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类高校教育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索
——以M 大学为例

2020-12-10 10:21:59
魅力中国 2020年29期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一、绪论

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教育可以切断贫困的恶性循环链,为农村贫困地区培养新农民,为学习型社会培养新市民,是社会阶层实现向上流动的阶梯。教育扶贫被认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教育扶贫不仅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

自2013 年11 月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教育精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对于解决贫困地区贫困户减贫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地方师范类高校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方师范类高校参与扶贫工作是对我国扶贫工作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学校通过发挥师资、教育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到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当中去,能够在教育培训等方面与农村贫困地区实现精准对接,同时扶贫工作的参与也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一)落实国家相关扶贫政策

2013 年7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3〕86 号)中指出:“要高校发挥优势,开展好定点扶贫工作,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主动性。”[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就明确要求:“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国家重点科研院校等,要积极参加定点扶贫,承担相应的定点扶贫任务。”[2]教育部于2019 年4 月也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做好新时期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教发〔2019〕4 号),提出“开展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把高校特色优势与定点扶贫县发展短板相结合,把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贫困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树立了高校扶贫的品牌,已经成为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3]地方师范类高校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广泛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二)履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

地方师范类高校服务社会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高校参与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贫困地区贫困面貌的改善,将高校特有的教育研究成果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转化,实现对口帮扶贫困地区教育方面的优化和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深入调研贫困地区,也可以提升高校在教育研究方面的能力,促进高校更好的履行社会服务能力。

(三)缓解贫困地区脱贫压力

地方师范类高校在科技、教育等方面具有其他社会力量不能匹敌的优势,高校参与精准扶贫可以将这些优势与贫困地区发展精准对接,以教育扶贫方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切实缓解贫困地区脱贫压力。

三、M 大学教育精准扶贫实践路径

随着对贫困的理解不断深入,教育与贫困的关系也不断凸显出来,“教育扶贫的目的是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获得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是一种内生式的脱贫方式。”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个经济的观点》中提出:“要摆脱贫困,必须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M 大学根据自身优势,立足贫困县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教育精准扶贫实践路径。

(一)量身定制精准帮扶方案

M 大学在实地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M 大学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明确把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学校“挂帮包”“转走访”扶贫攻坚整体工作之中,突出学校教师教育特色优势,发挥教育精准扶贫的先导性、基础性功能。同时根据贫困县教育发展需求及所挂包乡(镇)、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县域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并按照有关协定,切实履行县校合作职责。

(二)开展基础教育教研帮扶

M 大学充分利用高校多学科领域优势,开展高校所属的附属中小学对口挂包帮贫困县的一所中学或小学,每学期带骨干教师到对应贫困县学校开展调研、送教等活动,切实提升贫困县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三)促进贫困县教师专业化发展

M 大学针对贫困县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加强对骨干教师和在职教师的培训。派遣高校高年级师范生到贫困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实习一学期,置换出当地教师到高校附属中小学、幼儿园跟岗研修,同时落实“特岗计划”,针对贫困县县申报“国培计划”等教师培训项目。

(四)积极探索教育扶贫新路径

M 大学针对贫困县普通话水平不高的现状,利用学校优质资源对当地教师和相关部门领导进行普通话培训,促进当地师生、干部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同时积极开展推广普通话专题讲座、推广普通话宣传文艺演出、中小学普通话朗诵比赛等活动推进语言扶贫

地方师范类高校应不断创新教育精准帮扶路径,把教育扶贫与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精准扶贫思想理论与贫困县具体实际相结合,把精准扶贫思想和策略落到实处,落到点上,旨在为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