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苗语是汉藏语系的苗语支。它广泛所使用的语言有汉语、苗语、侗语等,苗族原始母语是苗语。20 世纪50 年代,经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去实地考察,发现每个地方的语言都相差较大,他们把语言分成三大类: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湘西方言,这三个方言他们又称中部方言、西部方言、东部方言。此外,还有部分的苗族(贵州、湖南、湖北)说汉语、侗语、壮语等其他民族语言。
1.女性服饰。苗族女性服饰分两种,一种是常装,衣服为浅色圆领短衣,肩上和袖口边上镶着花边,宽脚裤。衣服裤子的颜色一般都是红、黑、蓝、白为主,服饰的布料都是由家庭手工作坊的原材料为主。另一种是盛装,以亮布为布料,领口微微像梯形的形状,肩上和衣袖都绣了传统的花枝、鸟碟图案,穿着长裤套着长裙,头上戴银冠,银冠上的配件少数是十多件多数上百件,件件都是精品,胸前佩戴银项圈,项圈上面的银穗长短不同,佩戴手镯和耳环。
2.男子服饰。苗族男装跟女装相比较就很简便,没有女装的服饰鲜艳与繁多。一般是头上包头巾,上身穿小领对襟短衣或者外套马褂,下身穿长裤子,质地一般都是绸缎和真丝,衣服颜色多为青蓝二色,和本地汉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
1.吃。(1)吃油茶。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米、黄豆、红薯片、糯米芝麻分别炒熟掺水煮成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就视为瞧不起主人。(2)糯米粑粑。将糯米泡透,放入木甑蒸熟,然后用手揉成团压成圆形。用于过年婚庆送人等。
2.住。(1)吊脚楼:通常为三层,中间层为楼,四排三间相连,少数为六排五间,正中间做堂屋,两端的房间前后两间,前间为厨房后间为仓库储藏粮食,屋外有走廊,为休息乘凉或手工劳动的地方。(2)土房:又称“平顶房”这种居民以云南苗族地区居多,房屋内部结构与草房相同,平房有篱笆墙式和土墙式,土房分为一间二梁四柱,二间三梁六柱,无构架或有构架三间四梁八柱那种样式。
3.礼。(1)恋爱以歌为煤,青年男女穿戴整齐,成群结队的走到山头水边,对歌恋爱。两人感情投缘便互相邀请离去,表示恋上了。(2)结婚:自由自主式婚姻送迎比较简单,送仅为姑娘的伙伴,迎仅是男方的父母姐妹。新郎由伴郎陪同,带着礼物去娶亲,当他们到达女方村寨时,就会有一群妇女拿着酒海,提着酒壶,端着酒碗,在村寨边筑成一道道“酒卡子”。接亲的人到来以后就开始灌酒,过了关才能进入堂屋。各种仪式完毕后就举行酒宴,饮酒对歌。
1.芦笙舞。芦笙舞是苗族男子一边吹芦笙,他的下肢、膝盖和跨也要灵活的移动,包括上身的韵律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芦笙舞几乎普及整个苗族地区。它的节奏紧凑、活跃敏捷、轻松明快。舞蹈时手挽手、身体前倾、顺圈往前跳,动作比较简单。
3.木鼓舞。木鼓舞是苗族用来祭祀的舞。主要分布在黔东南、桂西北苗族地区。木鼓舞因木鼓细长又叫‘长鼓舞’。它可以双人舞蹈多人男女混合等多种舞蹈。敲出的鼓点急时如雷鸣,缓时如滴水。舞蹈动作是踏二四拍,头、肩、腰、臀各部位的动律稳定在以节拍中统一进行,和谐统一。
2.花鼓舞。花鼓舞有单人舞、双人舞、四人舞。有男子舞、女子舞、男女混合舞。鼓有单面鼓和双面鼓,后来又发展到四面鼓。花鼓舞在劳动之余、休闲季节时作为享乐,可以在音色、力度、节奏上对鼓点切磋,并将舞蹈艺术引入花鼓舞的表演之中。
4.板凳舞。板凳舞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舞蹈,是苗族妇女们在走亲访友时,酒后即兴而起的舞蹈,这种舞蹈场地多变,既可以在亲友的家中也可以在苗寨里宽敞的坝子里,舞蹈伴奏的乐器主要是板凳。
1.颠簸动律。其动律特点是:以胸腰为中心,上下翻动,上下起伏,左手上提右手后摆用力下甩换手。节奏型是:咚哒,咚哒,咚哒哒;哒哒,咚哒,咚哒,咚哒哒。
2.赶鸭动律。其动律特点是:两只手像鸭子翅膀一样微微向上翘,手放在身体两侧画圆,上下小幅度点头;同时脚向前蹭着走,重拍在下。节奏是哒哒哒哒、咚哒,咚哒,咚哒哒、咚哒,咚哒,咚哒哒。
3.一顺拐儿动律。其动律特点是:同手同脚,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运动方向相同。节拍是123、223、323。
4.摆胯动律。其动律特点是:重心随着脚下移动,两边跨横向自然摆动起来,主力腿重拍踩出去把跨移动到动力腿。节奏型是咚哒,咚哒,咚哒咚。
1.阳刚雄浑。苗疆地区,山林里野兽众多,苗族祖先为了保护民族的繁衍生息都是部落形式居住在一起,经常与野兽拼杀并且还要适应恶劣大自然环境,在当时的环境下苗族的祖先形成了彪悍、勇敢、雄浑阳刚的性格,因此苗族舞蹈也不乏雄性矫健阳刚之气,许多舞蹈都描写了勇猛杀敌的斗争现象。
2.轻柔之美。苗族还有许多抒情性的舞蹈作品,这些舞蹈善于通过轻柔的旋律、柔美的线条和舒缓的动作来表达出内心的阴柔感情,这些舞蹈也就拥有了阴柔的艺术审美特征。
苗族的人民信鬼好巫,他们将巫术视为人与万物的通灵手段。这些看法渐渐化为一系列的行为,如巫卜、巫祝仪式等。苗族的舞蹈就是从最开始的祭拜祖先祭祀天地从最原始的祭祀当中所演变出来的。苗族在祭祀的时候,一般会伴随着祭祀舞蹈,大多数都形如鬼怪,他们用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对祖先对天地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