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评价及培养对策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260)

引言: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也是学校教育最关键的方面。“双师素质”教师是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的教师,深受学生的喜爱。伴随着政府对于教育方面的重视和发展,在高职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显得十分重要。采用“双师素质”教师,这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一定推动作用。“双师素质”教师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课堂枯燥无味的形式[1]。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对于考取大学的压力逐渐加大,心理负担也随之而来。因此,在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对于学生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然而,“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也有很大挑战,各种问题都随之而来。本文从各种角度分析“双师素质”教师发展的现状,并对未来高职院校如何培养提出建议,保证各大院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发展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现有的基本背景

自从国家体育总局开展教育改革以来,已经有大部分城市和学校积极响应,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道路上,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们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使得青少年在学习生涯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双师素质”教师是教师中不可多得的优秀骨干,他们相比于普通教师更具有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缩短与社会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但是,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壮大,对于教师的要求太低,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二)高职院校对师资队伍的认知不足和管理不足

师资是一所学校最核心的队伍,要想促进学生发展,就必须优化师资力量。然而很多高职院校不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大部分的教师都是直接从中专升上来或者是大学毕业直接担任,严重缺乏教学经验,并没有真正的实践技能。同时,高职院校也不注重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很多学校都倾向于理论体系的发展,要求教师只要教好学生的文化成绩,而社会实践会浪费他们的学习时间,从而降低学习效率[2]。并且有些学校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只注重教师的职业资格证,而没有全面评判教师的综合能力。

二、对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评价

(一)品行方面

经过很多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对于自身品行来说没有特别重视,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指导人,只有自身品行端正,才能带动学生健康成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乐观的心态与良好的职业道德,促进全面素质的提升。应该明确的是,教师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和大力普及,为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知识方面

高职院校所重视的就是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教师要对所教专业的知识进行全方面发展,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学,积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授课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授课内容,让每一名学生获得从别处没有获得的新知识、新方法、新见解,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堂。

(三)能力方面

教师要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一切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为学生而服务,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分享给学生。同时也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比如学生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十小时,优秀教师工作也都会超过十小时。教师要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不能宽以待己严以律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团队协作[3]。

三、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对策

(一)加大培训力度

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优秀的技能和经验也对学生是否健康成长有重大影响。各大学院要根据自身条件,加强双师素质培养机制,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着重培养没有经验的青年教师,增加他们实践经验,并且通过考核制度来促进知识发展。

(二)改变教师观念,鼓励教师发展

高职院校的发展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只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才能提供给学生良好的环境。所以学院要改变教师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同时也应该推出激励政策,对于优秀的“双师素质”教师,采取奖励机制,赠予他们岗位津贴,提高他们的工作实践能力[4]。

(三)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

很多从师范毕业的教师对于理论知识非常熟悉,但是社会实践经验明显不足。高职院校可以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定期派教师参加技术交流或者是聘请企业专业人员来校内授课。这都促进了教师向双师素质方面培养,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社会技能,为高职院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所以“双师素质”教师的能力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师素质”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积极参与培训,将专业知识摸清摸透,并且注重实践经验。高职院校也要发挥职称评审作用,鼓励教师参与“双师素质”培训,让学生得到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