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大学生因学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变得心浮气躁,失去生活信念和信心,自我放弃,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应当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度,培养高校体育人文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经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体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促进发展,能够带来生机与活力。长时期的坚持运动更加有助于提高身体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新时代高校的教育中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也是衡量人才的标准,通过长时间的体育锻炼,能够培养人的意志。毛泽东同志早在1917 年就曾经讲过“体育的作用就在于增强人的意志力”,体育运动重点强调的就是持之以恒,
由此可见,体育是培养大学生意志力的重要途径,除了能够强身健体,还可以增加情感等心理的教育[1]。
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能够转移注意力,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发泄不良情绪,平衡心理和精神状态,消除心理疲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如果从观看比赛的角度看,精彩的比赛能够使观众的情绪有所波动,感受体育竞技的魅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在运动的过程中,身心合一,对运动有目的的感知,锻炼反应、思维和观察能力。所处的运动环境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判断能力,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中枢神经的功能,促进皮层兴奋和协调抑制,使得人体大脑神经系统得到均衡,促进人体感知与认识能力的提升,改善思维以及反应速度。
体育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人与社会沟通的方式之一。通过参加体育竞赛、运动和社团等活动,一些具有共同爱好的运动者聚集在一起,参加集体性项目,保证运动或比赛顺利进行,队友之间配合默契,及时沟通交流,为了统一的目标共同努力,个体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减少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烦恼,缓解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
体育运动中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例如,奥林匹克有原则、比赛规则、礼仪、竞赛章程以及道德规范等,这些规范是运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规范意识,这是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应当学会的。与此同时,也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化以及个性化,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但要引导形成正确的思想,才能够发挥体育的真正价值。
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高校中主要体现的是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以及民主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及习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构建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目标。提倡体育文化行为,追求内心解放,实现良好的沟通交往,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提升个人健康以及群体健康的认识,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教师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以及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平台,促进体育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
体育在教育以及社会公益两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从大局出发,政府应当发挥领导作用,发挥优势,整合力量,展开系统合作,探求运行机制。完善高校体育管理体系,增加育人功能,从学生健康、身心以及个性发展多角度出发,挖掘体育有关的教学资源,优化运动设备。目前国家提倡建设运动项目,其中足球项目率先进行,学校应当搭建好体育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将高校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教师应当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经验,构建课内课外一体化模式的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制度保障,彰显体育文化,提高体育课程的建设水平,建立合理的体系,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2]。
建设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促进体育健康发展的平台,提升大学生自信心,为以后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基础,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好体育健康的课程,优化教学方案,使得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有足够的课余实践时间,提升学生运动的兴趣,将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通过开设体育健康营养课程,使得学生增强体育锻炼,形成正确的思想,发挥学生运动潜力,将体育运动与健康营养理念相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经验、教学方法、活动内容以及学习机会。高质量的教学应当提高学生体质和培养责任感,使学生享受锻炼的过程,实现终身体育。
结论: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融入健康营养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发挥体育的价值,引导大学生喜欢体育,参加体育活动,将体育当作习惯,帮助大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