是以学生体质的达标考试为基础,提升学生体育成绩。学校对于学生的爱好根本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只是让学生被迫的接受学校安排的体育课程,从本质上磨灭了学生的体育兴趣。由于高职院校对于体育教学这种“次课程”的不重视,部分体育教师也是实行上行下效的方法,对学生的教育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例如,体育教师在教授“业余”学生时,如果正好赶上相关专业的团队要进行比赛,而体育老师就会给学生“丰富”的时间自行学习,从未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体育课程的魅力。

(三)执行兴趣教学法的力度不够

体育课程的执行力度主要体现在相关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否构建完全,课程的规范制度是否合格等方面。但是只有少数高职院校才能根据教育局的规定制定了本院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并根据院校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颁布相应的实施文件[2]。而多数高校则是本着学生“爱玩”的天性,没有将兴趣运用在合理的地方,只是过于放纵的散养学生,对学生的体育课程不管不问,以至于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体育精神的精髓,也没有学习到体育课程的项目,更没有把兴趣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程中。

三、基于互联网经济时代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丰富日常的兴趣教学实践活动

根据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发展特点,将兴趣教学法与现在的体育课程相结合,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的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保证学生在娱乐锻炼的同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随机应变的能力,其中具体的兴趣教学实践策略如下所示。第一,设计游戏项目。体育教师在设计游戏时,最大的忌讳就是将本不符合两者关系,硬生生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是违背了设计游戏实践的初衷,而且还可能造成游戏时尴尬、无人参加的场面。体育教师应结合本班学生性格特点与实际的身体情况,尽可能地将游戏超出预估的想象。例如,教师在设计游戏之前,先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实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最终整合出一项具体的方案,之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此发表意见。第二,教师在综合学生的意见过后,在结合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设计项目价值的最大化,以免出现主次教学分不清的状况。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当下流行的明星真人秀或者是大型户外运动等综艺,吸取里面的精髓之处,再根据院校中现有的体育器材和教师能制作娱乐道具的情况下,实施体育教学项目。近两年来,最火的团体项目游戏是“撕名牌大战”,教师按照本班学生男女比例情况,分成两组并在每个人背后贴上专属名字标签,之后限制大致奔跑的范围,两人或者是多人抱团撕名牌,最终相同名牌人数较多的队伍获胜,此游戏既能将兴趣教学法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又能实现规定的体育项目——跑步。

(二)积极构建新型的体育教育体系

面对高职院校不完善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当地的教育局应该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帮助高职院校摆脱落后的教学制度,提升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1.夯实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体育教学信息填写本身就是作为教师的一项工作,而相关的档案归纳就是教师根据自身经验的不断总结,从刚开始的借鉴填写到现如今的自我归纳,都是需要体育教师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积累而形成的。

2.创建特色的体育教学计划。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通过现实情况、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进而实现专业化的教育体系。将繁杂的课程精简为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为最终的教育目标。

3.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制。为使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更加的专业,院校负责人应该迎合当下教育的发展潮流,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内容、目标与教育方法,以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或者是询问教育主体的意见,制定教师评价、学生意见表等方法,从本体意见上对当下院校中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意见评价。例如,负责人在每个学期期末找一个时间,将学生聚集到教室,对体育教师的本学期教授方法、职业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

(三)运用比赛的模式激发学生的斗志

无论是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是在课上的检验成绩,制定相关的比赛制度,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内心的熊熊之火,而体育教师正好可以运用此特点,之后再与兴趣教学法相结合,最终制定出教育效果较好的项目方案。首先,体育教师可以在前一节课告知学生即将有一节对抗赛,希望学生能够提前做相应的体能锻炼,激发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允诺比赛胜利的一方,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是比赛输掉的一方要在不违反个人底线的原则下,要对方做一件事情,使得学生自身拥有想胜利的心情,自愿参加比赛,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理[3]。最后,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美好的一刻录制下来,为以后的学生生活留下重重的一笔。而且在比赛过后,教师对学生比赛中的违规行为进行讲解,并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培养学生正确比赛品德、行为的好习惯。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科目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兴趣教学法合理应用于教学中才是提升体育质量的重中之重,也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唯一途径。所以,高职院校要紧跟教育的潮流,结合本院校的学生的健康情况,之后再给体育教师下达相关的制度文件,合理利用兴趣教学的方法,使得学生本身形成主动锻炼的好习惯,进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