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教学的观察与思考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河套学院审计处,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一、目前高校实验教学现状及其管理状况

学校间的合并、院系间的调整以及实验室的教学单位的成立,大量的内部之间需要协调理顺的工作,都在影响我们的正常教学工作开展。而在制定了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后,教学工作开展有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在实验室、教研室和教学行政部门的共同严格的执行管理制度,实验教学质量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但是,就实际情况,高校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 :

(一)实验设备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有些院校实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实验室规模小,设备不全,仪器老化陈旧,不能及时更新,造成很多实验高质低开,效果欠佳;有些院校实验设备精良,但就某些实验项目,与之相匹配的配件仪器却始终到位不了,实验项目无法如期执行,造成一定的浪费。加之,高校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断扩大办学规模,这就要求实验室得配套发展。实验室使用频繁,任务繁重,而实验室建设和学校办学规模极不相称,实验室的发展极度滞后,大都只能做些简单实验,根本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

(二)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够

学校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老师工资待遇低,评职定级不能和代课老师一样待遇,对他们的学习培训不能纳入学校培训的整体考虑,工作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比较差,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三)创新观念落后

实验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的实验教学,基本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概念上。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家知道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大多数实验课只是照搬实验指导书,激发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技能培养。

二、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措施

(一)准确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

1.实验教学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授之学生的不仅有“鱼”,还要会“渔”。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和素质的高校毕业生,素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不二选择;随着学科交叉融合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在形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实验是一种用人为控制或模拟条件和环境的手段,去认识客观事物、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实验教学从根本上讲就是在一种人为控制或模拟的条件和环境中开展的教学工作。实验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和环境,而这种条件和环境常常以实验室的形式存在。所以,实验教学更为复杂,离不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并且教学的实验还有其特殊性。拉伊认为:“只有当一项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教学、教育问题时,这项实验才是教育学的实验。”“教学的实验应有实际的教育目标,带有教育的特征,有其特有的规范,这决定了不能简单地以自然科学(包括心理学)实验来代替教育实验”。说明高校教学实验室建设有其特有的规律和要求,应成为高校教学条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充分利用设备资源

要争取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统一调度实验设备及实验教师,从制度与管理上保障实验教学的良好秩序与质量控制,以提高实验课的开出率。因而,要牢固树立时间观念,使学生能在大学四年里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锻炼实践能力,同时可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如学校经费紧张,可统筹兼顾,设备投资可实行分块管理,经费可分为教学维持和重点投资。

(三)健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应完善原有的《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并在原有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订《实验教学考核暂行办法》《实验室开放暂行条例》,建立实验室维修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等规章制度,使实验教学有章可循,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使实验室管理工作更快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四)加强对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

放宽评职定级的条件,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教学工作的关键。学校可以根据总体工作目标确定个人的工作要求和目标,评定实验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与工作报酬挂钩。激发管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并采取竞聘上岗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同时应有计划、针对性地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奖惩制度,要定期考核和奖惩,并且尽可能在晋升职称上放宽条件,以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更新教育理念,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促进传统课程的融合与改造;探索出一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方法,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